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三百七十四章 贵贱

雄起北亚 第三百七十四章 贵贱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三百七十四章 贵贱

山东行省是越靠近山东半岛,人口就越稠密的。所以北宋使团自海州北上,进入莱州开始,原本荒野千里的景象就为之一变。处处都是正在收割的麦田,一些村庄点缀在方块状的麦田间,颇有些盛世太平的景象。

只是山东半岛的地形地势不同于淮北的平原阔野,而是整体以山川丘陵为主。所以一座座小山成为田地的天然分割线,而村子又大多依山而建,使得田地、山丘、村庄,构成了一幅异常和谐的画卷。

官道上的行人也变得得了起来,时而还会有些拥堵。哪怕护送使团的是官府的人,面对拥堵也只能耐心的等着。用马鞭驱赶前方拦路者的情况,却是一例都没有。

这倒是让同行的真德秀颇为惊奇!

在宋国,官府的人行事,从来都没有人赶拦着的。就算有,也是驱赶了事。有退的慢的,还可以送进牢里治罪。而像他们这种有品级的,更是要鸣锣开道,早早的就将前方的道路清出来。

但是护送他們的官差,显然是没有这个想法。

带着疑问,他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却听那官差解释说,在明国,若非驿站的加急信使,其他官府中人都不能与普通百姓抢占道路。而且排队的好习惯早已经从东蒙古草原的满洲里推行到了山东半岛,无论黎庶,都要规规矩矩的排队。

一旦被人告发了,可是有着官位不保的风险。

因而并不赶时间的情况下,根本没必要铤而走险。

听到这番解释,真德秀对明国更感嫌恶。因为明国这样的规定,明显是贵贱不分的。这让他们这些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完全不能理解甚至是觉得羞辱。

因而他又下意识的追问道:“如此行事,朝廷命官岂不与泥腿子等同。难道就没有饱学之士谏言一二?”

“朝廷命官和普通百姓又何不同么?生而为人,何来三六九等?”周饼反问着:“我们大明国的高官,很多都是牧奴出身。他们比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更是地位低下。

我们国主常说,一个人高贵,从来都不是身份地位,而是良好的品德与修养。若是内心龌龊之辈,即便地位再高,衣着再华美,也不过是一个下贱胚子。

而这样的人,在我们明国连狗都不如。”

真德秀面色有些潸然,一旁坐着的赵竑也觉得有些不自在。就感觉,周饼是将他们这些认为人生来就该有三六九等,且有一些特殊雅好的达官显贵给一起骂了。

于是接下来旅途就安静多了!

周饼瞧着,心里不屑的同时,眉宇间又透着几分自得。这些宋国的使臣,自打来了明国境内,私下里就一口一个北虏,杂胡,蛮夷的叫着。说话时也总是拿出几分高高在上的姿态,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自信。

如果不是怕破坏了国主的计划,他都想将这些莫名秀优越感的宋使暴打一顿。

好叫他们知道,在拳头面前,再多的诗词歌赋也免不了一顿暴打。

等来到登州的州治蓬莱县,类似于临安城的市井气息已扑面而来。只是和临安杂乱无章的市井秩序而言,蓬莱县的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行人全都靠右走,马车则统一走官道。

偶尔有行人进入官道,或是马车走上行人道的,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那些骑着马的治安军士兵给驱离或罚款。

谷葨

一些行道树十步一间隔的均匀分布在街道两旁,极大的降低了马车行走时带起的灰尘。同时在视觉上,也给人更舒适的观感。在这种气温颇高的夏日,大树的枝叶会形成一顶‘遮阳伞’,恰到好处的为经过的行人挡下夏日的高温。

有一些在树下摆上棋局对弈的,常吸引来不少行人围观。

这时三五个报童忽然呼啦啦的从街道上跑过。

只听“卖报了!卖报了!东平府都帅萧扎喇献城投降,清河以南尽归大明啦!”他们边跑边挥舞着手上的报纸,在他们的腰间,还斜挎着背上一大包。

听到军队又打胜仗了,尤其是山东西路的贼匪窝终于被军队一手推平了,一些稍有余钱的百姓都不吝啬拿出一个铜板,购买一份报纸。有舍不得钱的,则去大树下听别人读报。

真德秀头一次听闻报纸一事!

也是对于明国,宋国一直以来关注的并不多。直到山东行省被明国纳入统治后,宋国上下才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北方邻居产生了兴趣和警惕。

很多时候,有关明国的动向也会通过皇城司,向临安传递回来。只是这种事向来只有宋国皇帝和层级较高的官员才能知晓,向真德秀这种经常被排除在朝廷核心圈子内,此次出使也是从潭州任上被临时提拔上来的人,根本就接触不到这些信息。

便差使团的一个护卫下车买了一份,很快,还带着墨香的报纸就被护卫送到了他的手上。

只见上面用斗大的字写着‘山东行省又添半壁,益都、淄州、济南、东平等州府尽归大明。’

虽然字体上与真德秀常见的汉字有些差异,尤其是笔画上少了很多,但从形状上和上下文来看,也大致明白了这篇文章的意思。

没有之乎者也,没有宋国官府邸报上经常喜欢的卖弄文采。这篇登上了报纸,还被报童四处贩卖的文章,就是近乎平铺直叙的大白话。为了便于理解,还使用了明国通行的标点符号。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来确实方便了理解,但这样的文章登在这样的报纸上,真不觉得丢人现眼么?

真德秀是理解不了了!

如果是在宋国,有人将这样的文章广而告之,只会成为宋国士大夫们间的笑柄。

但看明国的百姓,似乎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文章不妥和有辱斯文。

赵竑的关注点倒是和真德秀不同,他只是奇道:“此乃军事机密,竟这样广而告之,明国官府就不怕泄密么?”

一般这种大事,官府都不会告诉普通百姓的。只要朝廷的官员知道即可,普通百姓只需老老实实缴税,两耳不闻窗外事就是大大的良民。

这种愚民政策虽然有利于官府的统治,但也同样弱化了百姓对国家的身份认同感。只看未来蒙古人南下时,宋国大多数百姓选择了投靠便能看得出来。

反正都是缴税,向谁缴都一样。宋国还是元国,蒙古人还是汉人,这些普通百姓真的不是那么在意。

特别是辽国和金国的存在,更是让大多数普通汉民对统治者是不是异族都不在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