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汉人的科考优势

雄起北亚 第二百六十五章 汉人的科考优势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二百六十五章 汉人的科考优势

九月的上京,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了。尤其是天色尚早和晚些时候,穿得少了,还会感到丝丝凉意。但上京百姓的心头,却是越发火热起来。显露在脸上,那便是笑容也越发多了起来。

这自然是建国大典的日子越发临近了!

不仅明国的官府将其当成头等大事,各方使节也前来恭贺的颇多。一些好事者,还会将今天上京又来了什么使节当成喜报,说与一些同样关注建国大典的百姓们听着。为的,只是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明国已经不再是偏居北地的荒蛮之国,而是受到很多国家认可且上得了台面的强国。

哪怕头上还会扣着一顶汗庭附庸的帽子,他们也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大蒙古汗王是他们国主的亲伯父,以礼相待下,也捡不到错处来说。

这可比宋国对已经破落得不成模样的金国卑躬屈膝要来得有颜面多了。

再加上自明国从无到有以来,连灭东辽、东真两国,打得高丽割土称父,又在山东之地上,连灭红袄乱贼,烧了汗庭十万大军。这桩桩件件,都是足以被人称道的功绩。

尤其是历经数次大战以来,都未尝一败!

这给明国生活的百姓们,有种特别的安全感。在这个乱世,能吃饱穿暖,还能安安生生的过日子,那就是最百姓们最想要的。

而明国对于这些,都能满足他们。那百姓们投桃报李之下,自然也对明国感恩戴德。

据说已经有不少辽东生活的汉民,在家里给兀鲁图斯立起了生祠。为的是祈祷兀鲁图斯长命百岁,从而一直庇佑他们的生活安定祥和。

兀鲁图斯通过大明卫的探子,得知了这些消息,既有些意外,又有些欣喜。意外的是他没想到百姓们这么快就给他立生祠了,特别是他心里,根本就觉得这东西没什么用。欣喜的则是这代表百姓是真的发自内心接受他这个有着蒙古人血统的国主了。

哪怕他的灵魂是一个汉人的灵魂,但身体中流淌的蒙古人的血,始终都会提醒着那些汉民,自个儿和他们不是一条心的。若是有心人以华夷之辩挑拨,兀鲁图斯还真怕那些汉民心里生出抗拒。

好在这是个乱世!虽然人命会因此变得轻贱,但也让活下来的人更加珍惜生命。对于那些已经胡汉杂居了数百年的汉民来说,族群上的差别已经不是决定他们效力的主要原因了。

只要谁能让他们活下来,投靠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差别。

当下在文渊阁里,兀鲁图斯正听着此次京榜成绩的汇报。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考试的公平性,此次阅卷的考官都被请进了文渊阁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就连伺候的宫人,也都不能离开。

并且兀鲁图斯还派了中军团团包围整个文渊阁,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看押着重刑犯呢。不仅如此,试卷的署名也都被糊上了姓名,如此一来,这些阅卷的考官也就难以分辨谁是谁了。

而且一份试卷还会做到两位甚至三位考官阅卷,他们会将分数记在空白的宣纸上。最后誊分时,则会取其中间数。

尽管能成为首届京考阅卷的考官非常有脸面,住在内里也是衣食不缺,但长久的被关在里面,也是非常难受的。哪怕有乐工会在文渊阁内陪着,时常弹曲、跳舞和说书解闷,也掩盖不了封闭空间下的烦躁情绪滋生。

正因此,诸位考官都是行动神速。才京考结束不过十五日,三千来份的卷子,就大致已批阅完毕。兀鲁图斯带着礼部的王浍和教育司的卓雅过来,便是来探望、宽慰一二,也是想提前知道,这次京考都有哪些人才。

“禀国主,此次阅卷评分大体已经结束。这是我们按照分数排名拟定了名单,还请国主过目。”萧斡被封为此次文渊阁评分的主官,所以由他出面呈报。

“恩!”兀鲁图斯应了一声,拿来名单仔细的看了起来。第一名,夜晋卿,国语满分,为官要论九分,算术七分、策论九分,骑射八分。

第二名李治,国语、为官要论、策论分别是七分、七分、八分,但算术却是满分,骑射七分。在兀鲁图斯故意加大算术难度的情况下,竟然有人能拿到满分,不得不让兀鲁图斯称奇。

第三名是窦默,各科表现都较为均衡,不过也是兀鲁图斯记得在史书上能留下名号的人物。

第四名、郑明俨······

如此顺着往下看,竟然前一百名中,九十九人都是汉人。第一名虽是契丹人,但也是汉化很深的契丹人。至于女真、高丽、渤海、蒙古等族群的人,排名都在一百名开外。

等卓雅和王浍也分别看完考试成绩后,就听王浍面有忧虑道:“国主,京榜榜单若就此张贴出去,怕是会引起风波了。”

朝堂上的汉人文臣实在太多了点儿,已经引起了其他族群的不满。哪怕是之前的吏治整顿也惩处了一批,但数量还是远远大于其他族群的总和。

卓雅虽是女人,但在任上待了好长一段时间。而且因其女子的身份,也开始渐渐受到诟病了。便也知道朝堂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团和气,就劝道:“其实蒙古、契丹两族也是有学士不错之辈。只要再让考官多看看,或许是有什么错漏也不一定。”

兀鲁图斯知道他们的考量,便道:“恩,那就再看看吧。若是确实不堪大用,也不必勉强。另外若有改动,也即刻呈送我的案头。前十之中,则不必更改。”

一定的妥协是必须的!哪怕兀鲁图斯心里打定主意文官用汉人,武将用蒙古人,也不好如此直白。再加上现在正是建国大典准备的关键时期,对外官府要尽力的展现各族共和,明国团结安定的基本情况。若是因此闹出什么笑话来,丢脸可就丢大发。那些前来恭贺的各国使臣,也绝不会放过这个‘好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