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二百四十章 上京与临安

雄起北亚 第二百四十章 上京与临安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二百四十章 上京与临安

大宋都城,临安。

扎哈尔走在喧闹的街头,看着宋国的民生百态。早前他是出使山东的,在山东之战爆发后,便撤回了辽阳。等到益都城被焚,山东之战大局已定,又马上接到枢密院的命令,前往宋国走一趟。

还在高丽的时候,他就听过宋国的富饶。所以对亲自前往宋国的差事,他是暗自欢喜的。

果不其然,临安城的繁华确实让他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原本他以为最大的城池是上京了,但和临安比起来,上京只能算平平无奇。

因宋廷的故意拖延,他这几日就好好在临安城逛了起来。反正以他使节的身份,宋廷官府是不敢为难他的。

整座临安城是南宫北市的布局,宫城倚靠着凤凰山而建,西傍景色宜人的西湖。依山傍水,可见皇家的享受了。而上京的皇城建在平地,景色可就没有宋廷那么秀丽了。

在临安的北面和东面,地势相对平缓,从而使得城池呈现南北狭长不规则的长方形。上京的城池形状则相对规整,为此还建造了环绕城池的环道。

一条从临安宫殿北门延伸出来的御街贯穿了整座城区,按照东蒙古的习惯来称呼,这应该就是临安城的主要商业街了。各种衙门在御街的南边,包括他所住的驿馆,也在南边。

而御街的中段,连接南北,有着地利之便,又成了整座城中,最为繁华的地段。集中了很多文人骚客的青楼舞馆沿着中段往外延伸,宋人喜欢将这些游玩的地方称为“瓦子“。

上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却不是青楼舞馆聚集的地方,而是戏院、茶楼、成衣行、小吃街、公园等集中的地方。青楼虽然也有,但数量不多,而且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每个在青楼做皮肉生意的女支子,都需要在官府办理登记手续,定时去太医院检查身体。官府也会时而上门抽查,如果有发现得病了且还在接客的女支子,那整座青楼都得面临巨额罚款。

另外若发现有逼良为娼的情况,相干的人都得受流放之刑。虽说在宋人眼里,东蒙古就算是蛮荒之地了。但在扎哈尔看来,龙江和滨江两省的荒山野林子,才叫真正的蛮荒之地。

如今除了官府从外迁来的流民和被犯事被流放的百姓,就没有其他人愿意移居龙江与滨海两省。

扎哈尔心里不断的将宋国的情况和东蒙古进行着比较,临安繁华胜过上京,虽然都一样没了市和坊的限制,但上京却比临安更多了几分规矩。行人走两边,马车行中间,街市上若出现拥堵的情况,治安军的卫兵很快就赶来舒解。

而临安城很少能看到巡逻的官差,城内的官道也不如上京宽广。人与马车混杂行于期间,时而会有冲撞和拥堵的情况出现。不仅人走不快,马车也难以发挥正常的速度。

还有马匹的尾巴也没有系马兜,这使得马儿的粪便是走一路拉一路,新鲜的马粪味道充斥在街头,让习惯了上京城干净整洁的扎哈尔本能的有些排斥。

另外街道两旁的房屋中,污水直接倒在街上。此时又是夏日里,污水很容易发臭。也不知是不是污水常年在街道淤积,使得泥土都变成了黑褐色。一些凹陷的地方,则成了小水洼。苍蝇绕着污水盘旋,一辆马车行过,新鲜的马粪落在水洼边,成了苍蝇们的大餐。

如果不是见过上京城集中建造的排水沟渠,扎哈尔会以为所有的城池都应该是污水横流的模样。所以哪怕临安城再繁华,扎哈尔心里都认为东蒙古翻修后的上京城才是最好的城池。

在他闲逛的时候,忽然留在驿馆的护卫前来寻他道:“那颜,那颜,上京来消息了。汗庭允准我们东蒙古自行建国,大王已经明发召令,定国号为明,十月初一就举行建国大典。”

“真的?”,得到护卫再三确认后,扎哈尔朗声大笑着:“甚好!甚好!”

因扎哈尔还穿着东蒙古的常服,所以明显与周围的宋人百姓格格不入。所以本就对他们关注的行人更是多看了几眼,有些警惕的与他们拉开了距离。

晚些时候,史府。权相史弥远正听着细作跟踪东蒙古使臣的汇报。当得知对方在街头闲逛后,当街大笑而去,立时有些不解。

一旁的心腹马上讨好道:“莫非这东蒙古的使臣是个疯子?”

“就算是疯子,他也是东蒙古的使臣,咱们还是要好好敬着他。”史弥远出声道。

和韩胄相比,他的治政理念就是对外降金乞和,对内打压异己。对于东蒙古遣使通商一事,他是没有阻拦的想法的。但朝中以皇子赵竑为首的群臣,却是对于东蒙古擅自侵犯山东之地不满。再加上有意与主和派的史弥远对立,所以就对通商一事附加了条件。

那就是东蒙古必须退出海州,不能再继续向南了。有一个海州作为缓冲,对大宋也是有好处的。史弥远也觉得蒙古人的行径太过野蛮,所以就任由赵竑他们故意阻拦。

“其实蛮夷来朝,只为通商。我们宋国物产丰饶,实在没必要与之计较。且山东已经沦丧百年,李全为首的乱贼也只是假以投靠朝廷,实则据山东以自立。如今李全乱贼覆灭,与我等宋国实在没甚干系。倒是蒙古人现在窃据山东之地,若是惹恼了他们,说不得就会南下侵扰了。”心腹宣缯小心打量着史弥远的脸色,娓娓道。

“金人因蒙古人河北沦丧,被迫南下迁都,已然证明蒙古人声势之大。若是再拒绝蒙古人通商和议,恼怒之下,未尝没有渡河来抢的可能。”吏部尚书薛极也出声附和道。

正是这时,有下人来报说。海州已经丢了,蒙古人已经打过来了。不仅如此,还渡河夺了楚州。

“什么?!”史弥远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