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雄起北亚 > 第二百零六章 迁民

雄起北亚 第二百零六章 迁民

作者:爱做的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4:11

第二百零六章 迁民

黄山馆镇,人口有七百多户,三千多人。且因靠近莱州,又临着渤海。并且东南方向便是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地,只有临着海岸线的一小块儿,才是平坦的平原。

所以这里也就成了往来益都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东蒙古人还没打过来的时候,还经常有走私的商船偷偷上岸,希望能避过高昂的赋税。镇子的百姓也喜闻乐见的为这些商贾们遮掩,毕竟这也算是为镇子带来额外的收益。

如今小小的黄山馆镇已不见往日的安宁/祥和,取而代之的,是显而易见的肃杀之气。

却是东蒙古的将士进驻黄山馆镇后,便根据上头的命令,在此地构筑防线。到底主力军还没有到来,他们这些水师只算是探路的先头部队。能够为主力军守住登州这个登陆桥头堡,便是大功一件了。

不过高鸣士也没有等着敌人打上门,在让己军构筑防线的同时,还让小股斥候进入莱州境内,以期打探军情。

”报!贼军已命伪莱州兵马使国安用领五万大军前来讨伐!”,正在视察防线进度的高鸣士忽然得到亲卫的紧急禀报,心里不由一寒。

因为黄山馆镇的兵马只有两千人,要应付五万大军来袭,不得不说实力太悬殊了。

“消息可靠吗?”,高鸣士有些希望这是假的。

“这是蓬莱送来的消息,听说是出自暗卫。”,亲卫斟酌着回禀道。

暗卫的力量随着东蒙古势力的膨胀,而越发壮大。此次攻打山东,又涉及到了与汗庭的较量,因而暗卫在山东之地,也是投下了巨力,发展了不少探子。

虽然高鸣士目前的级别还没资格知道暗卫具体的事情,但他知道,自己的军中,说不得就说人是暗卫的探子。因而对于从蓬莱送来的绝密情报,他不敢不信,便又反问道:“那府尹可有交待什么?”

指望这点兵马守住黄山镇,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高鸣士隐隐希望,祖尔别也能多派点援军过来。

只是水师的兵马着实不多,此次渡海而来的兵马总计只有万余人,这里面还包括了部分在岛上招募的高丽人与倭人,真正完全属于从辽东本土带到济州岛上的兵马,只有六千余人。

“府尹说会再派一千援军过来,让我等务必坚守两个时辰。到时候,自会有奇兵解我等之围!”亲卫有些不确信的说道。

高鸣士也顿生疑惑,奇兵?到底是怎样的奇兵,竟然都不能跟他们透露一二。

“哎!再多挖两道壕沟吧!镇子的百姓也都尽数迁走。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老天的意思了!”高鸣士把心一横,用有些破罐子破摔的语气说道。

于是黄山镇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哭嚎之声。也是在这战乱不休的年代,镇上的镇民都是早些年逃难过来的。好不容易扎下根过上安生日子没几年,又要逃难了,实在难忍悲痛。

“各位乡亲父老,这真不是逃难!离开了这里,我们东蒙古会给你们重新分田分地,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大战马上就要来了,这黄山镇还能不能留都要看老天的意思。兴许等不到明天,我们这些当兵的也都被老天给收了去!你们若是还留在这儿,只会跟我们一起白白受死啊!”一个年岁看不上不大的小兵一边帮着百姓搬运家什,一边苦口婆心的劝道。

“嘿,兵娃子,我咋个晓得你似不似骗额们讷?”,一个上了年纪,头发花白的老爷子仗着自己的年岁大,也没多少活头了,便不怕得罪了谁,出声问道。

这却是问出了诸多正被逼着迁移的镇民的心声。便都不由自主的竖起了耳朵,脚上的动作也都慢了下来。

“老爷子,我叫王周正,本来叫王黑蛋的。入伍的时候,征兵的老爷见我名字难听,就给我取了个新的名字。分田分地的事儿,还真不是骗你们的。以前我们家也是登州的,早些年不是闹兵乱么?蒙古人来抢了一遍,女真人也来抢一遍,后来又有义军来了,阿爹领着我们一家老小,就逃难去了海对面的辽东。

那地儿其实也不太平,阿爹下船没多久,便遭了马匪。我娘也被马匪抢走了,就剩下我和一个哥哥/两个妹妹。这日子啊,是越过越难过。那忍饥挨饿,更是常有的事儿。我的一个妹妹就因受不了饿,偷了一个女真地主老爷家的包子,被活活打死了。”

说到这里,这叫王周正的新兵也不禁红了眼眶。在场的镇民听着,也都心有戚戚然。这忍饥挨饿的日子,可距离他们不远。早些年的兵荒马乱,他们更是感同身受。

否则的话,也不会从五湖四海逃到黄山馆镇来。

特别是那女真地主,山东地界从前可是少不了女真老爷。他们这些汉人奴才,也没少受这些女真老爷的欺负。如果说战乱给他们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山东地界再没有欺压在他们头上的女真老爷了。

但没了女真老爷,还有汉人老爷。山东之地新的主人,虽同样起家于平民百姓,却不会对除自己以外的平民百姓有什么优待。该交的苛捐杂税,那是一个都不能少。

甚至因山东近些年不断与周边势力开战的缘故,还要多交一些战争粮。

若不是日子过得太苦,这些黄山馆镇的百姓,也不愿去跟那些走私的海商有所勾结。毕竟是掉脑袋的事儿,谁不怕呀。

这时候王周正也调整好了情绪,继续道:“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困顿的过着,说不得那天我也得去地府陪我妹妹走一遭。但东蒙古人突然来了,英明仁爱的兀鲁图斯大王给所有没了活路的穷苦人家指明了活路。

没有田地可以给我们分田分地,三年赋税全免,从第四年开始征税,也只给收成的三成。就算不种地,也可以安排着去工坊做工。并且还提供廉租房供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居住,等到做工赚了钱,还可以低价将房子买下来。

现在我的哥哥在钢铁坊上工,每月都有三银元的收入。我当兵吃粮,每月也有最少两金元的贴补钱。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学堂,中午学堂还免费提供吃食。

我们一家可以说是真正过上好日子了!只是我爹娘还有我三妹没那个福气,没能等到兀鲁图斯大王的恩赐,没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这样平铺直叙的话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却最能拉近与百姓们的距离,打动人心。尽管还是少了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但百姓们还是大多选择了相信。

原本动作极慢的迁移队伍,也都加快了速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