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83章:亲情我所欲,权势亦然!

第83章:亲情我所欲,权势亦然!

是三章连发,不是只发一章,好些小伙伴不知道,直接就看最新的一章,漏了内容啦!

………………正………………文………………

梁婴父是智跞的政治盟友。

他们两人的身份地位其实有点差距,即便之前智跞不是“元戎”也是“卿”的地位,而梁婴父不过是一名“大夫”罢了。

所以,要么是梁婴父很善于交际抱上了智跞的大腿,不然就是智跞刻意培养跟梁婴父的交情。

梁氏是赵氏的小宗,梁婴父是梁氏之主,他还是一个活跃在赵氏内部以及晋国政坛的人物。智跞愿意结交梁婴父,是不是看重那些呢?

酒宴之后,智跞喊上智瑶回到自己的军帐。

“刺杀梁婴父之人唤豫让,去岁豫让亦往‘黄父’客居,你可还记得此人?”智跞脸色依旧阴沉。

豫让吗?智瑶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记得当时豫让一再表现出对梁婴父反感的态度,还跟智瑶约定好以后出征记得征召。

豫让的话不多,偶尔几次讲话皆是表达了对晋国未来的担忧,恰恰是他这一点给予智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说白了,以当前年代的背景,家国天下讲的就是先顾家再忧国,想爱国也要身份方面达标,像是奴隶就没有爱国的资格,“家大夫”、“士”、“徒”一般只忠诚于自己的家主,生活在各个家族庇护下的黎庶也只知道一家之主。

总的来说,作为一家之主的贵族才能选择爱不爱国,其余人看的是家主的态度,他们并不具备自行其是的条件。

当然了,事情也不绝对,任何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总是有那么几个人可以突破枷锁,活成真正的自己,就是手中实力有限,爱国会爱的很卑微。

“孙得闻豫让乃是毕氏之后,曾为范氏家臣?”智瑶知道豫让已经不能算是魏氏的族人了,讲这个是回应智跞对魏氏可能居心叵测的怀疑。

智跞真想过是不是魏氏在搞事情,只是一阵思索下来觉得可能性极低。

豫让是毕游的孙子,肯定跟魏氏能够扯得上关系,问题是他的父辈已经从毕氏别出,他则是因为家族无法完成纳税失去封地,以落魄贵族的身份去了范氏当家大夫。

范氏不是大败亏输吗?很多原先效力于士吉射的落魄贵族,他们在中行寅做出兵逼“新田”的时候脱离了范氏,豫让正是其中的一员。

后来,豫让再一次变成独立自主的落魄贵族,不知道什么原因跟梁婴父杠上了。

可能是梁婴父觉得豫让不具备威胁,更可能是想拿豫让来立一个“大人不记小人过”的人设,能够轻易调动人手将豫让围杀的梁婴父并没有那么做,双方一直是保持着一种互相纠扯的关系。

赵氏这一边正在觊觎脱离范氏和中行氏的人才,他们一再邀请离开范氏和中行氏的那些落魄贵族为赵氏效力,只是得到的成果非常有限。

现在的人还是要脸的,他们怎么可能刚刚脱离范氏或中行氏,立刻投效要灭掉范氏和中行氏的死敌赵氏呢?

因为智氏一开始保持偏向中行氏的中立,很多从范氏和中行氏脱离的人选择尝试投效智氏。

当时智跞的身体不好,考校的事情大部分交给了智申这位智氏世子,一部分则是交由其他核心族人或信得过的家臣去面试。

“如此说来……,梁婴父当死。”智跞讲了一句智瑶听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的话。

智瑶也是刻意去打听很多消息,稍微回味一下才明白智跞讲的是什么意思。

没有死之前的梁婴父是一个搅屎棍一般的人物,干的事情就是不断又不断地挑拨各个家族的关系,其中包括对国君进言处死赵鞅的首席谋臣董安于。

好家伙,简直就是好家伙。

作为赵氏小宗的梁氏之主,跑去建议处死大宗之主的谋臣,干得真是有够漂亮!

那时候赵氏的状况有点糟糕,再加上智跞也想弄死董安于给了赵氏一些压力,致使董安于先顶不住压力找到赵鞅说是愿意受死。

对于赵氏来说,董安于是一位大忠臣,愿意以自己的死亡来避免智氏站到范氏和中行氏那边。

毕竟,当时的赵氏真的面临窘境,有韩氏这个猪队友,同时魏氏也有脱离联盟的趋势,一旦智氏站到了范氏和中行氏那边,会不会让魏氏干出跳反的事?真的那样,必然会重演赵氏灭亡的悲剧。

赵鞅让董安于去领死,间接也降低了一家之主的威望,乃至于让赵氏的众家臣心生失望之感。

从那之后,赵氏内部的向心力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以至于发展到需要对智氏步步相让的程度了。

赵鞅知道魏侈跟自己解除盟约转头跟智氏结盟,从始至终就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过什么负面意见。

事实上,赵鞅非但不能有所破骂,还要展露出祝福魏侈跟智跞能够相处愉快的态度,算是活成了自己最为讨厌的人那般模样了。

智跞没有为梁婴父报仇的心思,这是不能是智氏来干,赵氏或梁氏自己去做才合适。

赵氏早就巴不得梁婴父去死,无非是他们不能亲自动手罢了。

现在,梁婴父一死,其实也代表着智氏和赵氏的一些矛盾消失,于时局来说怎么都算是一件好事。

一阵猛烈的咳嗽打断了智瑶的思考,回过神来看到智跞捂着嘴巴不断咳嗦,赶紧走到智跞身后用适当的力度帮忙拍背。

原有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待在“新田”没有动弹的智跞只活到公元前493年,享年五十六岁在智氏最为需要他的时候病逝了。

今年已经是公元前493年,智跞看上去身体状况不佳,只是没有像原历史上病得下不来床的地步。某种程度上是智瑶帮助智跞改善饮食缓解了病状,或是有效让疾病不再恶化,只是不清楚智跞到底还能熬多久。

只要智跞一天还在人世,等于“元戎”的位置就没有出现空缺,心里再怎么着急的赵鞅还是需要继续“排队”下去。

“祖父可不能倒下啊!”智瑶不是单纯原因时局的关系这么想,同时也是希望智跞能够长寿。

他们现在身处战场,不像待在家中有足够的条件,搞得智瑶等智跞睡下了才唤来博览道与台狐二人。

“二位可听过银耳、莲子?”智瑶问道。

被唤来的两人以为有什么事,听到智瑶的问题,一时间有点没有反应过来。

银耳是一直叫银耳吗?有没有可能因为时代不同,叫法方面也不同。

莲子倒是很好理解,它是荷花的果实。而荷花是诸夏本地的产物,分布上面还显得很广,非常好找的。

“未曾听闻银耳一物。”两人先后给出答案。

智瑶开始描述银耳是什么,尽力讲得更加清楚。

然而,银耳是一种真菌,以时间节点来说的话,暂时还没有人进行人工培育。

目前诸夏已经有依靠中药的治病医术,只是同样因为时代的问题,好些东西还没有被列入中药材的名录。

博览道问道:“公孙求此物,急否?”

智瑶皱眉说道:“为祖之病情。”

台狐干脆就没有问,很用心在记下智瑶的描述,想的是不管能不能找到,反正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找。

这里也就能分辨出台狐与博览道在面对智瑶时的不同。

他们虽然都是智氏的家臣,博览道对应的服务对象是智跞,台狐则是被分配专门服务智瑶的人,服从度上面肯定是会存在区别的。

“既为主,览道不敢怠慢。请公孙施之以笔,有形为佳。”博览道给了一个智瑶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建议。

纸张被智瑶带着人给“发明”了出来,他本人从小就被进行各种培养,画画不敢说绝佳,画一些有形物体还没有问题的。

银耳的特性被写了出来,再配上大致靠谱的配画,接下来就是一方面重金采购,同时也派出智氏的人手去找了。

博览道不会亲自去奔波,他是智跞的近臣,需要时刻等候智跞的召唤。

作为智瑶近亲家臣的台狐则是亲自去奔波了。

从“临淄”过来的智瑶所部给“濮阳”的时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关于齐国礼器遭到掠夺的消息传进“濮阳”给齐人知道,他们必然会采取必要的行动。

所以,隔天田乞以使者的身份来到晋军的营地了。

因为很清楚田乞是来做什么的关系,持有处置权的智瑶肯定需要在场。而智瑶特地喊上了赵伯鲁到场,为的当然是给赵伯鲁再进行加分。

“如何方可归还礼器?”田乞问道。

他之前已经说了不少话,大意上就是:这是一场对大家来说都很不幸的战争,是时候该寻求结束交战的共识了。

智跞和赵鞅都在场,他们却是没有跟田乞亲自交谈,出面的是智瑶。

这一次战争对晋国是真正的不幸,爆发内战还让他国进行干涉;齐国就是来干涉晋国内政的国家,实力不如人非要插一脚被胖揍属于活该,哪里是什么不幸。

事先得到处置权的智瑶见到田乞已经问出关键问题,反问道:“齐国如今何人做主?”

正常情况下,齐君杵臼薨逝后应该是由储君荼来做齐国的主,只是齐国的状况比较复杂,身为储君的吕荼跟一帮兄弟斗得很凶。

智瑶那一个问题就显得很有智慧,压根就是在质疑齐国有真正能做主的人吗?进而表明一个态度,齐国如果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别怪晋国更进一步了。

那一时间,智跞看待智瑶的眼眸里充满了宠溺。

同样在场的赵鞅看智瑶也是满满的激赏。

站在国家的角度,智瑶那么问没有多么嚣张跋扈,属于国家的霸气则是一下子展露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