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56章:公私兼顾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56章:公私兼顾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31

第256章:公私兼顾

我在春秋做贵族

趁着别人喜悦时提出一些请求,的确是更容易得到应允。一般想要成就什么事情,以这样的行事方针自然是无错的。

不过,上述情况不是出现在晚辈对待长辈,便是地位差距太大时的一种处事手段,就事论事就是一种小心机。

在随后,也就是赵伯鲁和赵毋恤离去,智申压根没跟智瑶提起决定借粮给赵氏的事情,还是隔一段智瑶在审阅家族支出时才看到相关记录。

智瑶虽然是一个很有控制**的人,不能忘记真正家主是谁,肯定也就不能因为粮食的减少刻意找智申问询。

“乃是借予赵氏。”博览道给出了答案。

关于赵氏频繁向韩氏借粮的事情,很早之前智瑶就知道了。

至于赵氏找智氏借粮?智瑶肯定也是知情,向智申提了一嘴智氏需要储备大量粮食,才有了后面智申面对赵伯鲁借粮的踟躇不决。

按照道理来说,智氏知道赵氏有困难帮一把是应该的。谁让两家是联姻的关系,对吧?

然而,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啊。

看一看韩氏面对的尴尬局面,借给赵氏一次粮食,往后的两年多就是一借再借,有点被当成提款机,搞到韩不信最后干脆拒绝赵氏的再一次借粮,可算是将那种索求给阻挡了下来。

能让韩氏受不了,不止是借给赵氏的粮食太多,主要还是不知道需要帮到什么时候,能够帮得了一时,不要搞到帮了一世!

其实,只要赵氏能把“晋阳”北边给开发出来,也就是后世太原的那边开垦出来,他们能够缓解收支平衡,应该也能慢慢把欠粮给还上?

赵氏的确也在开垦太原,比原历史上可是提早了将近百年。这是他们封地大大缩减,属于被逼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

“二千石?”智瑶略略思索了一下,觉得智申这是把自家储备粮食的零头给借出去了。

这么做的智申肯定是没有忘记智瑶的嘱托,智氏未来还有第二个五年计划,再来是训练新军以及每年的用兵对粮食消耗。

从这里智瑶笃定一件事情,不管赵伯鲁愿意或不愿意,会有赵毋恤劝导赵伯鲁继续找智氏借粮,乃至于赵毋恤绕过赵伯鲁自己来借。

如果是以纯粹旁观者的角度,智瑶真心觉得赵毋恤确实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怎么说?脸厚心黑又敢做,很多成就大事业的人,不正是需要那样吗?动辄要面子又拉不下脸人,有再大的家业迟早也要败光,哪怕是干成了什么大事付出的成本也会超乎想象。

智氏的地盘大,可是平时需要养活那么多人,再有时不时的用兵,其实哪怕精力储备,能够储存下来粮食也是不多的。

在智瑶有计划的储存方案之下,花了十年的智氏也就才储备十五万两千石粮食。这个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消耗的粮食太多,再有接连不断的战时,能够还有储备算是经营有方了。

没有智申前一段时间的那种状态,智瑶会干涉借粮给赵氏的事情,现在的智瑶却是干不出来了。

并不是智瑶对智申生出芥蒂,纯粹就是心疼老父亲。

“若大人问询,还望出言阻止。”智瑶对博览道进行嘱咐。

姑布子卿是赵氏的第一家臣。

博览道在智氏也是第一家臣,由他对家主进行一些劝谏,某种方面的确比作为儿子的智瑶去说合适。

智瑶又说道:“我家或在三岁后再启工程,存粮不足必将延期。”

“邯郸”东面一直在开荒,

智氏在其它区域也有产粮区,其中“原”的产量最为庞大。

随着智氏的人口一直处在增涨趋势,很显然需要先一步做到未雨绸缪,由大陆泽和大河修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博览道说道:“三岁?吴国声势正盛,岁岁出兵北上,不知何时犯境。”

齐国先是遭到晋国削弱,后续又接连被吴国入侵,着实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下。

一旦迫使齐国屈服,吴国肯定会实施下一个国策,找晋国发起正面挑战,试图踩着晋国来达到称霸的目标。

说到吴国,智瑶立刻想起了子贡的禀告。

子贡去南方进行邦交,明面上交好楚国和越国,暗地里主要的任务则是接触孙武,想要邀请孙武到晋国进行任职。

楚国现阶段确实想跟晋国和平相处,梳理内政的同时,准备跟吴国展开新一轮的较量。

越国的勾践已经卧薪尝胆了好些年,随着积累力量越来越足,复仇的**每时每刻都在高涨。

有鉴于晋国没有倒下,乃至于晋国对列国拳打脚踢,甚至灭掉了中山国,越国明面上尊吴国为宗主国,背地里其实很想依附晋国。

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上,尽管晋国的霸权岌岌可危,勾践就是选择依附晋国,并且跟楚国勾勾搭搭,完成了最终的复仇计划。

不要说被智瑶改变的这个历史版本,晋国看上还是很能够唬人,必然是更加坚定勾践依附晋国的决心。

所以,子贡在楚国和越国的邦交都很顺利,独独在接洽孙武上面非但遭遇了层层困难,好不容易跟孙武接触上了,孙武根本一点想到晋国发展的**都欠缺。

用孙武的说法,晋国早有自己的军事风格,并且有智瑶一再的表现,根本不需要他这个老年人再为晋国的霸业加把力,只想待在山林里好好研究学问,再把兵书好好地精编一番。

听完子贡汇报的智瑶,着实是没明白孙武真的抗拒到晋国,还是遭到夫差的严密监视在说场面话。

“使孙子抵晋?”博览道有点懵了。

刚才智瑶问的是,有没有可能秘密将孙武带回晋国。

博览道对于自家宗子求才若渴当然是持正面态度,却是说道:“如孙子不愿,折损人手事小,吴当即挥军而来事大。”

智瑶会想那么干,其一是真的很希望能够得到孙武的效力,再来就是机会实在难得。

目前夫差正在“艾陵”统兵跟齐军较量,国内的大小事务多半是伯噽在处理。

伯噽本来就很是妒贤嫉能,并且还相当贪财好色。

智瑶觉得智瑶肯花代价,搞定了伯噽这个小人,还是非常有可能将孙武带回晋国的。

“我必与吴有大战,早战晚战无甚区别,乃至早战于我有利。”智瑶说道。

博览道却是说道:“赵氏欲伐代国,众家尚在休养生息。若大战由此事揭起,我家必将陷入悠悠之口。”

这一点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思维跟智瑶和赵毋恤不同的地方了。

很多时候智瑶都怀疑赵毋恤也是一个穿越者,要不然赵毋恤一个出生土长的春秋人,怎么能干出那么多不附合接受教育以及当代三观的事情呢。

智瑶就不用说了,作为一个穿越者,一直很控制自己,努力将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道德底线不突破当代三观的下限,否则能够借鉴的手段着实不要太多。

这一次,智瑶决定再坚持己见,不能说服博览道或者谁都不重要,反正就是干。

当然,最后智瑶还是会先说服智申,免得再把老父亲吓出个好歹来。

“瑶欲行何事,且为便是。”智申其实决定智瑶特地来说服自己很没有必要,搞得心里感觉怪怪的。

准备了好多说词的智瑶给愣在当场。

智瑶原本是想要好好絮叨絮叨,包括现阶段引来吴国刚正面对晋国固然有害,打从事实上却是对晋国最好的做法。

原因是吴国搞太多大动作,并且运河还没有修起来,哪怕晋国也是处在虚弱的时刻,真正展开较量其实对晋国比较有利。

还有一点,齐国估计在犹豫要不要对吴国服软,要是晋国没有什么表现乃至于在吴国身上吃了亏,齐国应该会下定决心先对吴国服软。

那么,一旦齐国对吴国服软,他们就将变成吴国挑战晋国的助力,并且还会因为齐国的服软产生一连串的效应,比如鲁国、宋国、郑国站到吴国那一边,再一起针对晋国。

智瑶没有机会对智申说那些,后面几天干脆一家家串门,分别找魏驹、赵伯鲁、韩庚、狐尤、钟武阐述诱使吴国主动侵犯晋国的利弊。

当然,智瑶肯定不会提智氏想要孙武效力的事情,只谈大局需要就足够了。

有意思的是魏驹表现出极度赞成智瑶的提议,并且还列举了智瑶一些没有提出来的观点。

韩不信认为各个家族还没有恢复元气,借韩庚的口明确表示了反对。

赵伯鲁一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模样。

狐尤和钟武则是父亲出征,一时半会很难表态。

就事而论,智瑶虽然有私心,可是也兼顾了大局。

不管是春秋晚期,还是到了长久的以后,有私心是比较正常的事情,能够在实现私心的同时对国家有好处,谁能有什么责怪呢?

在智申正式下场之后,拿出来的主意是,等着“艾陵之战”出现结果。

如果晋齐联军挫败吴军也就罢了,换作吴军获胜则是执行智瑶的建议。

那么,正在开打的“艾陵之战”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