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24章:诸侯拿什么跟俺斗?

第224章:诸侯拿什么跟俺斗?

一秒记住74网,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晋国西部的城邑数量非常多,开发度上面其实也远比北部和东部……,乃至于中部和南部更高。

这个是晋国扩张的原因导致,初步扩张就是先灭掉故绛西边的诸侯,随后又再向南进行扩张。遭到灭亡的那些诸侯,他们努力的成果给晋国做了嫁衣,再因为晋国扩张的顺序,不就是先行扩张的地盘得到更多的开发吗?

晋国的北部以及东部,曾经盘踞的不是狄人就是戎人,指望他们筑城或是开展农耕,基本是在开玩笑了。

所以了,晋国从晋景公时期开始向北和向东扩张,消灭或是打跑了狄人或戎人,得到的都是一些未经过开发的处女地,以至于从地图上看去城邑极少,大多数区域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

晋国的南部?大多数城邑其实也是从其他诸侯手里抢的,有一部分曾经还是隶属周王室的公卿,乃至于就是周天子的地盘。

晋国与楚国争霸的阶段,周天子完全就是嘴巴里含着翔在忍受晋国,再眼睁睁地看着晋国一再南扩。

晋国与楚国争霸时期,郑国倒血霉不单独体现在成为受气包上面,晋国从郑国夺取的城邑数量同样不少,致使郑国最为感到不能忍的则是“五氏叛乱”后晋国夺取了“滑”地。

智瑶在脑海中捋了捋,结合看过的一些山川舆图,很能搞懂晋国为什么不想搭理秦国。

“河西再往西,一大片无人区,不是什么黄土高坡,纯粹就是原始森林密布,不然就是大片草原。当然有利用价值,可是相似的地盘简直不要太多。在晋国看来肯定没有太大吸引力啊。”

现在的扩张真心不是单纯为了土地,也不是其它什么资源,重要的是人口、人口、人口!

无主的土地太多,大片大片没人宣示主权的处女地,单纯为了获取土地何必去打打杀杀。

晋国向西扩张已经抵达了山川地势限制下的一种局限。简单说就是目下的分界线对晋国有利,再往西会变成对秦国有利,何必再西扩呢?

“我家口众迁徙此处,多为‘邦’,经年如需筑城亦可。”智瑶有专门统计,智氏在‘邯郸’和‘邺’周边已经聚拢了将近三十万人口。

到了这一步,不止智氏内部清楚智瑶向东发展的意志坚决,连带其余家族也看清楚智氏未来的发展核心东移。

有三十多万的人口,城邑却是只有两座,可以想象“邦”会有多少。

不过,智瑶不是让谁胡乱选个地方建立村庄,一样是进行了很有秩序的安排。

他根据可用耕地的多寡,安置了相应的劳动力,充分利用起了人力,又不至于使某地过于荒废。

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大概只剩下人口膨胀后的麻烦,届时能不能再将人口分散将成为关键。

春秋时代的“邦”就是村落,只是智瑶往集体农庄的趋势发展了。

集体农庄这种玩意当然只适合特殊时期,用好了就是将劳动力往更可控的方向发展,轮到不再和适宜就是阻碍社会往更先进的等级进阶。

等待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智瑶会在新开垦的区域再大肆搞集体农庄,什么时候集体农庄会消失,取决于土地的开垦进度,最后就是爵位制度什么时候实施了。

没错,智瑶后面会大肆地赏赐土地,不是一大片地奖赏给某个家族,其实就是一小块一小块赏赐给立功的个人。

类似的制度其实是赵鞅作为先驱者,后来被商鞅等等法家借鉴,由于商鞅太过出名,并且秦国被改造得很成功的关系,搞得其余变法者的成果被忽视了而已。

总的来说,智氏核心利益东移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魏氏和韩氏对智氏核心利益东移很乐见其成,认定向东转移的智氏跟他们几近不存在利益冲突点,能够更友好地进行相处。

相反,韩氏跟智氏置换封地,不独是直面秦国,同时也因为跟魏氏封地变得更加犬牙交错,导致韩氏和魏氏不得不密切注意对方的动向。

这个是邻居之间的提防心理在作祟,何况魏氏在晋国西部的封地不少,两个卿位家族挤在西边,地盘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的。

后面,智申自己到处溜达……,啊,不,是尽责地巡视家族的产业,智瑶则是留在“邺”城就地监督各种特殊人才的进驻。

新筑的“邺”城长约两公里,宽一点七公里,以规模来跟一座“侯”级别的城池差不多。

智瑶没有强迫症,还是将不同类别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又根据事先掌握的风向将冶炼安排在下风位置,宿舍布置在上风区域;锻造作坊在冶炼区的隔壁,为的是就近获得铁锭、铜锭之类的物资;涉及到木材、皮革等等的产业一样有专门的划分,再分出各自更细的类别。

“此处便是学宫。”智瑶行走在一个高台之上。

这个高台的周边全是座位,不是椅子之类,环形的平台放上圃团就是一个座位,平台绕着中间的高台一阶又一阶环成一圈。

学宫就是个统称,智瑶更愿意称呼为研究院。

所以是个什么情况?直白说就是给技术人员用来交流的地方,遇上意见分歧也能来这里进行辩论。

如果谁有什么好想法,得出了初步的理论,认为某件东西很有用,或是想要集思广益,一样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

因此这个学宫虽然是让人高台阔论的地方,谈的却不是什么,必须是跟技术侧有关。

不是智瑶歧视,单纯就是“邺”城的特殊性质。

跟有关的学府,智瑶早就有在建设,只不过是在“黄父”那边。

条件允许的话,智瑶也会建立相关的学宫,用来吸引列国的知识分子。

很现实的是,目前虽然是到了春秋晚期,真正掌握高深学识的人不会是什么流浪贵族。他们要是真的掌握秘笈,自己的家族就不会破败,哪怕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到其他国家效力诸侯或贵族一样混得开,才不会沦落成战国时代的后辈那么惨。

在那种现实的社会环境下,智瑶真的开设性质的学宫,打从事实上就很难网罗到高级人才,歪瓜裂枣都不一定有几个。

毕竟,春秋晚期贵族的身份依旧混得开,哪怕是为了延续贵族的优越性,落魄贵族去其他家族谋求家臣的身份依旧会被接纳,得是名声多差或者脑子有坑才会连个混饭吃的地方都没有。

“此城乃是兵城也。”子路跟着巡视下来,心中极度震惊。

别误会,不是士兵的那个“兵”,是兵器的“兵”。

会有经过程序化处理的煤被运过来,甚至城外就有木炭加工作坊,再有铁矿被不断运输抵达,铁矿冶炼成铁,铁再被送往锻造,打造成为各种武器的部件,后面再有涉及到木材的配装,压根就是一个兵器制造流水线了啊!

武器是那样,甲胄也能是相似的流程,变的就是不再需要用到木材,改为各种皮革以及绳套罢了。

哪天水力锻锤被研究出来,制作甲胄的流水线就会被挪到河流沿岸了。

子路完全不敢想象这座城池运作起来,每年会给智氏提供多少武器和铠甲,能够知晓的是从规模来看产量不会低。

从未有人将制作兵器和甲胄的作坊进行集中,恰恰是因为没人干过,智氏搞了这么一出,哪怕是还没有真正展开运作,有想象力的人还是会稍微一想就心肝颤颤。

颜回结合刚才参观用来学术交流的学宫,一脸严肃地说同门说道:“结合智氏督教之策,势必极尽炫耀武力。诸侯有难矣!”

也就是智瑶不在,要不然肯定会心生不悦。

冉有摇头说道:“晋复霸业,诸侯焉敢相攻?”

这话说得没错!

晋国称霸阶段,中原各诸侯本份得很,有矛盾也是找晋国主持公道,数十年都难得有一个诸侯失去国祚。

现在呢?短短数年内已经有好几个国家被灭,并且有点实力的诸侯产生摩擦都是尽起大军攻杀。

颜回无法对冉有的说法进行什么反驳。

再则,颜回再怎么追求仁义,哪可能不明白有一个霸主存在的必要性,一切只因为没有霸主的天下是真的太混乱,战争也不仅限在军队的较量,涉及黎庶的杀戮是越来越多了。

另外,仁义或许不分国界,而人其实有归属感之分。

智氏目前跟鲁国有合作,哪怕作为一个鲁人再怎么讨厌三桓,还是要承认三桓选择抱上智氏这根粗大腿的事情办得漂亮。

冉有又说道:“我等前次离智,复得世子接纳,些许言语……不可多言。”

他们也知道忠义难两全,选择了救援老师的义,辜负智瑶给予的各种待遇就是不忠,能够再次得到智氏的接纳,怎么可能不想弥补?一些没用的话少讲,免得跟自己的所学起冲突,再来也活成了白眼狼。

道理颜回都懂,只是一想到某些事情,觉得跟自己的理念着实是不符,忍不住说道:“回被智氏之臣,不日便向世子请别,归鲁服侍师孔。”

子路跟冉有对视了一眼,能看出对方的羡慕。

话说,他们在羡慕什么来着?

,举报后管理员稍后会校正章节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