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215章:大争时代的降临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15章:大争时代的降临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31

第215章:大争时代的降临

没有发生分裂的晋国注定会是所有诸侯头顶上的大山。

换个说法,晋国一天没有真正衰弱下去,任何想要有所作为的诸侯,他们除非是能够连续击败晋国,要不然永远别想成为名正言顺的霸主。

这一点,楚国曾经很是深有体会,他们跟晋国打了百多年的战争,只有在击败晋国之后才能得到中原各诸侯的尊重,要命的是晋国每每都能卷土重来,搞到后面楚国先支撑不住放弃争霸了。

放弃了争霸的楚国,他们很快遭到了吴国的暴打。

从某些方面来说,楚国正是跟晋国争霸消耗太大,以至于被吴国逮住机会狂占便宜。

楚国的体量够大,口众也是极多,不被一波流带走为前提,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就能东山再起。

想要一波将楚国带走的难度超乎想象的大,以现如今列国的情况,反正是没有单独一个国家能够办到的。

智瑶很清楚那一点,并且明白楚国有多大的底蕴。

要说潜力的话?无疑楚国再怎么挖掘都是那个样,地理环境是其一,再来便是民族性格过于浪漫了。

论潜力,以智瑶“过来人”的身份,受于早有“答案”的关系,会更看好秦国一些。

有那么一个说法,晋国一天不分裂的话,秦国难有东出的机会。这个说法由于没有历史答案,只能算是一种假说。

能够那样的假说肯定是有其原因,比如分裂后的魏国就能长时间吊打秦国;轮到秦国真正崛起之后,仅是赵国就让秦国要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干净才打赢了长平之战。

很抱歉的说,三晋的韩国着实是拖同为晋人出身的后腿了。

不过,韩这个国号拖后腿也不是一次两次,搞得好像冠上韩的国号就能将君主弄成智障一般,群体也比较容易陷入迷一般的集体状况,算是一种诅咒了。

“范蠡是楚国的意志代表,好像给自曝了?”智瑶送走了范蠡,将见面过程回忆了一遍,脸上出现了蜜汁表情。

这简直是一个大发现,能够对很多事情有合理的解释。

他们见面过程中的聊天,有些话就是智瑶故意讲出来,包括晋国愿意跟楚国进行关系更改。

弭兵会盟之后,晋国跟楚国并不是没有再爆发交战,其实还是有过几次交手,只是相较大打特打时期,战事的规模变小了而已。

更后来,晋国有自己的麻烦,楚国遭到吴国暴打,两国的关系才走入友善期,结盟则是没有的事情。

“范子来晋,亦拜访何人?”智瑶在问的对象是博览道。

作为智氏之主的智申出征,好些家臣以及核心族人随同前往,连带智瑶自小培养的小伙伴大肆充入军队,智氏第一家臣博览道则被留下来辅佐智瑶处理各项事务。

博览道先服侍智跞,再接着服侍智申,年岁已经垂垂老矣,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机会再服侍智瑶了。

“越人往诸家,必是皆有拜访之意。”博览道说道。

那就是范蠡来晋国第一个拜访的是智氏,看有派人去各个家族表明拜访意图,要将晋国包括卿位家族在内所有够份量的家族踏足个遍?

“吴用兵老矣?当是越君意动,甚觉可乘之机至也?”博览道的语气不是在猜测。

考虑到现在是个干什么都慢节奏的年代,越国认为翻盘的机会来临,想要先行做好邦交准备,着实是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一个大计划耗时十年以上在当今才是的主流,想干就干的例子相反很少。这个是因为需要做前期准备工作,准备起来的速度还相当慢。

复兴越国肯定是勾践的理想,怎么执行到底是听勾践的意思,还是范蠡力主,后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这个猜想建立在一个基础,也就是越国在勾践的领导下被吴国暴打到亡国边缘,哪怕勾践有所反省,原先是一个什么的人,怎么都没有可能一次失败后彻底得到转变。

说白了就是人的智商上限就摆在那里,再怎么努力都很难突破自己的桎梏。

楚国可是吃够了被两面夹击的亏,身负重要任务的范蠡自身很聪明,背后极可能还有一大批智囊,没有理由会忽略楚国曾经吃亏的惨痛教训。

越国能够得到楚国的帮助,再拉上晋国的话,不但勾践的复仇计划稳了,仅仅让晋国坐视吴国灭亡这一点,无疑会让所有计划变得更稳。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察觉到自己的计划可能被智氏发现,再不采取适当的行动,好些事情不但有付之流水的可能性,极可能也会出现猛然间被来一下的危险。

换作没有被智氏发现?哪怕他们觉得有晋国参与的必要,不会傻到没有发动前进行联系。

范蠡到智氏拜访智瑶之后,自认为取得的成果很是喜人。

晋国已经察觉到吴国越来愈烈的威胁感,范蠡不清楚晋人是不是悔恨给自己栽培了这么一个威胁,想要解决的心思就摆在那里。

诸夏现在没有那一句“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的话,类似的觉悟可能也很少人才有,同理“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必然也有人能懂。

要说有谁最懂,肯定是智瑶啊!

智瑶是真的希望晋国和楚国能够在针对吴国上面进行合作。理由不那么复杂,当前晋国的“元戎”又落在智氏身上,谋求恢复霸业不止是业绩,关乎的还是智氏的家族声望。

如果智氏能够恢复晋国的霸业,不单单智氏在史书上会更好看一些,能够拿到手的利益也将超乎想象。

在各种大小事务的忙碌之下,智瑶又迎来了今年的秋季。

智申在春播之后率军离开,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抵达“陶丘”。

这个“陶丘”原先是曹国的都城,曹国遭到吞并则是变成一座大邑。

当前的年代,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则是为“邑”。

那个“都”并不是只有国家才算是,每一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宗庙,“都”也就是一个叫法,有意义的地方就是侍奉祖先牌位,一般某个家族的“都”遭到占领也等于该家族没有未来了。

而“邑”就是城池,有些“邑”的规模远比“都”要大,也就有了“大邑”这个名称。

这一次宋国将事情做得很不地道,不止吞并了曹国,还让曹君一脉绝祀了。

晋军直接进军到“陶丘”有着很重大的政治意义,并且在这里召集郑国、鲁国、卫国、薛国、滕国进行会盟。

中间发生了一个意外,也就是楚国突然出兵讨伐陈国,顺便要连郑国一块收拾,导致郑国未能前往“陶丘”参与会盟。

不管是什么理由,反正就是属于郑国失信,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智申的威望,不出意外后面晋国绝对会找郑国算账的。

郑国的失约给会盟蒙上了一层阴影,直接导致的是本来作为后备队的另一支晋军不得不开拔,进驻卫国的“蒲”。

没错,卫国也有一个城邑叫“蒲”。

现如今城邑的重名很正常,更早期甚至有着数量多到夸张的“武”城。

那个“武”就是军事堡垒的意思,筑城就是为了保证军事用途,后面慢慢变成寻常的城邑。

“宋君栾不至?”智瑶眉头皱了起来。

由于“陶丘”跟“新田”有点距离,两个地方的消息传递,哪怕使用加急快马昼夜不停地传送,时间的间隔还是需要八天左右。

当代的宋国国君叫栾,早期力主继续侍奉晋国,后来晋国内战改变了主意。

宋国敢灭掉曹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曹废公更早背叛晋国,认定晋国不会出兵救援曹国,后来晋国北上攻打中山国更是让宋国胆肥,抓住机会一举灭掉了曹国。

得到消息的智瑶很清楚一点事情,哪怕宋国装模作样派人去“陶丘”请罪,晋国在面子上也能过得去,不一定会爆发战争的。

如果宋国识相一些吐出部分利益给晋国分配,考虑到曹国早就不是晋国的小弟,也许宋国灭掉曹国的事情就那么过去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

宋国一点面子都不给晋国,觉得自己吞并曹国之后变得很牛逼,还是有谁站在后面撑腰,或是胁迫呢?

“这下不打都不行了。”智瑶心想。

晋国带着一帮盟友跟宋国开打,要说谁最占便宜,无疑会是楚国。

后面的消息再传过来,证明智瑶的推测一点没错。

宋国真的不愿意跟晋国开打,奈何他们内部自己因为各种利益无法形成意见统一,外部又遭到了吴国的威胁和诱惑。

一系列的纠葛下来,可能宋国觉得晋国刚刚历经内乱,前年攻打中山国也是耗费巨大,导致宋国不甘心割舍到手的利益,又认为有吴国在背后撑腰,能够试一试晋国的斤两?

智瑶问道:“范子何在?”

范蠡到晋国已经将近四个月,拜访智瑶的次数不少,达成了一些相关意向,真正需要商谈的则是暂时没有进入流程。

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中,范蠡充分展现了什么叫长袖善舞,倒是在“新田”这边有点混得风生水起的意思。

智瑶询问范蠡没其它别的,纯粹就是到了考验范蠡智力的时刻。

那是吴国现在动静很大,挖掘运河的工程在去年就已经启动,今年又大举出兵北上。

勾践看到内部空虚的吴国,想必已经馋到口水从嘴角流出,按耐不住那颗躁动的小心脏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