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16章:智氏引领下的潮流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16章:智氏引领下的潮流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31

第116章:智氏引领下的潮流

教育这种事情吧?诸夏各家族历来非常重视,但也仅是重视对核心族人的教育,非亲非故的其余人还是省省吧。

现在的各家族都有自己的私塾,想进去读书的前提是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连识字的环境都没有。

另外一点,不管是大篆、小篆、隶书……,反正就是不管什么文字,诸夏这边的象形文字学起来并不容易,花费在认字的时间上会非常长久。

所以了,拼音没有出现之前,普及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将会超乎想象,相关的难度也远比想象中来得大。

智瑶自己做一些笔记时会使用简体字,推广简体字的事情则是暂时没有在做。

关于拼音?智瑶其实有想过要不要弄,包括推广简体字。

由于谁都帮不上这个忙的关系,一切都需要智瑶自己去搞。他倒是有在慢慢做,比较要命的是字母认得,字母和声母还需要慢慢回忆,并且不止是回忆就能想得起来。

总的来说,简体字还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来写,拼音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另外,现在是春秋嘛?很多字体其实还没有诞生,词语也少得可怜。

在文化这一项上面,智瑶一个人在做,不知道要进行多久,也许要花个一二十年的时间,可能是一辈子?

魏氏本身就有在搞教育,之前跟其他家族没有什么区域,目前他们想要进行的改革是让更多人加入进去。

那么,魏氏会让非血亲获得教育吗?以人们对知识宝贵程度的认知,恐怕是很难的。

智瑶稍微考虑了一下,答应魏驹提供一定数量的纸张,包括用于纸张书写的相关配套,也就是砚和墨。

笔的话?魏氏本身就自己有,也能生产。

其实也是现在商业氛围的关系才让智瑶没有大肆出售纸张,要不然成为世界首富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

资源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手里并没有资源,商业氛围会是怎么样根本不难猜测。

现在一般是家族与家族之间进行大宗交易,零售什么的是各家族在一些城邑进行,出售的对象并不是什么普通黎庶,其实还是“徒”和以上的阶层。

智瑶如果大肆销售纸张,惠及的并不是什么平民大众,完全是给其余家族追赶的机会。

而智氏想要的是一直领先,其他家族如果强大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等待某天智瑶干成了大事,哪怕是将土地分给了黎庶,短时间将教育推广到黎庶阶层也很难办成。

说白了就是,人们吃都吃不饱,需要为了自己肚皮而劳作,更要应付收税,**岁就需要干各种活,哪来的时间花在教育上?

“教育什么的,其实还是看生产力达到的水平。不大肆教育又难以提高生产水平。现在想要漂洋过海去找到高产农作物难比登天,水稻……”智瑶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起码惠及到了家族内部‘徒’的阶层。

有一点必须清醒认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并不大量种植水稻,主要种植的是各种小米,收割之后会再补充各种豆子。

哪怕是中原开始大量种植水稻,其实一开始亩产也就一石不到,可以说产量真的不怎么样。

南方种植水稻也不高产,亩产接近一石都能算是丰收。

春秋时代楚国能跟晋国打百年争霸战争,有个说法是当时楚国的水稻一年两熟,说法到底靠谱靠谱就有点难说了。

不过,考虑到春秋时期的晋国气候跟粤地差不多,也许楚国真的是水稻一年两熟呢?

从春秋到战国,楚国从未有过缺粮的困扰,他们甚至还能一再大批对外贩售或是赠送粮食。关于这点的记载还是挺多的。

晋国同样没有出现过粮荒,哪怕是每年都在用兵,历史记载上也没有提到过晋国缺粮。

只是吧?记载春秋的各种版本史书,好像很少提到过出现粮荒?这个是因为气候的问题,也就是没有频繁出现天灾**,导致哪怕年年用兵也没有缺粮危急吗?

“以前没有**,接下来估计是要有了。”智瑶坚定认为自己的想法没错。

以前,各国的战争没有刻意针对黎庶,也没有去破坏对方的生产体系。

以后,各国的战争将会寻求打击敌国的战争潜力,不止会对黎庶有计划地下手,还会大肆破坏对方的各种设施。

开启这个魔咒的人已经在寻求退休,想要在下半生好好地将自己的著作进行完善。

紧跟时代的步伐的人是赵鞅,他几次攻打卫国都成批地掳走卫人,还因为拜托邯郸赵保管五百户卫人而起纠纷。

智瑶也算是身体力行的人之一,能从上一次对郑国的军事行动看得出来。

“大人。”智瑶做完了自己的事情,来到智申处。

而智申正看着一份名单在发愁。

这份名单是关于赏赐,有着太多本来一无所有的人,他们在得到赏赐后将拥有自己的农田、房屋和仆人。

“瑶,是否赏赐过厚?”智申已经犹豫了两三天。

智瑶平静地说道:“法已公示,新军战力亦是有目共睹。大人为何仍在迟疑?”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现在能够获得赏赐的只在“徒”和以上阶级,少量“徒”以下阶级的人获得赏赐没什么,数量一多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智瑶看到智申还在犹豫,重复道:“法已公示。”

不管好的还是坏的,反正立下规矩就要遵行。何况新法不止激励了新军,没看到智氏其余人的参战热情也被激励起来了吗?

智申放下名单,深呼吸一口气,说道:“范氏既亡,我家为续也!”

不了解时代背景和范氏过往的人,听来会十足莫名其妙。

明明是范氏,为什么会以“士”来当前缀呢?那是范氏有一任家主担任了晋国的“士师”职位。而士师不止是晋国的**官,还担负为晋国修订律法的重任。

范氏因为那个而引以为傲,以后也就有别于以封地为氏,选择用“士”来当自己家族的前缀了。

荀氏这边有相同得到例子,比如“中行”就是从某个事迹里诞生,因为觉得骄傲而出现了一个新的小宗。

哪怕晋国变得乱七八糟,智瑶对于获得智氏获得“士师”职位还是感到很期待的。

智申说道:“另有一事。贤者言及我家以首级记功,实乃残暴。”

是啊,的确显得很残暴。

现在的年头,不是有着什么深仇大恨,没有人会在杀死敌人之后,再用敌人遗体作伐,甚至会好生安葬。

关于智氏残暴的言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最先出现,不但晋国内部已经出现指责的声音,连带列国也引起了很大的负面舆论。

“割鼻、耳不可?”智申问道。

割鼻子或耳朵就不显得残暴了,是吧?

要说的话,还真的是。

原因是上古就有相关的记功方式,并且周礼里面的刑法有许多就是奔着残害人的肢体而去,动辄就是割鼻子、耳朵,砍手指、脚趾、手掌、脚掌之类。

周礼的那些刑法则是继承更远古的制定。

人们都习惯了呀!可不就觉得没什么了吗?

近一段时间智瑶没少跟智申谈起相关的话题,老话新说,道:“如今已是大争之世,维新图强可也。他人言论何比自强?”

再则说了,腰间悬挂人头奋战,着实是太能震慑敌人了,胆子小的人转身就跑,还留下作战的敌人哪个不是心惊胆战?

能够给智氏军队上增益“Buff”的事,又能给敌军套上负面“Buff”为什么要改?

“罢了,罢了。”智申先签下名字,再拿出家主印玺盖在签名处。

有了签名和家主印玺,奖赏名单只差转交给相关人员,算是通过又能执行了。

“魏氏欲练新军,赵氏、韩氏、狐氏……众家,皆是紧随其后。”智申提到这个的时候是一脸的骄傲?他一定是觉得太涨面子了。

智瑶看得心里暗自苦笑,后悔让新军亮相则是没有的事。

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和狐氏就是当前晋国的卿位家族,相续谋求增强武力对晋国是一件好事,要命的是互相之间忽友忽敌的。

智申不明白今天的盟友可能是明人的敌人这一回事吗?他肯定知道,不妨碍因为智氏装了一波逼而高兴,同时也高兴晋国的军事实力能够得到增强。

“魏氏欲练三‘旅’,赵氏一‘师’,韩氏‘二旅’,狐氏一‘旅’。我家是否再增?”智申看来还是存在危机感的?

智瑶:“……”

亲爹啊!

其他家族练新军没错,他们搞的不是常备军吧?

如果他们也是要整常备军,事情将会变得非常有意思。

且不论各个家族到底是不要效仿智氏弄常备军,晋国各个家族都在训练新军,其实对历史就是一个大大的改变。

列国或许有一些改革,晋国正在搞的却是一种变法,还是自发的寻觅新出路。

仅仅是这一点,史官哪怕没有慎重其事地记载,智申都会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毕竟,晋国的新变化是智氏带动下所产生,当代的智氏之主是智申啊!

“要不要增加常备军的数量?”智瑶开始进行很认真的思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