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42章:得寸进尺与寸步不让

第142章:得寸进尺与寸步不让

原历史上,楚国有介入晋国的内乱吗?

智瑶并不知道楚国有没有介入晋国的内乱,以自己的思维来设想的话,楚国介入晋国内乱绝对是有赚无赔的事业。

稍早之前,晋国与楚国在争霸,两个国家先后因为各种事情衰弱下去,以两国的底子只要能够缓得过劲来,很快就又能爬起来了。

在那种事实之下,晋国或楚国找到机会给对方使绊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机会而不做点什么才是真的傻。

“我当然希望赵氏和魏氏能被范氏拖得更久,好让智氏有足够的发展时间。可是,楚国介入进来,真的会让事态的发展失控啊!”智瑶内心里是有点抓狂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智氏是晋国的一员,国家一旦彻底不好了,智氏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个就是所谓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智瑶满脸认真地对智申说道:“我家参战,攻范氏可也。”

换句话来讲,楚国要由其余家族去应付,智氏就不参与了。

这样的话,智氏帮赵氏和魏氏承担了一部分的压力,赵氏、魏氏、韩氏和狐氏去跟楚国打生打死,局势虽然是发生了一些改变,赵氏和魏氏依旧是得不到内政上的发展时间。

智申明显还有些不太懂。

智瑶只好将话讲得更加明白一些,包括其他家族被牵绊住就等于为智氏赢得了多走几步的机会。

“国中将再大乱?”智申可算将事情整理到自己能懂的程度,只是又问了这么一句话。

那完全就是废话了。

晋国自从有卿位家族之后,时不时爆发一场内乱是注定了的趋势,有些区别的是以往在国际局势不利时,几个卿位家族会暂时搁置争议和矛盾,轮到智瑶可以插手政局之后,智氏不再选择以大局为重。

智申也是一个有得到教育的人,相关的历史必须学,以达到一种以史为鉴的效果。

“今时今日,旧史已不可借鉴。如我家留有情面,他家安能回以善意?”智瑶问道。

智申想到了范氏和中行氏的灭亡,更没有忘记赵鞅之前不支持保留六个卿位,进而听懂了智瑶的意有所指。

晋国的现状确确实实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其中包括国君以及公族已经衰弱得不成样子,几个卿位家族一旦想做点什么,国君和公族根本无力反抗。

“‘元戎’多次反复,其意使人难明……”智申对赵鞅非常忌惮。

智瑶立刻说道:“唯以自强,生乱得以自保,抑或……”下面的话哪怕是亲生父亲都不能明说,只能靠意会了。

以智申的智商明显达不到某种高度,他在乎的是一旦晋国再次爆发内乱,智氏能不能自保,对于智瑶最终想做什么,好像是没有想到这一层。

老实说,智瑶不说是怕智申被吓到,再则智申压根就藏不住事,要跟其余几位“卿”时常发生接触,还是不知道为妙。

冬季的第一场雪,在智瑶来到“新田”的第七天落了下来。

寒风让大众开始猫冬,有些人则是注定得不到消停。

国内的叛乱没有铲平,先有齐国、郑国、宋国、卫国和鲁国干涉,后面中行寅流亡齐国,士吉射跑去郑国又号召范氏各城邑必须坚持抵抗到底,搞到楚国都要介入晋国的内乱。

作为“元戎”的赵鞅时不时要召开一场“卿”级别的会议,谈的事情其实也就那么点,重复强调应该精诚合作,再反复试探各家的诚意,具体要怎么应对各种事务则是暂时没有拿出方案。

绝对不是赵鞅没有成熟的想法,没有将方案拿出来纯粹就是要将各家底线摸清楚,少不得做一些得寸进尺的操作。

“‘元戎’以为我家亦需南下。”智申看上去非常头疼。

智瑶很清楚几位“卿”近期在做些什么,对于赵鞅在反复试探以及得寸进尺更是一目了然。

因为智申无法独力应对,一些智氏的家臣也就有发挥的机会,里面更是不能缺少智瑶的参与。

变成了智申是个提线木偶,面对赵鞅的各种询问以及提出的要求,每每都无法当场给予答复,一次次都是需要背后智囊团给出应对方案,再去给予赵鞅答复。

博览道说道:“南下?主当明言,攻范已是让步,无有其它。”

智申很苦恼地说道:“赵氏、魏氏应允‘战区’之事,又言南下之重,我家不可或缺。”

所以,那是赵鞅觉得要互相有往来,赵氏让一步,智氏也要跟着让一步?

然而,一开始智氏根本不用参与的吧?明明是在帮赵氏的忙,怎么变成了是智氏必须承担的义务了。

没错,不管是范氏,还是楚国的北上,乃至于是其他家族或诸侯怎么样,近阶段智氏完全可以不用参与进去。

这样一来,赵鞅主动联系智氏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夺情”的举动,智申表示智氏可以参与,弄到赵鞅在得寸进尺了。

从赵鞅的举动来看,再根据时代的定义,做的事情是要遭到非议的!

讲通透了就是智氏愿意以国事为重,然后赵鞅觉得智氏很好欺负。

智瑶说道:“大人生病罢。”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智徐吾最先附和,其余的人立刻跟上。

智申只是不那么聪明,不代表接受不了正确意见。

相反,智氏是一个很从善如流的人,“卿”级别的会议再次召开,派人去说自己病了。

赵鞅可以让赵氏变得不要脸面,老智家就玩得俗套一些,到时候不会是智申招惹非议,该是其余家族看清楚赵鞅的嘴脸。

当然,赵鞅的不要脸已经是各家族的共识,可是一些事情还是要保留底线。

即便赵鞅知道智申是假病,除非赵鞅彻底不遵守游戏规则,要不然智申是假病也是真病,完全不能捅破。

一旦赵鞅捅破,其他人看到完全不遵守游戏规则,固然智氏的场面不好看,赵氏失去的则会是最多。

“錡?”智瑶某天在家里看到中行錡,感到有一丝丝的意外。

中行錡好像是特地来见智瑶,行礼道:“世子。”

他之前是待在“智”地,某种层面来说有点避难的意思。

现实情况是,范氏有越闹越大的趋势,搞得中行氏哪怕跟智氏合流,还是让中行錡不适合出现在“新田”。

关于中行錡来到“新田”的事情,智瑶事前完全不知情。

那么,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中行錡没有给智瑶多猜的时间,直接说道:“刘阳访我,言及范氏之事。”

这个刘阳是谁?刘氏是范氏的小宗,他们在这一波内战中,理所当然是跟范氏站在同一阵营,归属于叛乱势力之一。

“刘阳?”智瑶感到非常意外。

范氏目前在晋国内部基本就是过街老鼠的角色,智瑶着实搞不懂中行錡跟刘阳纠缠到一起做什么。

中行錡说道:“我已禀告主,主命我与世子商议。”

总的来说就是,士吉射认为自己勾搭上了楚国,有反攻国内的资本,派遣刘阳去“智”地从智氏一些老一辈的人开始说服,然后被中行錡给发现并捉拿了起来。

智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不可能没有老一辈,他们待在“智”地就等于在家族没有掌握什么实权,属于养老到某天寿终正寝的一类人。

很多家族都有这样的老一辈,没有实权却能直接跟家主进行沟通,还不会引起其他家族的注意。

智瑶脸带困惑地说道:“族老并无传来音信,再则……刘氏远窜。如是消息无误,刘氏往宋国而去,刘阳为何身在‘智’地,大人与我皆不知也。”

这里有问题,可能是小问题,也能演变成为大问题,智瑶再不重视的话,某天智氏可能内部失火。

智瑶问道:“刘阳所为何事?”

中行錡答道:“錡所知不多,仅囚刘阳于‘智’。”

这个回答让智瑶很满意。

中行氏蠢到跟范氏联合叛乱,本身需要智氏庇护的中行錡再干蠢事,无疑会绝了中行氏复立的可能性。

“不对,范氏的小宗刘氏,他们不是刘邦的先祖吗?历史上他们从晋国逃亡,的的确确是去了南边,后来什么情况历史没有记载。要是因为士吉射勾搭上楚国,导致刘氏全家老小重新回到晋国参战,后面还有没有刘邦?”智瑶一脸怪怪地想道。

其实,不管刘氏怎么样,反正智瑶都已经干涉了原有历史,很多事情注定不一样了。

“大人使我全权专断?”智瑶问道。

中行錡想了想,觉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猛点其头。

这件事情智瑶需要好好想一想。

当然,脑子有病了才支持范氏,一旦智氏那么选,半点好处得不到,还要惹得一身腥。

智瑶思来想去,认为假意帮助范氏再从中获利都不能做,对中行錡说道:“你归‘智’地放归刘阳,其它勿用言语。”

中行錡先答应下来,随后说道:“士弥牟流亡于宋,如今在‘魏’。”

士弥牟是士匄的儿子之一,他在晋国有智者的名声。

智瑶听后一脸的懵逼,范氏这是玩的什么套路啊?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士弥牟曾经对宋国无比苛刻,怎么就好意思去寻求宋国继续支持范氏,然后跑去“魏”地呢?

一系列的事情只让智瑶察觉到范氏这一波搞得很大,有用没用的都在进行尝试,代表着范氏接下来的反扑会非常猛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