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40章:就是这么简单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40章: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3:31

第140章:就是这么简单

智瑶选择前往“盖与”的路线并不是穿过太行山。

尽管已经有军队先行开路,山林里依然是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再则就是一些山路明明已经开出来,不用过上一个月就会再次布满各种植物。

类似的事情到了现代需要到热带雨林才能体验,对于春秋时代的晋人来说则是分分钟在遭遇的事情,其余几个中原列国中的郑国和宋国也差不多,更加南方的楚国、吴国、越国等等区域则更像是后世南洋的那种气候了。

对于晋国来说,一片绿油油倒是还好,像楚国那种到了春天和秋天就各种湿哒哒,男人三天两头不晒一下蛋蛋,日子简直是不用过了。

“楚国伐蛮氏占其地,晋国竟是视若无睹?”田穰苴能知道这个消息,代表智瑶就没瞒着。

去年,楚国出兵讨伐蛮氏,只是花了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攻克“曼氏”城。

那一座“曼氏”城是蛮氏唯三之一的城池,以诸夏的文化来论算是“毒”的级别,另外两座城分别叫“霍”和“梁”。

田穰苴只知道晋国没有跟楚国爆发交战,并不晓得韩氏和狐氏联合出兵。

作为南下统兵将领,韩不信全程在伊水北岸看戏,知情者知道的就是怂得不能再怂了。

韩不信怂得比较有理由,其一是晋军只出动不到一个“军”,韩氏本身并不是那么能打;再来就是狐氏刚刚回到晋国,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得到信赖;最后是楚国出动了八万大军,等晋军到了伊水北岸已经攻下“曼氏”城,恰恰是楚军士气最高昂的时刻。

那些理由摆在赵鞅面前,虽说他是被韩不信气了个够呛,终究还是没有进行什么处罚。

韩不信的这一次举动带来了很多的效应,除了一再证明韩氏无法单独扛鼎之外,无非就是再一次证实韩不信的不可靠。

作为“元戎”的赵鞅已经派人前往楚都“郢”,问一问楚国是不是要跟晋国过不去,再重复之前的争霸局面。

楚国到底会怎么答复?智瑶大概能够猜得出来,更想到赵鞅的这一番举动暴露了晋国的无能为力。

要是在以前,晋国才不会派遣使节前往“郢”都,绝对是第一时间集结大军南下开干。

现在嘛?晋国内乱伤了一波元气,赵氏、魏氏被范氏纠缠住,摆明了就是韩氏没用,新的卿位家族狐氏没有证明自己的实力,智氏这边则是有很正当不参与国战的理由。

所以,赵鞅除了派出使者去楚国看似威风凛凛的问责,真的是暴露了拿楚国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实情。

田穰苴说道:“范氏依旧在南,必勾结楚国,晋国怕是有难。”

智瑶心想:“谁说不是呢?”

暴露出很难应对国外局势的晋国,将自己的虚弱展现在楚国面前,着实很难不让楚国得寸进尺。

晋国需要庆幸的是吴国真的崛起,楚国哪怕有心北上再跟晋国分个高下,背后的吴国都会让楚国重新恢复冷静。

所以,楚国攻占了蛮氏,他们只是达到了战略上对晋国的有利,晋国不赶紧改变这一现状,哪怕后面晋国内乱彻底平息,晋国也是很难解除掉楚国对己方的战略威胁。

另外一点,蛮氏被楚国攻占,其实也让周王室直接暴露在楚国的兵峰威胁之下,从而是楚国将晋国保护周王室的承诺只差一步就毁了。

有那么一句话叫“凤凰落架不如鸡”,晋国没有那个实力再扛着周王室的大旗耀武扬威,不会因为晋国曾经称霸而有什么余威,相反多的是有诸侯想踩着晋国上位。

那种局面形成的话,等于晋国对列国的威慑力降到历史冰点,想再称霸只能将不服的诸侯都再揍一遍了。

“现在主持军政的是赵鞅。尽管外部局势不利对晋国是坏事,对我家来说则是好事?”智瑶心想。

那是明摆着的道理,赵鞅无法让晋国称霸,赵氏就无法携大势逼人,想在国内搞事必然遭到强有力的抵抗;换作是赵鞅重新让晋国称霸成功,各家族面对赵氏首先就心里先虚了,几乎就是个任赵鞅揉捏的下场。

听到韩不信所作所为消息的智瑶很怀疑是故意的。

毕竟,韩氏遭到赵氏的渗透,再不赶紧挣扎的话,可能某一天就被赵氏轻易吞并。

在这种紧迫感之下,韩不信本身就想保存实力,还能够给赵鞅使绊子,两害相较取其轻的丢些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

远处的“盖与”已经遥遥在望,还能看到城池遭到了围困。

说起来,东山黑狄唯一的一座城池也是采取诸夏的款式,城墙夯土而成,看上去是一种不规则的四方形。

智瑶等人是走“壶口”到晋国中西部,再走少水东岸的路线,去到目前属于魏氏的“阳”再一路向东。

拐了这么大的一个弯,花费的时间却远比走太行山的路线更少,一路上大多处是智氏的地盘,多少也让智瑶完成了视察自家封地的目标。

“你欲效仿楚庄王?”田穰苴见智瑶没有搭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问了这么一句话。

智瑶先是略略被吓到。

楚庄王?那可是当时东方唯二的“王”之一。

等智瑶反应过来,说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瑶何须如此。”

其实就是田穰苴看到智瑶对晋国面临的窘境好像不在意,问智氏是不是想让其余贵族看到赵氏的无能,然后智氏再狠狠地爆发一下,挣够晋国内部的人心,再让列国刮目相看。

智瑶的回答够直接,表示自己早就一鸣惊人了。

结果就是田穰苴觉得智瑶的思维跟自己不在同一个频道。他问的是智氏下一次有动作,是不是要搞什么大动作,比如掀翻赵鞅之后,智申成为晋国的“元戎”。

另外,智瑶其实是听懂了,问题是为什么要给还不是自己人的田穰苴解答啊?

他们这一路过来,丝毫的意外都没有发生。

晋国的很多地方还是有范氏和中行氏的人躲藏,其中属于中行氏的那一部分正在归乡。

大乱之下,乱局根本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直接体现在各地的荒野变得更加不安全。

智瑶这一支队伍打出了智氏的旗号,半途有不少中行氏的人看到从躲藏的地方前来投奔。

范氏跟赵氏的仇恨感最大,他们看到智氏能打也会犹豫要不要打,才不会像是看到赵氏的队伍那样能打则绝对会发起攻击。

辕门前,程朔带人进行迎接,前往大帐路上告诉智瑶近期的战况。

子路没在是在指挥攻打“盖与”,他们对“盖与”的攻击在六天前展开,当前还处在一种互相试探的阶段。

“山林投奔‘盖与’狄人约在三千余,‘盖与’城内或有近万?”程朔到了大帐对智瑶进行汇报。

东山黑狄本来有多少人口谁都说不清楚,不靠谱的估计约是四五万人?绝大多数是生活在山林区域,一部分生活在西北的平原。

这个是因为东山黑狄的西北部并不安全,除了晋人的威胁之外,还有来自楼烦以及仇由的威胁。

他们修建的“盖与”是一座小城,平时也就生活五六千人?

智瑶带人来到子路处,见到人就指明不是来接手指挥,应该做什么子路接着做,不用多管他们。

东山黑狄筑的城墙高度约在六米左右,并且看上去不是一种直线,有城垛而没有女墙,一看就是学习不到位的模样。

智瑶之前已经得知来到“盖与”的自家军队只有两个“师”的规模,另外一个“师”还在山林里清剿躲藏起来的黑狄。

对付东山黑狄难在清剿干净,耗费的时间周期会很长,并不是在击败上面。这个也是同样能对东山黑狄下手,曾经的范氏和中行氏懒得去打,同样能动手的赵氏没有下手的原因。

智瑶会动手,捕捉劳力只是其一,借机锻炼新军更重要一些。

对了,为什么智瑶没有拿新军去当工程队,又或者没有集结军队来当工程队使用?追根究底来说,现在又不是子弟兵的年代。

也许是智瑶过来让程朔和子路感受到了紧迫感,可能也是新军的战斗力强悍。

两人认为试探足够之后,展开了对“盖与”的强攻,有先前混进去的智氏士兵,仅仅是一个白天而已,新军利用里应外合杀进了城内,再花费了两天将东山黑狄的首领押解到了智瑶面前。

观看了克城全程的田穰苴没有发表什么评价。

或许在田穰苴看来,智氏攻下城池属于理所当然,东山黑狄的战斗力也不足以跟智氏抗衡,输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足够试出智氏新军有多少斤两。

事后,随行过来的老子找到了智瑶,说道:“可否使耳行走其间?”

智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李大佬要拿东山黑狄来试验化胡?”

只是……,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历史记载的老子化胡,出函谷关是到秦国那边,化胡好像就是针对的秦人吧?

比较奇怪的是,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直接失踪,不止其余列国没有了后续记载,秦国的历史上也没有关于老子西出函谷关的记录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