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两百八十五章 铁骨

明末:帝国崛起 第两百八十五章 铁骨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2:14

第两百八十五章 铁骨

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

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

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

此为《明史》记载明将周遇吉之壮举。

来到宁武关,冯恺自然而然想起这位为了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便是妻子也能杀敌,最终英勇而死的巾帼英雄,当真是羞煞那些昂藏男儿。

也不知道坚守待援,最后却没盼来一兵一卒的周遇吉在临死前会是什么感想。

更不知道近在咫尺却对宁武关血战视而不见的大同总兵姜瓖在听闻宁武关之惨烈之后又可曾会有一丝一毫的羞愧。

想来是没有的……

可怜大明王朝在最后并非无一搏之力的时候竟然会落到那等凄凉的地步,竟然落到整个山西竟然只有周遇吉一名大将肯为其尽忠的地步。

悲哀,铁骨铮铮的大明王朝在末世之年竟如此悲哀,那软骨头的大宋王朝在最后时候都还有十万军民为之殉葬,两相对比,何其讽刺。

临近宁武关之时,冯恺一直在想,当年若是他率兵抵达宁武关,是不是也会遭遇周遇吉的激烈反抗,不过越想越觉得自己是在扯淡。

要知道周遇吉护卫的乃是大明王朝,忠的乃是崇祯天子,他说到底和李自成没什么不同,同样都是乱臣贼子,崇祯不死,他就算以蜀王的名义打出清君侧的名号也没什么鸟用,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忠臣,可不会跟你玩那一套虚的。

“备好三牲,本王当亲祭这位大明铁骨忠臣。”

周遇吉死后,也不知道是李自成感怀其忠心命人将其收敛埋葬,又或者是被其属下还是乡民收拾了遗骨,总之这位爱国将领最终没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其墓就在后世宁武关火车站附近,后来宁武关建火车站,于是墓就被迁了出去,在迁移发掘其墓的时候,据考古发现发现‘缒城被执’这样的记载,也就是说宁武关之战,周遇吉并没有抵抗到最后一刻,而是选择同李自成谈判,最终被李自成斩首。

这与史书上记载周遇吉中箭身亡,以死殉国存在很大的出入,当然《明史》是清人所编,而清人为了抹黑大明,抹黑李自成、张献忠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真实性实在有待商榷。

不过这一次冯恺选择相信一下《明史》上关于周遇吉的记载,相信周遇吉就是战死于沙场,因为汉民族需要周遇吉这样的英雄,需要这样的铁骨。

三牲设祭,摆了香烛,烧了纸钱,又把徐鹏亲书,洋洋洒洒的一篇祭文给读了,最后还表示在天下一统之后,一定会为其迁坟厚葬之后,冯恺完成了祭奠。

说起来这次祭奠周遇吉固然是冯恺确实感叹明末这样一位英雄,但同样也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就是不知道那姜瓖在得知冯恺此番祭奠之后又会做何感想。

想当初李自成过黄河,进山西,豪夺汾州、阳城、蒲州,怀庆,杀卢江王,随即攻克太原。

而太原之战,也是李自成入山西之后遇到的第一场大战,然而太原尽管抵抗却没能对李自成造成多大的战损,反倒是守城的五千战兵在牛勇,王永魁等将出城鏖战之后尽数战死,随后太原守将张雄献城。

太原之战之所以名声不显,完全是因为周遇吉的宁武关之战过于惨烈,要知道李自成二十万兵马出潼关,在周遇吉驻守的代州到宁武关就整整战死七万之众,活着的都基本带伤。

周遇吉战死之后,大同总兵姜瓖立即投降,随后宣府总兵王承胤献上降表,至此大顺军再未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三月初八,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

史载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那个时候崇桢才急了,于是也不管什么开拨银子不开拨银了,赶忙征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勤王,但是为时已晚……

三月十五日,顺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

两天后,北京城破,说是大太监曹化淳献城,其实就是放屁,是文人给自己找了一个遮羞布罢了。

那个时候曹化淳还在老家守孝,他么的能飞到北京来开城不成?

真正开城的乃是兵部尚书张缙彦!

当然,现在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对于冯恺而言,至少在他头上还挂着大明的招牌之前,有些人该清算的还是要清算的,该钉死在历史耻辱柱子上的那是一个都别想跑。

如今冯恺正在走李自成入京师的老路,和李自成不同的是,李自成进北京好歹还经历了几场战斗,还死伤数万之众,而他只是在赶路。

这就是政治正确带来的最大福利了,他给了全天下守城官员乃至武将一个理由,一个麻醉自己的借口,这就够了。

而满清虽然在追击李自成的过程中对山西实行了名义统治,但是时间太短,连地方官员都没换,哪里存在什么有效统治。

当然就算是完成有效统治却没有驻军也没用,面对能把西路军打残,把东路军逼回去的武锐军,山西各地官府也不是傻子,留满洲人当地方官,最后唯一的结果就是被地方上削掉脑袋,拿去给冯恺做投名状。

离开宁武关,武锐军行军依旧是一如既往的慢,兵贵神速这四个字似乎和冯恺没有一点点的关系,他喜欢的风格就是稳扎稳打,绝不急功冒进,更何况急什么?

一步一个脚印把天下慢慢收入囊中难道不香么?

七月十五到了,一场在南方空前的血色风暴已然渐渐成型,燥热的天气,让扬州这座千古名城显得无比的萧瑟和压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