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太师 > 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连环船

大明太师 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连环船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2:00

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连环船

大明太师

常茂离京北上的时候,除了几十名亲兵外,只带了自己的亲弟弟常昇。

辽东已经云集了二十万大军和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后勤物资,现在,缺的只是他这个主帅而已。

“大哥,你有信心吗。”

“我们一定赢。”

常茂不可能知道陈云甫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这并不妨碍他同样报以拼命的决心。

这场战争,常家同样必须赢下来。

踩着春三月的尾巴,常茂一行抵达威海,自海路抵达辽东后快马赶至丹东卫,在这里,二十万大军的副帅、原辽东都指挥使王弼已经等候多时。

这场仗打完,王弼就会回京述职,下一次他的身份,就将是和蓝玉一道北伐,追逐那存在于梦中的蒙州基业。

“朝鲜方面已经有了察觉和戒备,李成桂派了使者来质问咱们为什么要在边疆集结大军。”

“质问?”

常茂的步伐一顿,而后冷笑一声:“我天朝要做什么事,需要和他通报吗。”

“使者就在营中,常帅您要见见吗?”

“不用了,赶他走。”

大手一挥,常茂言道:“告诉他,这次本帅膺奉太师和军政院的命令入朝,是为了替李成桂剿灭原高丽王室的余孽叛党,这是我大明分内之事,就不需要他当面致谢了。”

王弼有些想笑,不过忍了下来,点头间让身边的亲兵下去安排,自己则随着常茂进入中军帅帐。

帅帐内,巨大的朝鲜沙盘已经备下。

“开春之后,鸭绿江的冰寒已经消去,舟船已经做好,我大军二十万,将分成四十份,撒开一百七十里横渡。”

“江对岸的防备情况探明了吗?”

“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亲自督帅,一共十万军。”

听到这个数字,常茂的眉头皱了一下。

这么说来,这入朝的渡江第一战,就很棘手。

“李芳远还是熟读兵法的,他在江对岸沿着鸭绿江造了七十多处坞堡,这些坞堡一丈余高、二十丈见方,可以内置甲士五百人,连弩机十余架,可以说,拔不掉这些坞堡,咱们的渡江部队,就将成为活靶子。”

“能不能试着用投石机砸一下?”

“没用。”王弼摇头说道:“这些坞堡全是用巨大青石腻成的,投石机砸不破,而火油,又烧不动石头。”

顿了顿,王弼望着常茂言道:“洪武年的时候,工部的军器局就有火炮,此番常帅来,缘何没请太师送几十口大炮来,有炮的话,拔除这些坞堡就容易许多。”

常茂摇了摇头:“火炮笨重,运输极其困难不说而且一直有炸膛风险,眼下,有兵仗局和军器局合并成立的国防工程学院正在努力改良,在改良成功之前,咱们是别指望火炮的支援了。”

明初时期的火炮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十门炮能炸膛一半,所以洪武年间数次北伐从未用过火炮,跟摆设差不多。

火炮和火铳真正得到发展的时期是原时空的永乐年,朱棣搞了个神机营出来,火器军事化、专业化才开始飞速进步。

等到明中后期,大明的神机营甚至开始配备成建制的炮营。

每个炮营甚至配备了一百毫米口径的大将军炮高达八门,可以发射十五斤的铅弹或者铁弹。

而按照《皇明经世文编》中兵部的武备志记载,到了明末时期,明军的火器化部队占比甚至已经到了将近一半的水平。

仅以孙承宗部来说,佛郎机炮加上红衣将军炮足足一百六十门,也就是二十个炮营的编制。

专门的炮兵加上辅兵近五千人。

再加上孙承宗部内的三千把抬枪、连珠铳等火器,明末热武器的配比甚至要比清后期用于平定太平天国时的淮军、湘军还要强一点。

这种配置打不过建州女真的重装骑步兵团,只能说明末的腐朽和军费贪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加上糟糕透顶的中央财政,由不得崇祯不去自挂东南枝。

眼下的大明还没有成立神机营,自然也没有正轨成建制的热兵器军团,技术领域的问题,陈云甫正在督促。

只要能解决火炮火药舱容易炸膛的难点,那么大范围的生产武装进入军队就只是时间问题。

“没有火炮,这仗难道就不打了不成?”

常茂听不惯王弼一个劲的吐苦水,领头出了中军帐,一跃上马。

“常帅去哪?”

“江边大营。”

一路上风驰电掣抵达鸭绿江边,常茂高坐马上,打怀里取出一木筒,正是当初陈云甫从广州中夷商号买下的那个望远镜。

常茂举起来放到眼前,这般举措让王弼看的好奇不已。

“此物为何?”

“望远镜。”

随口应上一句,常茂继续自己的观瞧,果见百丈宽的江对岸,错落有致的撒下数座坞堡。

勒动丝缰,常茂开始沿着鸭绿江岸驰骋,没行一里便会停下继续观察,如此整整一日,常茂来回驰骋六七十里,将江对岸李芳远军所建坞堡的情况看了一个大概。

这眉头便紧皱起来。

很棘手。

“李芳远不仅准备了连弩机,也同样准备了投石机,这是准备半渡击之,让咱们的儿郎下海喂鱼啊。”

心里有了数,常茂便谓道:“连弩机还好对付,通知俞以丰,请其组织人手工匠,连日打造橹盾,外包铁皮,利于船头之上便可以抵御连弩机,但这投石车一砸,顷刻间船毁人亡啊。”

“是啊。”

常茂负手在帐中来回踱步,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帐外大纛,看看猎猎吹动的军旗,突然说道。

“风。”

“风?”

“现在此地刮的是东南风,我军南渡鸭绿江,天时上不占优势。”

常茂大步走出营帐,抬头望天:“若是刮西北风,则我军便可顺风向而南渡,乘风破浪,速度上可以快三成。”

“时下三月末,此地四月中旬入雨季,雨季后会吹几天北风。”

王弼言道,他久在辽东,自然知此处天象,不过还是蹙眉:“就算北风起,我军行船速度加快,但这也给了对面李芳远更多的准备时间,他可以赶制更多的投石机布于军中,彼时石如雨下,舟船难逃倾覆之危。”

本以为常茂会忧心,熟料其自信一笑。

“连环船!”

王弼顿时瞪大了眼,脑子里顿时蹦出赤壁水战和鄱阳湖水战。

前者是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后者是太祖火烧鄱阳湖大败陈友谅。

这两个败方,可都是败在连环船上。

“常帅,万一彼时天象有变,风起东南,李芳远行火攻,我军。我军可就要全军覆没了啊。”

“鸭绿江不是长江、更不是鄱阳湖。”

常茂一指鸭绿江的方向:“鸭绿江才多宽,我军待北风起时扬帆南渡,不消片刻便顺风抵达对岸。

本帅就不信,风起须臾间就能从北风变成东南风。”

当年曹操自赤壁口南渡长江,江面足有五里宽,连锁船本就缓慢,加上曹操为求北方军习惯水战,打造的更全是大船以平台相接形如陆地,如此行船便需要近一个时辰才能渡过长江。

两个小时,天象偶有变化那也是天不助曹。

而鄱阳湖更不用说,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的地方足有几十里宽,一场水战前后打了几十天,天象有变更属正常。

“战者,因地而制宜,我军自此南渡,行的皆是小船,江面宽处不足一里,多段仅百丈,顺风下,不用半刻钟便抵至对岸,半刻钟若是都能变天象,那真是天亡我常茂。”

常茂大手一挥:“此事便这么定了,立刻通知俞经略,请其督造橹盾、打造铁环,本帅要来一次铁索连船,渡江南下!”

将数百艘舟船连在一起,外立坚固橹盾,纵是被巨石砸到,也不会船翻人亡。

浩浩荡荡以无可匹敌之势,压过江去!

常茂是主帅,王弼也不好多劝,当下一抱拳也就应了下来。

只是离营之时抬头望天。

待到那日,这天象,可千万不能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