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太师 > 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税法

大明太师 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税法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2:00

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税法

所有人都在看着齐德,眼神中满是玩味之色。

在这般注视下,齐德脸上的汗,呼呼直冒,正打算开口说句什么,陈云甫的声音抢先响起。

“好了,震直不是说了,投寄也好、飞洒也好,那都是国家税法中存在的漏洞,咱们的任务就是查漏补缺,而在查漏补缺之前,这种行为不能说是有罪,法无禁止皆可为嘛。”

陈云甫这是给齐德的行为定了性。

你那些田,都是投寄田。

投寄田免税啊。

虽然说朝廷的官员免税额是两百亩,可那是要分品级的,品级越高免税的田亩数就越高。

以唐朝为例,亲王一万亩、宰辅八千。

而到了宋朝,因为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祖制在,因此所谓的免税田限制形同虚设。

明朝官员的免税限制要严格的多,齐德这位辅臣最多也不过就是十顷,也就是一千亩,现在齐德整出了三千多亩地,按说是超出了限制,可明朝除了免税田之外,还有折兑政策。

生员的折兑是九折。

所谓生员,就是指秀才、举人。

这些生员的名下如果有一千亩地,那么除去免税的一部分外,剩下需要交税的田赋打九折缴纳。

可以缴纳粮食也可以缴纳银钱。

齐德的折兑比例当然不是一个生员可以媲美的,他有三千五百亩地,先免后折之下,该交税的部分恐怕连几百亩都没有。

就算陈云甫想以此来找他麻烦,齐德也可以缴纳一笔折兑银出来归数。

因此陈云甫才将这事遮过去,不再往下深究。

没有意义。

齐德擦去自己脑门上的汗水,讪讪一笑。

“本辅打算制定阶梯税法的原因,就是为了查漏补缺,本辅的想法呢,是将黄册和鱼鳞册二合一,每户有几口人、名下几亩田全部要记得明明白白。

如此,税法就可以和丁徭法合并,如丁少而田多之户,则免服徭役,如丁多而田少之户,则出一丁编入军户,推屯卫所或服徭役。

具体的标准,会后着户部同工部、兵部一道进行核算,给出具体考量。

至于税法,亩数不足二十的,依旧为三十税一,亩数超出二十而不足五十的,二十税一;

超过五十不足二百者,十五税一。

超过二百而不足一千者,十税一。

凡私属个人田亩达到一千亩以上者,五税一!”

黄册和鱼鳞册二合一,税法又改成阶梯制,这是强行逼着天下所有宗族分家分田啊。

丁徭制也改,不分家,男丁多的人家就要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不仅要服徭役还要编入军屯卫所。

这算是**裸的‘暴政’了。

齐德刚想开口,余光扫到一旁坐着的严震直,心里陡然有了主意。

“少师,如此一来,各省的粮长怎么办?就说严震直,严家乃是浙江大族,严粮长家里的田......”

“草民家中有田一千三百八十顷。”

都不等齐德自己点拨,严震直自己就把数给报了出来。

整整十三万八千亩!

“严粮长家中的子嗣不旺吧,十几万亩地无论怎么拆分,每个孩子也得分个上万亩,五税一,哪有如此暴政。”

陈云甫看向严震直,冲后者微不可查的点了一下头,后者便起身道。

“草民家中有田十万,而丁不过数十,如何耕的过来,平日里全靠租户劳作,如果朝廷打算革新税法,那草民愿将所有田产悉数卖给租户,让他们每年以租赋替代赎买钱。

如此十年二十年后,也就差不多了。”

租户分期买地,变租户为自耕农。

齐德呀然,不可思议的看向严震直。

你是大地主啊,屁股歪哪去了?

“嗯,这个变更的过程牵涉的利益很多,朝廷也不好让各省、府、县的三级粮长来承担,之前本辅不是说了吗,租户、佃户以租代买,差额由朝廷来补。”

陈云甫适时的接话道:“比如说浙江一亩水田卖二十两,租户买下后,每年每亩地产出在三石左右,留够口粮,剩下的粮食可以卖一两银子,需要二十年才能偿付。

那干脆朝廷来替这耕户去偿付,就相当于,朝廷欠天下粮长的钱,朝廷会在十年内付清,同时按照每年百五的比例偿付额外息钱。

债务转移到朝廷头上,粮长们也不用担心这钱拿不回去。

至于租户和佃户们欠朝廷的钱,朝廷会以每年加辅的形式进行收回。”

朝廷赎买、十年付清、百五息钱。

这些合在一起简单明了来解释,就是朝廷强行发一笔十年期,百分之五年息的国债给天下的粮长。

不买都不行的那种!

朝廷如果破产了,那全天下的粮长、大地主一起破产。

谁都可以造反,唯独他们不能反。

反,那就是砸锅,谁都没饭吃。

朝廷压上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信誉。

用信誉来换这笔十年期的国债。

严震直家中有上田十三万亩,换算下来足足价值三百万两,朝廷每年就要支付严震直三十万两本金加上十五万两的利息。

这笔账很好算。

就是因为好算,所以邵质的脸色猛然一变。

全国集中在各省粮长、地主手上的土地最少也有千万亩,如果按照这种算法,那么朝廷相当于一次性多出上亿两的债务。

每年光利息钱就高达最少一千万两!

去年国家一年的现白银都没有一千万啊。

这还没算上每年的本金两三千万。

哪来钱付?

一旦朝廷给不出这笔钱,那天下顷刻间就会乱成一锅粥。

“少师,这事事关重大,还是从长计议吧。”

徐本也算出了这笔账,因此面色大变之下,开口提议暂时搁置。

这步子一下迈出的太大,朝廷的财政根本不可能撑住。

“你们只计算了开支,却忘了计算收入。”

陈云甫却是胜券在握,他取出一道疏来,扔到桌面上。

“户部去年和今年都给出了极详细的数据,各省的丁口、田亩、租户、佃户各有多少,记得清清楚楚。

包括皇产、赐田、各藩王、武勋的赐田数都在这上面记着呢。

国朝有几百万租户和佃户,如果能够变成自耕农,意味着有不少于五千万亩地要向国朝纳税,五千万亩地的产出是多少,各位应该能算清楚吧。

眼下,因为投寄、飞洒等避税行为,每年国朝损失的田赋就高达千万石,把这一块的亏空收上来,加上多出几百万自耕农,朝廷的财政是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的。

等到将来朝廷把这笔账还完之后,每年,那就是上千万两的额外营收。

想要让财政情况好转,该改革税法的时候一定不能瞻前顾后,不能只看眼前,要有决心、恒心和信心。

另外,两册合一,革新税法之后,各省也就不再需要增设粮长了,沿途输粮的所有火耗,那都是朝廷的。”

火耗归公,粮长们还有十年的利息可以从朝廷领,大地主和粮长们也算是勉强可以接受。

陈云甫这是在安抚最基层同时也是直接掌控原始生产个体‘农民’的地主阶级,那就意味着,陈云甫要去冲击的,是国家政权中的中层或者上层利益群体。

保证基本盘不动荡,而后对中上层开刀?

正想着呢,陈云甫又开口道。

“国朝的财政有所好转之后,亲王、勋贵们的爵禄也就可以酌情增长,官员们也可以加俸,对朝廷好,对大家都好。”

加俸!

那这就是倒推反哺的意思了。

从最底层开始,每一个阶级都能享受到国家财政的利益补贴,可是到底谁遭受了损失呢?

其实还是地主阶级和地方的宗族。

因为他们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原始的生产资料。

获得的,不过是朝廷十年的利息补贴而已。

陈云甫画出了一个暂时还看不到、更吃不着的大蛋糕,但分蛋糕的刀,却是明晃晃的攥在手里。

在有蛋糕之后,这把刀是用来分食的,而在有蛋糕之前,这把刀。

还能行凶!

大家想通之后,便也觉得可以接受。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这块蛋糕怎么分,给不给分,那就要看陈云甫的脸色了!

他是做蛋糕的人,同时也是分蛋糕的人!

而第一个品尝到这块蛋糕是否美味的,就是浙江粮长严震直。

作为第一个甩出自己全部土地,向朝廷投诚背叛地主阶级的严震直,被陈云甫任命为这一次税法改革前的调研司司丞。

隶属户部,虚衔,正五品!

陈云甫比朱元璋小气多了。

历史上严震直同样是投效朝廷,进入仕途的第一步,可就是工部左侍郎!

第二年,实授工部尚书!

齐德算是明白严震直为什么这么上赶着倒攻地主阶级,感情是陈云甫保他入仕啊。

万贯家财又如何,官本位的时代背景下,这个五品的虚衔,可比那十几万亩地,金贵的多!

“草民,不,下官一定尽心竭力,不敢辜负少师信任。”

严震直兴奋的接下这份差事,也意味着从这一刻开始,严震直甘心情愿做陈云甫手里的刀,来协调、谈判甚至是对付天下地主!

摇身一变成为官,严震直也算是理直气壮和原阶级划清立场了。

他现在,和陈云甫一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