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太师 > 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礼和朱标

大明太师 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礼和朱标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2:00

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礼和朱标

奉天殿外的风波闹剧随着朱樉被拖走而结束,所有人都明智的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

陈云甫和蓝玉也回到各自的班列。

“贤婿,你和秦王有仇?”

刚才朱樉一抄刀,邵质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为陈云甫担心,脑子里自然也无暇他想,现在事态平息之后邵质才咂摸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

似乎陈云甫是有意把朱樉往死路上领!

提刀闯金殿,这种事得亏发生在朱樉身上,但凡换一个非朱姓的外臣身上,那是要诛九族的!

饶是朱樉亲儿子,现在不也是扛着死罪被下进诏狱,虽然谁都知道朱标不会杀他。

可一番活罪必是跑不掉,轻则伤筋动骨,重则酷刑加身。

头上的王爵和宗正令还不知道能不能保的住呢。

“我和朱樉没仇,可这天下和秦王有仇!”

陈云甫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只可惜这次没把他除掉。”

邵质顿时惊恐的瞪大眼睛。

自己这个好女婿和朱樉到底什么仇什么怨,竟然已经到了要置朱樉于死地的程度。

虽然不解,可邵质不会再问,而是默默言道:“为父会留意的。”

正所谓帮亲不帮理,邵质不关心陈云甫和朱樉有什么私人恩怨,既然自己女婿已经下定决心要弄死朱樉,那他身为刑部尚书,在这件事上必须要帮陈云甫。

不就是搞死一个亲王吗,目前来看,自家好女婿似乎还有蓝玉的支持,那便没有什么好怕的。

心中盘算一下,不知不觉间,围拢在陈云甫身边的能量也已不少,扳倒区区一个亲王难度虽然不小,但也不算是白日做梦。

就在这胡思乱想之际,奉天殿内传出一声磬响,继而《太清之曲》乐调奏响。

三班顿时肃立噤声,仪礼司官走出金殿,唱词。

“吾皇升殿,诸王、诸藩王、诸公侯驸马伯、诸臣序礼入殿参贺。”

随着唱词结束,朱棡领一众亲王宗亲率先入奉天殿,随后便是武官班列的一众国公,陈云甫虽是文官,但也紧随其后。

谁让他是侯呢。

在陈云甫身后的才是朱元璋的女婿,大明驸马爷。

等到伯一级的勋贵走完才轮到詹徽等一众文官。

大家伙踩着乐点来到各自应该站的位置上,安静等着乐点结束。

《太清之曲》结束,殿外八名大汉将军甩开长鞭,打出一阵如鞭炮般的响声。

鞭响声止,仪礼司官唱词。

“晋王诣拜。”

因为朱樉已经被抬走,所以这诣拜的流程自然要落在晋王朱棡身上。

朱棡虽然没干过这诣拜的事,但那么多年看也看懂了,故而两步迈出,行匍匐跪拜大礼。

“三子棡,兹遇履端之节谨率诸弟,钦诣父皇阶下称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朱棡话音落下,一众亲王纷纷拜倒,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乐班止住音乐,仪礼司官复唱:“起。”

一众亲王起身,乐班转调奏《朝天子之曲》。

仪礼司官再唱:“晋王诣拜。”

朱棡赞礼复跪,

流程如此往复走了八遍,行罢了八拜八叩首大礼之后,亲王的流程算是走完了,后面便是轮到公侯驸马伯等人。

繁冗的礼节结束之后,陈云甫也是磕的晕头转向,可现在也没功夫去休息,别说休息了,就连喝水上茅房的时间也没有,仪礼司官已经唱词:“诸王、诸藩王......赴文华殿诣拜皇太子殿下!”

所有人齐刷刷向朱元璋四鞠躬、一叩首、呼万岁后起身,跟在仪礼司官的后面转赴文华殿。

流程基本一样,只不过到朱标这行的是四拜礼。

少了《太清之曲》、《感皇恩之曲》、《朝天子之曲》和《诸国来朝之曲》,不过却多了一段长生队之舞。

如朱棡等一众亲王向朱标行四鞠躬、一叩首之礼,诣词为“臣三弟棡,兹遇履端之节谨率诸弟,钦诣大兄太子阶下称贺,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等到词曲转《贺盛朝之曲》后,众人齐诣:“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些个礼法一万字都写不完,浅尝辄止到此拉倒。

陈云甫不想说礼法的繁琐,这里只说朱标的地位。

号称中国王朝史中地位最稳之太子岂是一句空话。

这正旦新年、冬至郊天两大礼日,亲王公侯并百官都要向朱标行四拜礼的规矩是朱元璋要求礼部加上的。

为什么,就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所有人,要把朱标当君王看待。

后世就朱标的地位还有些争论,包括小道疯传朱标被朱元璋诘责惧而投河,甚至被朱元璋抡板凳抛砸、强迫朱标为成穆孙贵妃服丧等消息。

这里是秉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有必要阐述清楚。

所谓朱标惊惧投河、被朱元璋抡板凳抛砸的故事出自《名山藏卷三十五懿文太子传》,缘由呢是朱标的老师宋濂之孙宋慎牵连进了胡惟庸案,朱元璋要诛宋濂满门,朱标为宋濂求情,被朱元璋喝斥“等你做了皇帝再去怜悯宋濂吧”,于是朱标惊惧惶恐遂而投河,被宫人救出来的时候奄奄一息,朱元璋于心不忍,宽赦了宋濂。

后来朱标又向朱元璋说尧舜之君方有尧舜之臣,更是气的朱元璋抡板凳抛砸朱标。

而同样在这本《名山藏卷五十九宋濂传》中,宋濂案的记载却是宋濂卷入胡惟庸案后,朱元璋要诛宋濂满门,马皇后出面替宋濂求情,于是朱元璋宽赦了宋濂。

这里只字未提朱标的事。

因此前后矛盾。

研究史料,不能只凭一本,那便在看看其他的。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三》也记载了宋濂案,内容中同样没有提及朱标,只说是马皇后出面求的情。

这三本史献可以称之为民史。

史献分为两种,一种叫官史,也就是官方出面修订,一种便是民史,朝廷官员或者民间文人自己编修。

如果说以上三本民间史献不足为考,那再说说官史。

《明太宗实录卷一二九》、《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九》中亦提及宋濂案,这里的原文说的却是朱元璋念及宋濂为太子师,随决定予以宽宥,改诛夷为流放。

不仅没有了朱标甚至连马皇后都没提。

两本官史、两本民史都不去信,反而去信自相矛盾的《名山藏》,那就不是辩证历史而是抬杠了。

至于朱元璋强迫朱标为成穆孙贵妃服孝一事更是断章取义,哗众取丑。

典故出自《明太祖实录卷九四》,原文说的是礼部尚书牛谅说“按照周礼的话,皇太子及诸王子无须为庶母服孝。”

宋濂则有不同意见,他提出为母养老送终是圣王仁政,岂能因其为庶母便忌讳呢,这是陋俗,何况周礼本身关于丧礼的节文早在周朝衰落的时候便散失了,你说的据周礼一言本就无从可考。

汉唐以来从没有人说过周礼还有这样的礼节。

更何况人的情感本就有无穷之变化,礼仪也应该为人情而做出适当变化,如此才能使人心安定、也是天理所在。

朱元璋听后并没有说乾纲独断就依宋濂说的为准,还让朝臣一起表决,最后有四十二人支持宋濂的说法,这才点头同意。

所以不仅只是朱标,连着朱樉、朱棡、朱棣等所有亲王诸子都为成穆孙贵妃服孝。

明明是朝廷的大礼议行为怎么到这小道野史的口中,就变成朱元璋强迫朱标为庶母服孝了?

若是这么说,那是不是所有为孙贵妃服孝的儿子朱元璋都看不上。

可也没见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徐辉祖、李景隆或者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啊。

一本《大明会典》仅一个皇太子礼便详叙了十卷不止,这都是朱元璋在位时命令礼部制定的,何以加如此繁琐之礼,就是为了凸显、巩固朱标的地位。

官史民史一本不看、要么断章取义,真是开局一个字,剩下全靠编。

这不是对历史负责,历史发明家行为更要不得。

虽然废话了些,但不阐明历史本身,陈云甫便很难解释他与朱标的所作所为是否具有合理性。

故事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下去。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一天的大朝礼总算是到了尾声,陈云甫也已饿的眼冒金星,好在朱标看了出来,在朝礼结束后,开口喊住陈云甫。

“云甫,你留一下。”

百官齐刷刷侧目,无不十分艳羡。

朱棣等一众亲王更是心头叹气。

谁能想到朱标如此器重照拂陈云甫,如此看来,朱樉今天这个亏,是吃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