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87章 多事之秋(求打赏月票!)

第687章 多事之秋(求打赏月票!)

第687章 多事之秋(求打赏月票!)

始皇二十九年。

嬴政听取方士徐福和谋臣陈平的建议,下令向天下人征讨这一年庄稼地里第一束麦穗。

这一个在嬴政看来简简单单的小事,到了民间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连远在九江郡以南的扶苏自己都感到这把火烧的太旺了。

五月,往往是一年里最好的日子,蔬菜终于长大,水果刚刚成熟,而庄稼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成熟,庶民们一年里最好的日子就是这个月。

没有农忙的牵绊,他们可以尽情地坐在树下,和家人一起在席面上吃瓜果蔬菜,聊上古的神话,聊祖辈的故事,聊同村里‘某某某’至今未婚、为什么不婚,谁适合他……

只是自从秦始皇继位以来,这位皇帝除了给庶民增加生存的成本之外,其实他对庶民来说,也不是一无是处。

在某种意义上,他给秦朝的人提供了很多乐子。

在商朝时期,宫里传来的新闻是纣王爱上了妖妃妲己;在周朝时代,诸侯王之间不是这个通奸,就是那个兄弟相残。

到了秦朝,要说非要去找秦始皇为人上的缺点,你还真的挑不出毛病来。

但是,他毕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啊。

不信你看,这历史上从前数,往后数,都没有哪個二货皇帝去封一棵树为五大夫的荒唐行为。

更没有人开着马车东跑西跑,在名山大川下面立碑专门写我今日到此一游。

被这样的中二皇帝治理,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谈论他们的皇帝,就成了家常便饭。

编排皇帝的歌谣,也是一筐一筐的。

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和过去不同。

求仙的事情像是一道惊雷,先是于夜幕上迅速地闪过一大片白光,白光里青黄色的闪电像是树枝脉络一般清晰地照映在天空上,随后雷从地上轰隆地一声钻出来。紧接着,全国各地都开始下起了大暴雨。

对秦始皇的非议之声,就好像是那夏雨里大珠小珠砸在水面上,打在荷叶上,打在渔船上,湖里的鱼儿那是一个个跳出水面来了啊。

沛县——

刘太公坐在树底下。

他的儿子被征召去干了铁官,手底下领着一万人。这算是荣耀了。

对于刘太公来说,这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但是根据秦朝的各种规定,刘太公一家是不可能跟着刘季在阳城享受的。因为秦国的法律设立之初就是在打击‘刑不上大夫’,为了防止一家人蚕食当地经济,所以刘季不能接他老爹过去。

这才有了刘太公至今住在沛县的事情。

因为刘季升官,刘家在沛县的地位水涨船高。乡人有事都来请教刘太公。

“太公,你倒是说说看。皇帝要让我们每个人都献上一把田地里刚成熟的麦穗,这是什么道理啊?”

刘太公没说话,另一个年轻人说着,“皇帝要去求长生不老,为了向上天表示其诚心,所以才用这样的方式啊。”

“我看当今的皇帝,还不如小孩上去当呢。整天没个正形。不是要出宫游山玩水,又是求仙问长生的。”

“你们说,他要是长生了,还能有我们好活?”

庶民对统治者的仇恨,那只会是与日俱增的。

因为历史的规律就是,一旦王朝建立,掌权者的日子越来越爽,而庶民被压榨的越来越严重。

对庶民而言,不管嬴政东巡的初衷是什么。民众只会骂他说,‘劳民伤财’、‘他是游山玩水的。’

男人们聚集在刘太公身边,想要听听他的道理。

孩子们趴在草丛里抓蛐蛐,在水沟里摸泥鳅。

水塘里蛙声一片,远处的山泽上弥漫着浓重的雾。

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混沌之中,黑白不分,是非不明,清浊不复。

刘太公只是抬头望了望阴沉沉的天,这天也是怪啊。一天天阴森森吊着一张脸,不下雨,也不晴朗。

反正就是不能给人个痛快。

“我恐怕这件事传出去,天下人都要议论指责当今皇帝了。”

众人闻声,纷纷咒骂,“还指责?做皇帝做成这样,还天天千古后人、后无来者;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一个人享清福,我们都替他受罪是吧。”

年轻人闻言,一个个都起哄了。

“就这样还号召大家要有德行,我看他不是祖龙,是祖虫。”

“哈哈哈哈哈哈哈——”

刘季的弟兄,周勃、樊哙等人也跟着响应。

刘太公脸色十分难看。

本来自己的儿子当了大官,多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可是现在这皇帝变成这样,朝廷不得人心。

刘太公总觉得这份荣光维持不了太久,又或者这份荣光根本不值得自己这么高兴。

毕竟,刘太公现在怀疑儿子和匪人秦兵成了一伙儿的了。他一向吊儿郎当,现在是不是也成了挥着鞭子欺负人的那一拨。

这件事本来也用不着多想,此刻的刘季正骑在士兵们的脖子上,到处在矿场里‘威风’。

他的胸前,挂着鲜艳的红领巾。

不过,沛县的人对于秦始皇修仙的事情口诛笔伐,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毕竟他们无法接受每天坐在自己头顶上的人除了说些好听的,却从不干正事。

抛开扶苏这个主角的视角,大秦帝国真实的情况是,秦始皇嬴政才是宣扬道义、礼教,倡导男女伦理,尊卑有序的人。

因为他才是国家合法的领导人。

扶苏一日是太子,终身是太子。

这就导致,嬴政的言行完全是不匹配的。

他曾经在一次东巡过程中,沿途作了不下七道石刻,并且时不时在全国各地颁发诏书,内容大多都是含有教化意味的,尤其是针对民众道德熏陶讲话的诏书不计其数。

先秦,真的很神秘很遥远吗。

不也照样是上面的人搞宣传,坏规矩;下面的人站在宣传告示旁边,也坏规矩。

秦始皇的言行不一招致世人的非议和讨厌,并不愿望。

沛县如此,各地也都如此。

而且文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将祖龙骂的越狠,且又不带一个脏字儿。

比如齐鲁大地,这几年是相声快速发展的时期。因为有秦始皇接连造梗,民众的心情大致都是一样的,极其容易产生共鸣。

荆楚一带更是不必说,本来就是各大贵族们聚集在一块儿喝西北风的地方。那对嬴政自然是只有恨,没有爱。

听说了他要求仙,荆楚一带的贵族因为掌握着知识、文化,自然趁机大肆地教唆民众跟着他们咒骂秦始皇。

秦始皇未必是灾难的源头,但是民众需要一个发泄自己内心仇恨和痛苦的宣泄口。

自然地,大家就把矛头对准了嬴政。

李信、王贲、杨端和、杨缪,这一干人都听说了嬴政要求仙的事情。

杨缪反正是服了,“我的老天爷啊!陛下这是疯魔了。”

王贲感觉大事不妙,不知道他的儿子在咸阳城懂不懂得明哲保身。

不过他们还不算是最惨的。

因为他们对嬴政只有权力的崇拜,可是李信就不一样了,那完全是对秦始皇嬴政个人魅力的崇拜。

假使有另一个人,和嬴政有着同样的地位,同样的权力。甚至比嬴政有着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力,可是李信不会在乎对方能给他多少,他只想跟着嬴政。

他就崇拜这样的男人。

但是这个夏天,他的梦碎了。

一个成年人内心深处崇拜了十几年的偶像,他的形象终于在这一天支离破碎。

嬴政彻底让他的迷弟李信对他死心了。

李信坐在将军府里,愣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喝酒。他的朋友、兄弟、幕僚,不管谁来求见,他都拒绝了。

谁懂啊,那种天塌下来的心情。

李信一度感觉自己的生命里没有光了。

不仅如此,军中的将士们也开始对嬴政指挥他们做的事情产生了怀疑。

很快,两广军中也传来了炸裂的新闻。

军中的将士们一时间议论纷纷。

扶苏也挺讶异的,这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啊。应该是有人鼓动嬴政这么去做。

不过这么荒谬的事情,他老爹居然也敢信。

可见他对长生不老的执念。

扶苏完全不敢想象,嬴政接下来会做出什么事。但是此时的他心内有个强烈的预感——他要出山了!

啊不,是他要登基了!去实现宏图霸业,千秋大治了!张良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高兴地不能自已。“我看大秦,怕是轮不到太子手上了。秦始皇自己就会让大秦灭亡。”

张良非常高兴。

可是他的随从们一个个的都听不懂,问其缘故,张良只是告诉他们,“事必由己出啊。秦国的灭亡,只有秦国人自己能做到。秦始皇他太骄傲了,而只有他的骄傲才能毁灭秦国。是我过去短见了。”

张良高兴地手舞足蹈,身边的人没什么反应。

他们只是想跟着张良混口饭吃。

毕竟这样机智的少主人天下难寻。

不过知道了大秦帝国将要因为衰落的消息后,张良并没有打算离开扶苏。

不知不觉间,张良早就成为了为了刺杀而刺杀的人。

他性格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在想办法混入军营,找机会暗杀扶苏。

为此,张良苦心磨炼自己的才能,打算接近这个爱才的‘伪君子’。

扶苏虽然远离了咸阳,暂时地保全了自己的名誉和声望。

但是危机,也一直潜伏在他身边。

百越的人,他们知道了秦始皇的儿子来到了军中给他们的将士打气。

正在暗地里策划某样行动。

这一年的帝国,注定是多事之秋。

曾经因为自身比别人强大,就非要跑到别人的家里展示肌肉和力量的帝国,当然要为此付出代价!——话说回来,嬴政要求长生不老的事情虽然在庶民听起来,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只觉得嬴政疯了;但是在魔幻的现实世界里,这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在先秦时代,到底始皇帝是庶民们的乐子,还是庶民们是始皇帝的乐子,这件事恐怕没有定论。

百姓们一生,在服刑的道路上见了太多牛鬼蛇神,也在乡下见到了太多悲欢离合。

嬴政的荒唐,对他们有什么实质性伤害吗。

并没有。

庶民不会因为这个就想要和嬴政拼命。

而且,有时候他们还挺喜欢秦始皇的。因为他有时候挺逗乐的。

他也有他极其平凡的一面,生气会跳脚;他也有他自私自利的一面,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他也有他卑劣的一面,比如言语刻薄。

但是,这些缺点在庶民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相反,有一部分人觉得秦始皇还挺真实的。

而且除过他总爱自夸德行让人反感之外,他的德行确实比过往的君王都好很多。

大家只是把这当个乐子,没事的时候编段子唱个歌什么的解闷。

直到,麦子真的成熟了。

秦国的将军们开始正式执行命令,命令一层层传递下来。

全国要收集第一波成熟的麦穗。

赶在庶民们秋收之际,正手忙脚乱的时候给嬴政整理他的求仙的麦子,多少会引发人们对他的憎恨。

为了发挥这件事的威力,陈平鼓动朝廷制作了质地十分精良的昂贵的箱子,还有无数的漆木托盘。就等着五谷收到,随后装载以备祭天。

但是,这个草台班子打起来的世界,这些事哪有这么容易就结束。

东郡的郡守下发了命令,到达县上的时候,已经丢失了原意。

第一天,“所有人,收割金黄色的麦子上来。”

第二天,郡守下命令,“收割青黄相接的麦子上来。”

第三天,郡守下命令,“动作要快,要收青色的麦子上来。”

等消息到了乡下,乡下豪吏们做官的亲戚就开始打起主意来了。

“每户人家缴纳五石粮食。”

乡下,从来都不是什么僻静休养生息的地方,这里是天高皇帝远、牛鬼蛇神作乱的地方。

一个县比一个县离谱,一个乡比一个乡松散懈怠。

草台班子,就是这全国几百个县城组合起来的。

官僚的亲戚们忙着充实自己的口袋,官僚们被连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边咒骂擦屁股一边和笑嘻嘻和他们分赃。

等到腰包肥了,这才指挥小吏出面,随便抓一把青黄相接的麦子,往那箱子里一装,敷衍应付过去。

皇帝管不着他们,他们就是老大。

庶民是他们管的,他们也是老大。

横批,他们就是王法,他们就是天!再随后找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写个贺表,老老实实送上去。

秦朝末年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基层——县乡一带的治理完全失去了章法。

当然,还是有一些地区的长官比较有良心。按部就班给嬴政整了十几箱子麦穗,舟车劳顿送到咸阳城。

这一年初秋,秦朝所有人忙忙碌碌,耗费数天的时间,就为满足他一个人求仙的愿望。

只是所有人居住的地方,是那个被嬴政亲口命名的地方——“中华”。

每个人都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服从命令,执行命令。偶尔弯曲命令,反正对命令听从就是。

这才是大秦帝国最真实的一面。

它没有那么黑暗,但也绝对没有好。

皇帝让你干啥你就干啥。

从上到下,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层层传导。

一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压在人的头顶。

权力。

它到底是帮助人类进步的灵药,还是走向异化的毒药?这股巨大的风暴,在这一年夏秋之际不断地折磨民众。

民众,厌烦了!

终于厌烦了!肩膀上已经被绳子勒出了血,孩子们生病了没钱看医,父母死了还得照样赶着收麦子。

在这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代,稍微晚一点,大雨一到,全年的收成没有了,就是一家人陷入灾荒的时候。

而就在这样的时候,嬴政却下令让他们给他收集麦子。

他要去求仙,永远地统治这片大陆。

民开始恨他!秦始皇修仙的小旋风曾经一度刮到过两广地带,但是现在,刚刚安置下来的两广地带——闽中郡,也面临了从咸阳城发来的飓风。

扶苏在这里监军,自然也接到了这个收集麦穗的消息。

扶苏正在听将官们调配军队,他们打算把过去分散的三十七支军队整编成十支。

“一来,军队太分散,根本不利于管理;一个号令传达过去,有的时候要走三天的路。”

“二来,军队集合了,将士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否则他们要面临不停地巡逻的日子。”

“……”

“靠近南海的地方,士兵们日子太苦了,不小心走着走着就会遇到生刺,把脚底扎穿。很多人水土不服,活生生拉肚子拉死。”

北方人熬过了酷夏,迎来了凉爽的秋天。

可是南方人,他们还要经历无数的热浪。

听着汇报,每个将军脸色都阴的可怕。

这也是为什么,将军总是很有威严的原因吧。

他们总是面对着残酷的生死两面,一个决定让无数人生,一个决定让无数人死。

他们时刻面对着这个世界最残酷的一面,那张脸变得越来越冷漠。

一切的欢乐和笑声,都开始苍白无力。

这个时候嬴政的诏令传来,还让军队负责运输,自然是惹得人“秋天让每个人上交一把地里刚成熟的麦穗,那到了冬天,是否让每个人收集第一片雪花,到了春天,拔下第一株草;到了夏天,再去捉第一波蝉呢?”

诸位将军闻言,都望着缭。

刚从咸阳回来的缭,他在咸阳城看到了更多的事情。

他现在非常懊悔,他当初就不该帮助秦始皇。

现在,大秦帝国,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开始不满嬴政了。

听到缭开口这么说,扶苏明白,时机已经成熟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