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56章 李斯:恐怕是这样

第656章 李斯:恐怕是这样

第656章 李斯:恐怕是这样

孔鲋,孔子嫡传后代,秦朝初年儒学学说的代表人物。

他成为了这桩历史事件为众人顾问的第一人选。

说起来,当初孔鲋跟随扶苏从临淄城被请到咸阳城来。那天,咸阳城里的儒生们都整整齐齐侯在咸阳城西边城门口。

这都是为了迎接孔鲋。

孔子死了,可是他的著述和思想言论,像是黑暗里的灯火一样,为许许多多年轻人照亮乱世中的人生道路。

孔鲋因为是孔子后代的缘故,被人以隆礼迎接。

那日孔鲋弟子叔孙通看到宽阔的咸阳城街道上,所有的儒生们都立在两边恭敬地迎接孔鲋。别提有多羡慕了。

他希望自己也能有朝一日成为这样的人。

只是,孔鲋却不喜欢迎接他的人。

当初,他面对众人的迎接,脸色不太好看。因为这些儒生之中,有很多人其实是早年放弃了气运衰败的故国,为了金钱地位来到秦国。

孔鲋怎么能和这些人苟合取容呢。

而且孔鲋熟读易经,认为那些主动求仕的人其实是因为缺乏才能、不够自信,所以才盲目追随求仕。实际上,栽好梧桐木,凤凰自来栖。

一个人如果真正掌握了天地运行的规律,明白了道,那么他自然而然会被人所熟知,自然而然会被人举荐到君王面前,自然而然会得到重用。

所以在孔鲋眼里,来迎接他的人,其实都是些摆场面的臭鱼烂虾。

你还别说,孔鲋清高自傲,可是他看得并没有错。鼓动儒生们来迎接孔鲋的,其实就是以周青臣为代表的儒生们。

这些人平日里围在嬴政身边,只干一件事——给嬴政歌功颂德。

嬴政走向自高自大,和那十多位博士脱不了干系。

堂堂一国的皇帝,若是被三五乡野草民歌颂,始皇帝未必以之为乐。但若是这些人都是名满天下的‘贤能’,那这些夸奖在嬴政心目中,就没有虚构的成分。

别人夸他什么,他就真的相信了什么。

那皇帝的新衣,就是这十几个人连着赵高、李斯,一起给嬴政穿上的。

如今赵高被斩,和赵高有所勾连,私相授受者多达上百人,这些儒生们,就是重要组成者。

如今大秦帝国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整个国家都变成了给嬴政服务的机器;统治者群体完全脱离了实际,更是完全脱离了基础群众,走向了穷奢极欲的道路。

这些儒生们,简直是‘居功至伟’啊!

当时周青臣前来迎接孔鲋,也不完全是为了孔鲋,主要是为了拍恒阳君的马屁。

人是太子请来的,他来迎接,那就是捧太子的场子。

但是孔鲋脸色非常难看。周青臣毕竟是已经被封的博士,地位极高不说,还在朝中有职位,因为他能让嬴政高兴,所以嬴政准许他入朝议政了。

那孔鲋脸色难看,不免让叔孙通捏一把汗。

他不住地给周青臣台阶下,让周青臣的脸色不至于从青转白。

但是孔鲋还是因为对待周青臣礼数不全,回去就被周青臣将此事禀报给嬴政。

周青臣对嬴政说,“孔鲋为人高傲,您若是召见他,恐怕要被他训斥了。”

嬴政那时自负,自然不信。

结果嬴政真的会见了孔鲋,可是孔鲋到来之后,却问嬴政说,“陛下打算如何治理天下呢?”

嬴政以为孔鲋会顶撞他,结果是来质问他。

孔鲋此举果然印证了周青臣在嬴政面前说的话,嬴政认定孔鲋高傲。

而且嬴政都成为皇帝了,他的目的是要让所有人都听从他的话,而不是让自己听从别人的话。

所以孔鲋就此被嬴政搁置了。

嬴政处理政务,都是去问周青臣这些事是否合乎礼法,而不是询问孔鲋、淳于越这些人。

因为只要问他们,他们势必说反对,势必教嬴政做事。

那么今天这种局面,就是嬴政长久地排斥忠诚耿直之士的报应到了。

司马毋怿连同宫中诸多史官,如胡毋敬等人一起来拜见孔鲋。

太学鲤鱼阁里,七位史官一同来到孔鲋身边。

伴随着赵高被杀以及其秦人被株连,史臣们也得到机会,开始拨乱反正。

他们也早就受够了过去那种奸佞当道的日子了。

说好话、说假话、说空话,就可以升官发财;可是说真话、说难听的话、说有用的话,就会被冷落。

朝中这种风气一旦开始,那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们,他们难道有活路吗。

对于封一棵树为五大夫这种幼稚之举,嬴政却点名要他们记录在册,至于夜间不顾危险,偷偷溜出去去宫外外的经历,其实被抓到过很多次,只是不允许被明着记录在册罢了。

现在,这些史官们那是抓紧机会,都想趁着这个档口干点实事。

当天空黑到了极点,黎明那玫瑰色的手指就要垂向大地了。

众人围在孔鲋身边,开门见山问了孔鲋一個问题。

“以太子之尊,不顾陛下阻拦,亲自诛杀陛下亲自封的太仆,这件事合乎父子人伦之道义吗?”

孔鲋当即道,“太子持正,赵高为奸,陛下藏奸、养奸多日,执迷不悟。太子固然为人子,可是斩杀父亲的臣子,那是维护正义,是行正道。陛下固然为父,可是姑息养奸,是失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乃太子如今臣民之心应和之根源所在也。”

这也就是为什么扶苏虽然做的事情少,但是得到的支持多;而嬴政做若干大事、无数小事,可是失去的人心却极多的原因所在。

某种意义上,没有嬴政强势的、大肆干涉民生的为政举措,也无法牵引起臣子民众对扶苏的好感。

换言之,如今的嬴政是变相给扶苏造势了。

就像是扶苏记忆之中的历史上嬴政莫名其妙给刘邦造势,弄得所有人都知道东南有天子出,让人们去追随他。

还是言归正传。

孔鲋的点评,言简意赅,说的也很清楚。

七位史官都点头。

司马毋怿、胡毋敬等人都深深地吐了口气。

有了孔鲋的话,天下的才士都不会怪罪他们接下来如何执笔了,他们也有信心如何在历史上记录这些事了。

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也都心里大致有数了。

接下来,七人又请教了孔鲋一些事情。

孔鲋看到这些人彬彬有礼、而且不假辞色,知道他们都是君子清流,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他们从早晨前来,孔鲋挽留他们到中午才走。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章台宫里。

没了皇后的嬴政,如今又失去了儿子的尊重,身边的虎贲卫们也都是佯装恭敬、实则是暗怀鬼胎。

嬴政坐在章台宫里,这个冬天,对他来说是分外寒冷。

但是嬴政历史上他享年五十岁,可是在秦国执政时间长达三十九年。

现在嬴政也已经执政长达三十二年。

如此漫长的执政时间,在秦国历史上几乎是仅仅次于昭襄王之后。

这就意味着,嬴政的政治根基非常深厚。

否则也不至于发生了这样大的事情,可是太学里的消息还能传到他的耳朵里。

赵高是奸臣,可是没有了赵高,还有赵三、赵五啊。

嬴政还是能够通过那些平日里得罪了忠臣的小人快速得到消息。

其实说实话,小人在政治场合上,是真的比君子更受皇帝欢迎的。因为小人不管什么仁义礼智信,在某些特殊的政治场合上,他们不会考虑什么家国大义。

他们只相信一件事,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嬴政对他们好,他们就全盘无条件听从他的命令。

所以换谁来,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着三十二年的执政经验和积累,嬴政立刻召见了李斯、周青臣。

现在的嬴政,不敢贸然相信其他人了。

他要夺回自己的权威和势力。

这需要对扶苏进行短暂的忍让,甚至于示弱。

嬴政神色一如往常,外人难以揣度他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态。

嬴政能够相信的,只有李斯和周青臣这几个人。因为他们曾经得罪了太多人,那么只要自己失去势力,这几个人必定会被人联合起来绞杀。

嬴政的政治能力,绝对是非常高的。只是可惜,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深藏着童年的阴霾,他似乎痛恨底层,对底层的民众总是宁可扒掉他们一层皮,也绝对不让他们过上一天好日子。

李斯、周青臣、姚贾,那是在家急得跺脚啊。

如今太子杀了赵高的事情,已经风闻咸阳,要不了多久就要传到天下。一旦太子得位,他们必然会被太子这样的人给砍了。

所以嬴政一叫他们,这三个人就立刻来了。

嬴政也不废话,关上门、打发走了奴婢,开门见山道:

“朕闻言,孔鲋评价朕多年失道,太子杀赵高实则是行正道。是以天下人闻言都会称赞太子。是这样吗?”

细心的李斯发现嬴政今天没有配他的长剑……

自从经历了那日的窘迫,嬴政羞愤不说,还十分气恼。怎么可能还会继续佩戴他的长剑呢。

所以嬴政干脆不配剑了。

这个政治场的高手,太了解对敌人示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方式。

于是嬴政开始装作自己听从谏言的样子,图谋一些大事。

面对嬴政的问题,姚贾、周青臣两个人大眼瞪小眼,都不敢说话。

李斯年迈,可是身体倍棒、精神也很好。

听说了这么大的事情,心里也没有惊慌。

“恐怕是这样。”

李斯冷峻的声音与章台殿里的空气互相磕碰,铜炉里的炭木又发出为热火蒸发水汽嘶嘶的声音。

姚贾和周青臣的心,像是冬日里泼在燕北的水,迅速冻结。

二人开始瑟瑟发抖。

“陛下毕竟是君,太子毕竟是臣。若是太子对陛下有所作为,那会让天下人都指责太子。因为这个世界上,父亲永远是父亲,儿子只能是儿子。”

“天、地、君、亲、师。太子再怎么为事,也绕不开这些伦理。”

“陛下无需担忧。今日孔鲋为太子仗义执言。他日若是太子做出人神共愤的事情,那么孔鲋也会去批判太子。”

李斯对着嬴政作揖,“孔鲋和臣等不同。孔鲋不忠于人,只忠于道义。看似他们今日都在支持太子,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支持自己的道义罢了。”

“太子什么也没有得到。陛下也不会失去什么。请陛下放心。”

听了李斯一席话,嬴政顿时又把自己的心放在了肚子里。

“善。”

【善,这里的意思并不是好。而是说的对啊。善在古文里的意思,原指合理。】

嬴政放松下来。

“太子杀了赵高的事情,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军中去。届时,朕该如何处置呢?”

李斯对嬴政说,“陛下何以忧?太子为陛下分忧,陛下何忧?”

嬴政不解,对着李斯投去疑惑的目光。

嬴政像是一条元气大伤的龙,现在盘起他的双腿,带着困倦与不安,静静在自己的宫殿里养伤。

嗯……这时候的他,很像是被他从各地抓过来的美女,手足无措。

李斯望着嬴政这副模样,对嬴政说道,“请陛下恢复谥法。”

嬴政摇头,“朕不会收回自己的命令。”

“那臣子们接下来恐怕就要对太子行撺掇之事了。不知道在陛下心目中,太子是个可以称得上孝顺的孩子吗?”

嬴政听到这个问题,手脚一麻。

这时候,周青臣站起来道,“陛下,您该带着太子一块东巡;您该让太子去攻打南越;您应该让太子去监督修建驰道;您应该让太子负责征调民夫的事情。”

“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太子始终是太过年轻,不懂得陛下您所作所为的深刻含义,让太子去做这些事,要不了多久,天下人将不再称颂太子。”

“而太子也会明白,治理这样一个疆域庞大的国家到底有多难,只有陛下您这样的方式,才能够镇压地住那些地方豪强,才能慑服那些远在天边的小人。”

周青臣一开口,其心计之毒,简直让姚贾都背后一麻。

这是让陛下把太子也拉下水来。

嬴政闻言,莫名觉得心口一疼。

不管他曾经自诩为祖龙也好,还是真的是祖龙也罢。

来到这个规则不合理、存在缺陷的婆娑世界里,嬴政他就是个人。

亲手去对付自己的儿子,把他逼向绝境。

对每一位父亲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这需要他做到泯灭人性,湮灭良心。

那么嬴政会同意这么做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