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39章 小丰收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639章 小丰收

作者:皎皎秦时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42:07

第639章 小丰收

第639章 小丰收

当秋风吹过中原大地,四面的田野里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累累的果实垂挂在枝头,鲜艳的柿子树上落满了鸟雀,甜美的梨子一个个被摘下来落入筐里。

谷场上到处都是被割下来的稻谷,农人的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一个个推着石磙碾压稻谷,让谷子落下来。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热爱生活,对美食的追求自古有之。尽管制作食物的工序繁杂,但是人们还是不辞劳苦地年复一年重复这些工序。

而另一边,乡野里的收获,也被拉到了县城里。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背着竹筐卖水果的人。

帝国沉浸在丰收的景象之中。

扶苏在新郑城里,等着季布和刘季,看着新郑的丰收景象,扶苏难得的宽慰。

这地方要比他当初在东郡的情况好多了。

说起来,扶苏的封地之内,吏治比其他地方好很多。不仅如此,犯罪率也是最低的。

扶苏在此迎接等待他的良臣归来。一来是想听听他们干的怎么样,二来是想看看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这個只带领了他们加起来不到一年多的君侯。——

几天前,季布还在矿场里指挥着工匠。

在他手底下的工匠,一天只工作四个时辰。

季布坚信,做人要讲道理。那做官更要讲道理了!——

在秦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嬴政在凡是设置矿场的地方,都设置了铁官。

季布就在宜阳做铁官。而刘季则在阳城做铁官。

这两个人,都算是扶苏的心腹。在这两个地方做铁官,官职在秦国原本算不上多大。

可是自从扶苏让楚国降卒来到矿场挖矿之后,这情况立刻改变了。颍川郡、三川郡一带铁官,那身价和在朝中的地位,立刻水涨船高。

手底下管着少说也有万人,这些铁官顿时找到了在战场上做将军的感觉。

只是,人在众生之中,福报极大。

人很早就做到了轻松满足了吃喝的**,之后人就开始走向分化。有的人追求美,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刺激,有的人追求**,有的人追求快乐。

在这些乱七八糟的追求中,必须要从影响和结果来有所区分。那就用中国的善来做准则吧!若没有标准,谈什么区分定义呢?

中国的善,原本定义是合理。

善是合理。

有的追求是合理的,有的追求是不合理的。

在军功主义盛行的秦国,尊卑等级森严分明的大秦帝国境内,铁官们都在被旧时代秦国文化和制度所影响,这导致他们的治理方式,就是恶性的。

几乎每个铁官都在想着要从自己的差事上寻找点什么,比如作为铁官的尊贵,享受权力带给他们的便利,从职务上为自己牟取私利。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做恶的铁官们,区别只是有没有被秦国设立在地方的各级监察官吏给揭发惩处。

很少有人像季布和刘季这样。

季布坚信,做人要讲道理。做铁官也要讲道理。

不克扣工匠的饭食酒水,说分多少,就分多少;不派遣官府名义下的工匠给自己私人办事;不因为某些人对自己亲善,所以就刻意对那些人亲善,以至于让手底下的小官们感到不公平。

季布认为,他是这里的铁官。这些工匠们交给他,他要做好两件事。

一要把活干好。二要管好这些楚国降卒。

所以季布初次到了矿场,并没有摆那些官架子,要底下的小官小将们挨个儿过来吹捧他、抬高他。

季布只是很明白地告诉底下的官吏,他不懂什么冶炼造铁打武器的事情,希望他们能够用专业的知识辅佐他,帮助他共同管好矿场。

季布还说,“希望你们能够把心思都放在差事上。也希望你们不要欺骗我。我听说铁官是个肥差,因为有时候会开采金银铜,但是太子说这开采矿石是给国家开的,为来给民众用。”

“那既然是给民众用的东西,谁都不能私自拿!”

“我还听说,你们这些矿工头子们,都是个个手里有绝活的人。若有什么新的发现、发明,就直接告诉我。我会把你们的名字一起呈送给当今的皇帝陛下。”

季布在宜阳矿场,对着一众官吏说了这些后。官吏们都对这位年纪轻轻的铁官感到惧怕。

因为他就像是太阳。

季布突然从天而降,落在这权贵们争夺利益的罪恶源头,身上闪耀的光芒和他的双目一样,好似电闪,要把罪恶都给劈开。

就是因为季布这样的人。在三年多他接管宜阳矿山以来。

这宜阳铁矿下,降卒们一个个地都能够做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充分的休息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而不是毫无尊严的奴隶。

这也一度让他们提振了工作效率。

所以三年多来,宜阳的铁矿矿产数量不仅变多,而且质量也快速提升。

在这个缺乏工具、缺乏经验的时代,不管再怎么精进矿石开采的技术、改进提炼铁、铜、钢的技术,到最后还是要落到人的手里来。

而宜阳铁矿的降卒,不。他们已经是秦国的工匠们了。在他们这些人的手里,那些配比繁杂的钢、新铁,质量一次比一次翻新。

因为他们感觉到季布对他们很合理,他们没有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相比周遭了解到的环境,他们明白此生遇到季布是他们的幸运。

于是乎,这些人抱着感激、报答季布的心态去做事。

也有的人觉得这都是季布该做的事情。他们虽然没有报答的想法,可是做事的时候,不可能心里产生怨愤。只是每天把自己该干的活都给干完、干好。

宜阳铁矿,因此在短短数年间成为秦国产钢铁质量最好的矿区。

这一度让季布的名号在大秦帝国颍川郡一带十分响亮。

在这个时代,季布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道光。而他这样的人,选择跟随扶苏,那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除了季布,别忘了我们大秦帝国另有一位壮士加盟。

刘季作为阳城铁官,他做事不讲求章法。但是他这个人,非常懂得体恤、同情受苦难的人。

他初次到达阳城之后,那些底下的官吏都在巴结他。刘季没有反感。对他们献上来的金银,刘季也都收下。

只是某位经常被偷偷摸摸溜进城里喝酒、旷工的头儿,他却在看到城中有许多贫困百姓时,又会毫不犹豫拿出去这些钱财去救济他们。

对于这些因为战败被拉过来做工的降卒,刘季也没有苛责他们做什么。

一来都算是楚人,二来刘季对待自己的手下的兄弟们一向极好。

他总是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再生父亲,此生有着好好照顾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于是阳城的工匠们,当他们干完这个月的额定任务后,刘季就直接给他们放假了。

刘季尤其喜欢去矿井下面去看看。每次工程量被提前完成后,刘季立刻下令让他们出来休息,不会强行按着他们。

慢慢地,大家都被刘季这种松弛自然、散漫乐观的精神给感染了。

于是当刘季在屋子里呼呼睡大觉的时候,工匠们都在赶快地干活,等到刘季睡醒了,他们也可以休息了。

人类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经常以群体组织形式活动。于是在这个文明进化的过程之中,领袖的好坏影响了太多!

刘季的作为,一举一动都极大的影响着身边的将士、矿工头儿,还有那些前来的降卒。

除了思念家人之外,其实他们的这种每天干很多活的生活比之前更有充实感。

毕竟在矿场这里的生活,**的空间被压缩到极致,繁重的工作让每个人的**受到折磨,精力在汗水之中流失,充足的睡眠结束后清醒的大脑总是会帮助他们感受团体写作干活时的兴奋和愉悦情绪。

人始终是观念性的动物。在他们满足了吃喝的需求之后,注定要追寻更高层次的东西。当他们认定了刘季对他们的行为值得赞赏,和以往楚国贵族们奴役他们的方式有显著区别后,他们自然开始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季。

毕竟大部分人,都能够在这种合理的工作强度下,通过扎扎实实的劳动,流出汗水后感到满足。

虽然有少数不甘心的野心分子,他们坚信自己这辈子活着是要来出人头地,而不是在这受驱使奴役的。固然不甘心,可是这里没有他们使坏的空间,所以他们的危害等于零!

刘季在做亭长时,喜欢戴用竹皮编成的帽子,他让掌管捕盗的差役到薛地去制做,经常戴着,到后来显贵了,也经常戴着。

以前在咸阳宫里做事,必须要穿发放的衣服,戴规定的帽子。但是在咸阳城居住的刘季,一回到家就会戴上这个冠子。

后来等到他来到了阳城,没有人看管他。他就天天戴着这顶竹皮做的帽子。

好看——还环保。

因为他是一个极其富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慢慢地他的作为和他的帽子一样开始被人爱戴。

工人们给刘季的竹皮帽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刘氏冠”。

在刘季赶到新郑之时,这个刘氏冠已经风靡阳城了!

而他手下的工匠们,在早早做完工休息后,也在自己制作这样的帽子。

在阳城矿场里,几乎人人都在戴这个‘刘氏冠’。——

比起果实、稻谷那样沉甸甸的丰收,扶苏为大秦帝国网罗的人才,也在发挥着他们的实效,不断地瓦解着六国庶民和秦国的矛盾,消除双方的芥蒂。

这一个秋季,对于扶苏来说,是谓小丰收。

前方还有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他去揭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