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28章 这都是为了成全大哥啊!

第628章 这都是为了成全大哥啊!

第628章 这都是为了成全大哥啊!

“什么,陛下要我去宫中少府麾下掌管财货,整理粮草?”

传达奏章的谒者令将诏书交给张苍后,张苍立刻提着书来墨门找人。

结果大家见到张苍,一个个都不搭理他。

他就来到宫里,对着自己很欣赏的吕泽大发议论。

“我跟你讲,这是我第一次在近侧侍奉皇帝陛下。等我见到陛下,我一定当面陈词,向陛下陈说如今陛下施政的种种弊端。”

张苍捋须,十分自豪得意。

其他士卒一个个面面相觑。

吕泽只是很平静地望着张苍,“那你真要这么说了,来年我们只能去坟头祭拜你了。”

张苍默然无语,只能是静静地望着吕泽。之后泄气一般卷着袖子离开。

张苍的运气可谓极好,上任第二天,就因为嬴政非常着急兵马粮草的事情,章邯就带着他、铜丞、曹参一起来见嬴政。

见到嬴政,张苍站在三人最后的位置。安静地好像是成亲之日还没有掀起盖头的新娘子。

这是嬴政第一次面对面看到张苍。

张苍身材魁伟,相貌堂堂,皮肤白的就和葫芦籽一样。俊俏非常,下巴处蓄的胡须也十分相称。

带着豺獬冠的张苍,在人堆里十分惹眼。

“你就是张苍?”嬴政雄浑的声音在高处响起。

“回陛下,是臣。”张苍颤颤巍巍走到前面。张苍自己都数不清,他有多少次当着别人的面骂过嬴政了。

曹参第一次面对嬴政能够尚且做到不惊不惧,如今见到张苍这般,顿时忍不住心里发笑。

章邯也实在是从容,他看皇帝陛下今天心情不错。似乎是因为召见了太子身边名臣的缘故。

铜丞也不慌不忙。

只有张苍慌慌忙忙,做贼心虚一般。

嬴政对于张苍骂他的事情,并不清楚。只是记得好几次在谏文里看到他的署名。

“朕记得,你上谏了朕很多次啊。”

三人只听得扑通一声。

某人径直跪了下来。

“回皇帝陛下,臣知罪。”

嬴政闻言,捋须摇头,“看来你只有嘴巴厉害嘛,这骨头倒是软得很。”

张苍已经被吓得冒了一身汗。

看着这個张苍贼头贼脑的,顿时又对他没了什么兴趣。

嬴政不免皱眉,“朕听说,你是太子身边的第一名臣,如今看来,言过其实。”

众人都惊愕地望着嬴政。

陛下难道不知道张苍平日里骂他骂的有多难听吗。

嬴政又把目光落在曹参身上,“你就是曹参,太子举荐的另一个人啊。”

“回陛下,臣本布衣之身,蒙太子青睐,得以侍奉陛下。荣幸之至。”

“伱说说看,接下来这钱币粮草,应该怎么个搞法。”

曹参事先做了很多准备。

“臣听说,曾经王、隗二位丞相在的时候,将货币粮草的事情,作为国家的第一等大事。兵书也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臣以为,二位丞相之前制定的政策是对的。”

曹参在接手差事后就发现,其实大秦帝国如今忽然有着这样的困境,是因为嬴政继位后,抛弃了王绾、隗状,他的施政重点有所迁移。

嬴政把战争、皇陵、徭役、刑法这些放在了财政、粮食这两大板块的前面。

“但凡天下男子,大都喜欢活的轰轰烈烈,酣畅淋漓。但是前提是背后得有个敢于平凡、稳守后方的女子看家才可。”

“孔子的眼光非常独到,这种家庭之间男尊女卑的关系,对应到朝堂上,正是君王尊、臣子卑的关系。”

“君王要去开疆拓土,势必朝中要有稳重、善于理财的人才,这样君王在外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臣鄙陋之躯,私以为,如今帝国应该把精力重点放在农桑民事上,钱币的流通也需要治理。攘外必先安内。”

嬴政望着这个曹参,满心的欣赏。

“说的不错。那以后粮草的征调派送,就由你来负责。”

曹参有些茫然,“如此大事,岂可委任臣这样的鄙陋之人呢?”

这也太突然了。

嬴政笑道,“朕使用人才,从来不加以拘束。比太子更为大胆些。”

嬴政听说过,扶苏为了保护人才,各种安插,恨不得藏在自己的后宫里。唯恐被他发现,这样可一点都不大胆。

【不过,嬴政并不知道。某位现在已经不打算装了。】

曹参就此成为少府章邯身边一位要员,出入宫廷府库,接管兵马粮草。

嬴政交代了四人一些事。

得知张苍擅长数理,可以掌管簿册,嬴政甚至挑眉。

而张苍只是唯唯而已。

等到四人出了大殿,早已汗流浃背的张苍,衣裳后面完全被水浸透了。

章邯十分鄙夷地望着这个张苍。

“素闻张御史天生一股胆气,怎么今日见到陛下,险些失仪呢?”

张苍脸红脖子粗,想着自己背后是太子,又有何惧。章邯不敢不给他面子。

张苍用袖子擦着自己脸上的汗,“都是因为今天出门前,吃了太多牛肉的原因。”

章邯看他这样,也懒得搭理他。

张苍让其他三人先走,自己一个人在后面屁颠屁颠追赶,因为他的腿已经被吓软了。

张苍一个劲心里嘀咕。我骂了秦始皇,今天亲自见到他,居然还没死。我可真是命大啊。

一路上,张苍又在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

但是从这一天开始,张苍‘浑身是胆’的威名传遍了咸阳宫。

刘季回来后听到这桩事,大笑不已。

“我看张御史身上一百个胆,都是靠一张嘴吹出来的。等见到始皇帝陛下,被吓掉了九十九个胆。”

总之经此面见秦始皇‘一役’,张苍从此乖巧了许多。之后再有人议论秦始皇,张苍都躲得远远的。——

另一边,扶苏就要跟着嬴政东巡了。

他在临走前,下令彻查太学。目的是要找到以太学名义上呈奏疏的人。

这件事,立刻在太学里头掀起了千层浪。

所有人都盼望着扶苏能够挺身而出,结果他在关键时刻选择急流勇退,这使得太学里的人一时间对扶苏议论纷纷的。

反正人多了,就时常出现这种情况。

原本芝麻大点事情,也能因为人聚众时盲从而爆发,进而衍生出危机来。

担心事态扩散,扶苏下令调动虎贲卫的人挨个搜查太学,查寻每个人的文书字迹作为校验,以期找出真正的凶手来。

陈余和张耳待在太学里,他们一直赋闲,始终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今听说太子下令找人,两个人便在三更时分于房中秘密议论。

“本以为跟随恒阳君,我们未来可以有施治天下的机会。没想到恒阳君竟然这样一个唯父命是从的人。我看他这么搜查起来,这是铁了心要和他的父亲站在一道。”

“我看我们还是走吧。”陈余很认真地说着。

张耳捋须,“我今日观望这虎贲卫搜索各处宫室,实际上乃太子自查自纠。这与廷尉府审理,亲自派遣狱吏和亭长前来缉捕可疑之人,情况大为不同。”

“我倒是觉得,这是太子为了保护我们太学之人,同时也给我们一些警告,叫我们不要轻举妄动。”

陈余望着张耳,十分愤懑地跺脚说,“您是今天没有看到啊,他们搜查各处房室时那副嚣张气焰。”

“你要学会忍让和等待。我看经此一事,皇帝陛下俨然已经是把太学彻底交给了太子,完全不愿意搭理我们这些人。我们不跟着太子,日后又能去哪里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并非一句空话。”这是张耳从李斯那里吸取的忠告。

陈余无可奈何。

“意思就是说,曾经那么辉煌的时代,再也没有了吗。我日后最多只能为人下之臣?”

张耳再度劝说,“不做人下之臣,那就只能做布衣了。你愿意回家耕种吗?娶妻二三人空度余生吗?”

“哥哥是知道我的。”陈余只能无奈地坐在地上。

这就是扶苏把所有的士人迁移到秦国来的好处,有李斯、冯去疾这些深受天下大一统思想影响的人,还有当初帮助吕不韦编纂吕览的才士,他们和这些士人互相交汇,切磋。

甚至于扶苏安排给他们各门各派的内容,也是围绕大一统时代去做的。这就导致这些人不得不去思考大一统对天下的好处。

六国民众,正在瓦解秦国下派的基层干部;但是同样的,秦国也在强势地收容消化天下人中的精英。

却说吕释之搜寻无果,两手空空回来面见扶苏。

“太子殿下。臣真的搜遍了太学每一个角落,更仔细盘问了每一个人,就连仆从都一一盘问。可是始终没有人查到这奏疏是谁人上的。”

吕释之一脸惊恐,他甚至问扶苏,“臣怀疑,这是其他人嫁祸给太子的?”

扶苏皱眉,“固然我这些年,并无甚大的建树。但是这咸阳城里,应该没有人想着敢和我作对吧。”

吕释之摇头,“那可不一定啊。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自不量力。纵使太子才华再怎么高,可是就因为您有地位,他们就会认为您的才华其实是通过搜刮身边才士得来的。这不就是大家经常认为的事情吗。”

“只要一个人很有钱,那他一定会被人认为是来路不正。”

扶苏望着老实巴交的吕释之。

陈平听了吕释之的话,倒是觉得颇有意思。

“也许,未必是住在太学里的人上奏。而是一些随时能够出入太学的人,他们以太学名义上奏,为的就是不牵连在自己身上,又或者,让太子陷入其中。”

经过陈平这么一说,扶苏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这个时候闹腾点事情,扶苏就不能跟着嬴政去往东海了。这一次东巡,嬴政专门设定了项目,他要去海上。很多人都欢呼雀跃,以此次跟随太子前去为荣耀。——

恒阳宫里,昔日某个少年如今长成了大人。

公子胡亥坐在案前,一个人发呆。

淳于越在他面前耳提面命,教诲不已。这让公子胡亥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正在胡亥托腮思考的时候,一个白色身影映入眼帘。

“哥——”

“胡亥。”

扶苏一到来,胡亥立刻起身,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扶苏。

胡亥穿着青色深衣,正是束发之年,青春活泼。

“哥怎么今日有空过来。”

“我听淳于仆射说,你最近可以著文章了。特意赶在东巡之前过来瞧瞧。”

胡亥心里打着鼓点,立刻低头望着地面。

但是很快他就抬起头来说,“不知哥想让我写点什么?”

“随便写点吧。”

胡亥在淳于越的教导下,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正人君子。

言行举止从容有度不说,既有着王室公子的贵气,但是在扶苏面前却有些拘谨。

拘谨,自然是因为被礼仪规矩教化,现在整个人内心满脑子都是那套礼仪秩序。

扶苏让胡亥去写,他倒是认认真真写了下来。

胡亥的字,也是跟着模仿扶苏写的,扶苏可是大秦的书法家啊。

扶苏坐在上座,打量着自己这个弟弟。几年前他还抓着自己的衣角不停地和别人争抢自己。

如今看起来,他外表是那么纯良。要不是陈平提醒,他怎么也想不出,问题可能出在自己宫里。

扶苏只是遐思的功夫,胡亥很快就把东西写好了。

胡亥毕恭毕敬地将书递了上去,面色忐忑不安。

扶苏看到字迹之后,也并不吃惊。

“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立,能终善者为师。”

“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诸侯不怨。当是时,盛君之行不能进焉。”

“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收。”

“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国。”

扶苏一口气读罢,自觉胸中贯有一股正气。

胡亥解释道,“这是晏子评价齐桓公所写的文章。我时常诵读。感慨颇多。”

“所以你就写了那篇谏疏?”

“是我。”

扶苏忍不住反感,让他懂事,没让他这么关心国家大事啊。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难以置信,这样长一篇锦绣文章,洋洋洒洒,胸怀沟壑,竟然为一十四岁少年独自完成。我大秦实在是人才济济啊。”

胡亥摇头,“大哥想错了。这些文章,实际上我写了快有半年了。都是每日听从太学里诸位老师讲课,又听名士贤能茶余饭后议论,我整理了贤能对父皇如今作为的种种评议。”

“深感父皇如今的所作所为,恐怕已经远离圣贤所为。是故写此篇章。”

扶苏望着胡亥那双清澈的眼睛,“但是你选择了署名太学。”

“这都是为了成全大哥啊。人人都渴望大哥能够有所作为,但是大哥却毫无作为。我只能铤而走险,帮大哥一把了。”

【然后在此特意致谢我人生中第一个盟主。我会为这第一个盟主加更万字。感谢辣比大星。

谢谢你在我人生最为低谷的时候给我这笔打赏,意义非凡!我会振作起来,坚持把这本书创作完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