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575章 头悬利剑

第575章 头悬利剑

第575章 头悬利剑

刘季第一次带着人去行刑,本来对他来说,做这种事非常高兴才是。

可是眼下他心中却百感交集。

因为恒阳君的恩赐,让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能够做大事。但是也因为恒阳君的霸道专权,也让刘季忽然间感到受人所制是多么不爽。

太子这就开始敲打自己。

说实话,刘季现在很灰心。

因为他不琢磨不清太子到底在想什么。

曹参目睹全过程,他们一早就知道刘季并非是甘心做池中之物的人。今天这场上刑,注定刘季心中滋味不好受。

就这么着,当天和刘季的打赌的人,现在都看着刘季把这个典冠和典衣带出去,命令士兵每人杖责二十。

刘季表现得和平时一样。他甚至一边打,一边叉腰高声数数。

没有幸灾乐祸,可也没有流露出半点难过之色。

“等想明白,再回来吧。”

不仅如此,刘季心里打着鼓。如果太子要意指他有擅权越界的行为,那为什么要让典冠、典衣这两個人来受罚呢,我什么损失都没有啊。

扶苏让他在院子里打人,他就老老实实地打。

刘季就为这件事,一直心里憋闷。

刘季又对着典衣典冠这两位内官作揖,“对不住啦。”

就算是杀鸡给猴看,可是他根本不是猴,更加连鸡都算不上。

刘季也陷入疑惑。

刘季长得确实不俊俏,但是他是那种英姿勃发之辈,身材伟岸,站在那里,确实有将者威仪。

刘季告诉侍卫,“下手不要太狠,也不要太轻。太子的意思,是要二位明白是非进退,长长记性。”

只是太子身边,一日没有典衣、典冠都是不可以的。他们二人自然十分焦急,跑回去问卫尉刘季。

毕竟一个失职,一个越权,确实违反了宫规。

二人琢磨言辞,没有说三人说错了,只是屈膝离开。

曹参闻言,只是低头,不肯相告。

刘季有个预感,恐怕这里面另有玄机。

刘季也跟着走了进来。

扶苏望着刘季,“你们二人,可有不服?”

这不可能。

这典冠和典衣面面相觑。

扶苏这边则由予月亲自上手服侍。

“太子,卫尉刘季行刑完毕。”

“那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让卫尉惩罚你们吗?而不是命令有司行刑。”

【此时曹参已经为扶苏中庶子,中庶子之责乃侍从太子】

打完之后,典冠和典衣被人搀扶着走到了室门口。二人立刻摆脱侍卫的搀扶,忍着疼得火辣辣的屁股,恭恭敬敬,像是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回到了扶苏面前。

还是夏侯婴目光锐利,他拉住刘季,“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是喊曹参的大名,他已为中庶子。”

刘季自然着急起来。

夏侯婴不懂,“这和你有啥关系。太子又没问你。”

只是典冠和典衣,那可比刘季更惨。他们现在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就差一头撞死在锅上了。

典衣典冠遭了这顿板子,也没啥可怨的。

“请舍人相告。”二人便一起前来寻找太子舍人帮忙。

太子会把之前说过的话忘记,然后再让他们去寻找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吗

“曹参,你既然知道,还不说个明白。不然我这心里老着急啊,总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大事。”

邵平、蒙毅、蒙恬,三个人正在一起用饭。

刘季不以为然,“都是兄弟,谁还讲这一套。”

刘季不明所以,出了门,立刻过来找夏侯婴、曹参。

扶苏摆了摆手。就让这三人出去。

“太子让卫尉惩罚伱们,自然是因为你们一个专权,一个失职。能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只是刘季不一样啊,看着这两个人屁股上挨板子,他却在心里也跟着挨板子。

可是这些话,之前太子早就说过了。

二人连忙作揖,“太子,小人不敢。”

曹参捻弄胡须,他望着刘季,“这恐怕得你自己去领悟了。”

只是很可惜,这三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刘季哪能想通这个道理啊。

典衣典冠两个人尚且只觉得刘季是无辜的,还把他当做救星一般,拿出了很多财物,希望刘季能够给他们一条明路。

可是刘季心里很清楚,这件事绝对和自己有关。

刘季谢绝了二人的财物,送走了两人。

但是这一晚上,他也不敢睡觉。这个太子,怪吓人的。今天打人,指不定明天就让他回家。

刘季一晚上辗转反侧,可是什么都没想明白。

天一亮,刘季只能拉着和他一样焦灼万分的典衣、典冠亲自来找曹参。

曹参见三人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浓浓的愚蠢,就问他们。

“你们三人都是什么身份啊?”

三人面面相觑。

这个时候他们也不该质疑曹参是不是卖关子,只是赶紧死马当活马医。

“我为典正,他为典衣啊。刘兄为卫尉啊。”

“那太子之前为什么要惩罚你们呢?”

典冠又道,“太子说,我为典冠,做了典衣的事情,是为越权。”

典衣低着头,“我为典衣,没有及时为太子添衣,是为失职。”

到了刘季这里,他却始终一脸茫然。

“所以,为什么要让我一个卫尉打二位呢。”

曹参又问,“那太子既然知道,典冠做典衣的事情是越权,为什么又要让卫尉去责罚二位。可是卫尉却不用受到责罚呢。”

三人都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三人回到扶苏面前。

扶苏眼前一亮,“你们这么快就明白了?”

都相处一年多了,他对身边人的个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他们的能力,起码得五六天才能领悟吧。

三人齐齐跪下来,典冠对扶苏道,“身为典冠,只要做好典冠的事情。”

典衣:“身为典衣,只需要做好典衣所该负责的事情。”

扶苏望着两人,忍不住摇摇头。

到了刘季这里,他领悟了扶苏的所想,所以反而吞吞吐吐起来。

室内顿时一片寂静。

“卫尉此来作何呢?”扶苏抬眼打量着刘季。

当初沛县的刘季,穿着布衣而已;如今在咸阳城一年多,已然有了将军之相。

此人善于笼络人心,若不是他在,恒阳宫里上上下下的人始终心里都有个大王的存在,不会把自己当成唯一的效忠对象。

而且他始终保持着和沛县的联系,看得出来是个重情的汉子。

起码现在是。

但是毒草一开始发芽就没有遏制它,后患将要无穷。

刘季望着地面,想了很久。

大丈夫能屈能伸,今日屈,为的是来日能够在太子面前站得直!

“典冠越权当责,典衣失职也当责。若是太子的命令,无所谓失职,也无所谓越权。太子的命令一定是绝对正确的,我们绝对应该服从的。”

扶苏没想到,这帮人给出了一个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更好的答案。

一直都找不到做太子爽感的扶苏,这下终于有一点感觉了。

我说的话,就是法令。

扶苏心里嘀咕了一遍。

典衣、典冠二人这下才恍然大悟,他们两个人十分呆愕地望着刘季。马屁都叫刘季一人说尽了啊。

“你们两个,还不快谢谢典冠、典衣?若非卫尉季出言相助,你们哪能有回来的机会?”

典衣、典冠连忙拜谢刘季。

这件事,很快地就在临淄城驿馆之中传遍了。

太子身边的臣、士听到了这个故事。

从此臣子属吏做事,都比过去小心多了。没有人再敢说因为自己突然有急事,盲目就把自己的差事交给别人。

这只是其一。

其二,过去宫仆宦侍做事,因为相处的很熟,所以偶尔会有互相帮忙的情况。被扶苏这么一整,大家不敢再胡乱交叉做事。各自从此都心里有了一杆秤,知道自己的职责是干什么的,只做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

当然,最重要的要属第三条。

这当属刘季给扶苏的大回礼。

他在帮助扶苏确立以扶苏为核心的绝对政权集团。

这种事,没有人比刘季更懂了。别忘了,他可是沛县混混们的头儿。

对于扶苏来说,这自然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刘季通过了他的考验,自己设下的局反响也非常好。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做事前,首先得规划方案,其次就是把人给找齐,将任务明确分工。接下来才能好好实践。

如果不能在众人面前立下威严,自己说的话对他们来讲,充其量只是让很多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却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话当做命令一样去执行。

这个法子,是韩非教给他的。

对于君王来说,臣子、士卒,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工具。

但是扶苏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会在工具后面加上一个字——人。

只有在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剑,他们才懂得畏惧自己。

蒙恬知道这些事后,只是心里感慨,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太子这是要在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剑。提醒每个人,日后做事要当心,小心。”——

话说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齐全。

那些士人们在驿馆里每天都能吃到上好的饭菜,住着上好的房屋。

时不时扶苏再送些美女过去为他们跳舞。

这个时期的士人,他们是非常讲究知恩图报的。

扶苏如此善待他们,将近一个月之久,他们自然一个个坐不住了。

“太子如此厚待我们,需要我们为太子做什么呢?”

这些士人非常想为扶苏效力,帮他做事。

扶苏知道消息后,也只是摇了摇头,“告诉他们。他们欣赏我的文采,所以我赏赐他们。我不需要他们为我做什么。”

这些话传回去,这些士人有很多人感觉到自己被羞辱了。

当即嚷嚷着要自缢。

“士可杀,不可辱。太子这不是看不起我等吗?”

“难道太子以为,我等是来混吃混喝的不成吗?”

陈余看着这几个嚷嚷着要持剑自杀的士人,眼中一片冷蔑。我就看你们怎么装下去。

好在其他人相劝,终于把剑从那几个人的脖颈上拿了下去。

张耳在房间里,始终十分冷静且耐心地等待着。

自己这么大的名声,按理说秦国的太子早就应该听说自己在了啊。怎么这么久,还不召见他呢。

还是说,在秦太子眼中,自己只是个不入流的微末士人啊。

张耳渐渐开始焦灼起来。

他时不时拿出自己藏在榻下的简牍,夜里翻出来看看,望着明月,仿佛已经和秦国的太子说上了话。

等到陈余到来,他便十分惊慌地将简牍藏起来。

已经入住稷下学宫的士人们,他们有很多人已经对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根本没有人给他们事情做的日子感到厌倦了。

但是,燕赵、齐鲁、魏晋的士人听说之后,纷纷离开家乡,前来齐郡临淄城投奔扶苏。

蒙恬看到每天前来临淄城中,入住稷下学宫的士人越来越多,他自然佩服扶苏。

“太子,我们听从您的命令去办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士人前来临淄稷下。这些人得到了我秦国的恩惠,已经主动对外说起了我秦国的好话。”

“这都是太子您的文章的功劳。”

蒙恬诚心诚意说着。

“太子,您仅仅凭着两首诗,竟然引得天下士人云集响应。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邵平也忍不住感叹一下,“太子的文采好比屈子,但是诗文却引得天下士人齐齐鸣叫,愿意归附我秦国。实在是非同凡响。”

扶苏心道:那可是曹操所做的诗啊!

建安风骨!

若非曹操打造邺下文人集团,他怎么能笼络得到那么多士人呢。

自己正是用曹操的诗,曹操的做法,来赢取天下。

“士人,与其说是读书人,其实他们的本质是一群不甘心长久地处于低下的位置,不喜欢过有口饭吃就可以的日子。”

“他们不愿意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只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活出个人样来。像那些贵族一样,享受上等的东西。”

“一旦得到这些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说征服了这一片地区。”

“只是可惜,时至今日,未曾听闻那些经学大师,百家名流的看法。”

扶苏要想让早已经死去的儒家活过来,非得靠这些大儒们的名声不可。

蒙恬对曰,“太子既然非常想要用这些大儒,为什么不躬身去请呢?”

“我秦国之顿弱,本乃一介农夫,听闻君父有一统天下之志,丢下锄头,来到咸阳,辅佐君父。”

“国尉缭,通晓天文地理,本来身在魏国,听说秦要一统天下,也亲自前来。”

“至于丞相绾,本就是一普通士人。听说秦要一统天下,也主动前来。”

“这些人,都是真的心怀天下,为民众共同的生机而出来做事的人。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低下而感到自己是卑贱的,也没有人广发文书邀请他们。”

“因为胸中怀着一统天下,结束风筝的理想,主动来君父麾下。这才是真正的有为之士。”

“如今我已经在诗文中发出了渴望天下一统的心愿,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和我共同完成这伟大的事业。可是那些百家名士,他们却不为所动。”

“这说明什么呢?”

“他们只是一群贪图安逸,只想着独善其身的人罢了。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天下和万民,所以才会在我秦国正百废待兴之时,会选择默不作声吧!”

“从今日起,不要再在我面前提起百家了。”

“否则,他们还在自己的家里空坐着等待什么呢?”

扶苏对于诸子百家的这些指责,很快就传到了稷下学宫士人的耳中。

陈余闻言,顿时胸腔里充满怒火,他们大肆攻击起诸子百家来。

说他们毫无作为。

就这样,一场巨大的争辩开始被酝酿起来。

扶苏从一开始就没想着靠他一个人一张嘴和百家辩论,那也太掉价了。

关键是怎么逼得百家出手,让他们从乌龟壳里爬出来。——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临淄城里热闹非凡,这秦国咸阳城里那也是锣鼓喧天啊。

他们一直在摆庆功宴席。

当初攻打楚国前后,林林总总无数事情,众人一直没有能够大肆举办宴会,好好享受一番、

现在这些人经历了长久的忍耐,等待,折磨,都和嬴政一起沉浸在了胜利的快乐之中。

越是成沉浸其中,越是感到自己功业非凡,已经是天下无人能及了。

宴会上,忽然又传来李信的捷报。

嬴政大喜。

“将军信此人,实在是勇猛啊。他如今快要三十五了吧。一夜之间,夺取燕代三城。这样勇猛,远比当年武成侯还要出色啊。”

嬴政不住地夸赞李信。

众人一边眼红羡慕李信,一边则恭喜嬴政。

“不过,和寡人的长子比起来,李信也实在逊色啊。”

大臣们早就喝高了,听到嬴政这么说,一个个也纷纷狂笑起来。

看着嬴政在上座喝的面红耳赤,其他没醉的大臣们只能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真是没想到,寡人长子竟然有如此雄壮的气势,仅仅靠写下两首诗,竟然征服了寡人都征服不了的六国蛮夷之士。”

嬴政喝大了,开始说点心里话。

赵高知道嬴政明天醒来,必然要为说过这话而感到后悔,于是命令言官不要记载这句话。

李斯坐在嬴政右下方,紧挨着冯去疾。

嬴政一眼就看到了他。

“廷尉——”

“微臣在。”李斯急忙站起来。他是此时宴会上为数不多没有喝醉的臣子之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