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554章 太子已壮(求全订月票!)

第554章 太子已壮(求全订月票!)

第554章 太子已壮(求全订月票!)

秋狩大典,短则三日,长则五日,之前曾经达到过七日的盛况。

上一次之所以是七日,是因为嬴政打败了赵国,去掉了心头之患。

这一次又是举行七日,是因为他的儿子为他打败了楚国,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嬴政正在山上炫耀自己的骑射之术。

“大王!中了!”

“大王,又中了!”

“大王,又又又中了!”

嬴政是真的会打猎!

这都是宫中王廷师傅对历代的太子严苛教育的效果。每个王孙公子都是太阳都没升起来,就已经被师傅从榻上拽起来,从天亮就开始学习打猎,强健体魄。

而嬴政天生就精力旺盛,身体强健,自然最喜欢这种运动了。

并非李斯强吹,是嬴政的骑射之术真的不亚于那些哪怕上过战场的武将。

四周正是开阔地带,这一声倒也不小。但是始终没人跟过来。

“大王的骑射之术越发精湛了,臣等望尘莫及。”

待见了赵高来喊他,顿时双目眦大。

嬴政下了马,一個人在河边被侍从服侍洗手,更换衣服。

“蒙毅,你的父亲在和太尉说什么呢?”

“太子说的确实没有错。孔子不仅没有完全的理解易经的精神,甚至于他还把爻辞给注解错了,这可是大家一直都在议论的事情。”

每隔一炷香的功夫,嬴政就能猎杀一只动物,有的是野猪,有的是麋鹿,有的是山羊。

嬴政将帕子摔在水里,像是石头落在水里,扑通一声溅出了水花。

“师道——我觉得太子说得更有道理。”蒙武对着缭言笑。

嬴政本来正在瞄准一头鹿,忽然听到溪边有人在议论。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忽然发现自己身边不跟人了。

而司马欣、冯劫在溪流的另一边讨论得起劲。

听得众人议论纷纷,嬴政自然不明所以。

……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而孔子本身就对易经的理解有误,这八派又拿着孔子的言论不断地做文章,试图做出一个自称一派的东西,这不是已经违背了孔子的精神吗?”

嬴政看向赵高,“把蒙毅叫过来。”

冯劫捣了捣司马欣的胳膊,“行了行了,这下全天下人都知道,你司马欣曾经把你的老师给丢进猪圈了。”

这时蒙毅也跟在蒙武身边,听他们议论着儒学和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之间的关系。

渐渐地,整个队伍都稀稀拉拉起来,大家都三五成群开始议论起来。

都是大家伙。

“我就说是这样!我小时候我的师傅我一有不听话的,就立刻打我。我不听话就是因为我不服他。他自己都做不到,还天天来教育我。后来我长大,把他给丢进了猪圈!什么玩意儿,也敢出来做老师。”

“大王唤臣何事?”蒙毅气喘吁吁赶了过来。

嬴政本来被人前呼后拥,不过片刻的功夫,身边竟然没有人了。

“我过去也为这件事感到困惑。今日太子一番话,倒是让我全然明白了。”

嬴政打得高兴,一时间入神。

这要是平时啊,一众臣子早就围过来了。

“韩非就曾经总结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至于《论语》,本来就是弟子们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到底真的没有说过那些话,都值得考证。”

蒙毅听得入了迷。

蒙毅反问,“大王您还不知道这件事吗?方才十八世子胡闹,一众儒生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和太子辩论起了师道。”

缭捋须笑道,“太子得易经之‘神’啊。”

司马欣大声地嚷着。

“太子倒是高明,一下就指明了师道到底是什么,现在滥竽充数的老师太多了,师德败坏。更是指出,儒学本身就是易经道理的延伸,只是解释的角度不一样。这是在劝儒生溯本回原,不要再在经书上做文章了。难得,实在是难得啊。”

李斯等人好似是得到了什么消息,和淳于越几人在谈论什么。

今天一个个像是吃错药了,都在那里忙着议论什么师道,太子长、太子短……

赵高再三催促,蒙毅这才走了过去。看到赵高,蒙毅就生气,大王怎么护着这么个小人。

“这有什么,本来就是一帮无耻之徒,穿上了老师的衣服就想着来教育我,还得是我眼力见好!小时候老师怎么说,我就是不听!”

缭和蒙武正在讨论易经,别人讲易经,都是念爻辞,无趣的很,但是缭不一样,他讲的易经非常生动。

赵高皱眉,怎么是去喊那个愣头青。

穿着黑色的窄袖短袍,嬴政高大健壮的身姿出现在山地、丛林、草原上。

“反正结果嘛。不用想也知道,太子完胜。一众儒生最后都对太子赞不绝口。”

“到最后,他们纷纷追着太子,说要尊太子为子。有的还说,要请太子做他们的师傅。”

嬴政皱眉,“荒谬!那些大儒的岁数都可以做扶苏的大父了!他们一天到晚没事做吗,连打猎都要辩论。未免太闲了。”

嬴政大声的斥责,终于吸引了群臣的注意力。

众臣互相望着,赶紧拿起了弓箭,左右瞄准,心里还是记挂着扶苏和大儒们的辩论内容。

李斯察觉到嬴政的变化,立刻赶到嬴政面前。

他先是对着嬴政行了大礼。

“臣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何喜之有?”

“臣恭喜大王,天若不降太子于王宫,恐怕天下将要有无数滥竽充数的老师横行于世,恐怕天下人都要听不到正理了。”

嬴政乍听,自然反感。

平日里只觉得你聪明,如今看起来也是蠢笨如野猪。

横竖在你李斯眼中,也只有太子一人。已经没有我这个大王了。

“堂堂太子,不思治国理政之术,整日忙着和群儒辩论学说。这难道是太子该有的样子吗?”

李斯闻言只是低首笑笑。

“大王可还记得,韩非曾经说过治理国家有五蠹。”

“韩非说,造成国家混乱风气的一共有五种人。正是这五种人扰乱纲纪。”

“其一就是说那些著书立说的人,依托仁义道德来宣扬先王之道,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

“其二就是那些纵横家们,他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

“其三就是那些游侠刺客,他们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

“五种国家的蛀虫中,有三种,而这三种人他们都是依托不同的学派立于世。”

“韩非曾经告诫说,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

嬴政望着李斯,“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寡人一直记得这句话。”

嬴政对于扶苏最大信任,来自于他亲儒,因为扶苏是相信君臣父子那一套的。所以嬴政对扶苏很放心。

但是嬴政对于扶苏的但又,也是来自于扶苏亲儒。因为儒家不是个好东西,在治理国家的大事上,儒家是最大的祸根。

笔在他们手里,嘴在他们身上。一个老师能分裂出八个学派,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看法。

思想上不统一,行为结果自然也不一致,这自然是在给国家制造麻烦。

“大王,不仅仅儒以文乱法,百家之说更是各行其道。只是天下以儒墨最为当世两大显学。”

“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

“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

“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

“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

“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耕战之事;对于从事古代文献经典工作的人不应当加以任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

“在过去,所有学说的解释权,都归于学派的大德;官府所要的,和学派主张往往是互相违背的。”

“而民众虽然表面上服从于官府的命令,但是实际上私下里双耳却更喜欢听信各大学派的言论。”

“原先创设学派,研究理论的人,都是身不在朝堂,无有权位,不懂得治理国家的人。而学派壮大后,迅速得到人心的响应,但是朝廷却无从拨乱反正。”

“因为朝廷没有解释这些学说的权力。”

“所以臣在听说了太子与诸儒臣辩论大获全胜之后,这才恭喜大王。”

“因为有了太子,从今日起,百家的学说朝廷也有了解释的权力。”

众人早已围了过来。

听到李斯的见解,众人纷纷眼前一亮。

“太子本身就有着极高的威望,又有着治理学说独到的天赋,太子的言论可以说服众人,百家的流派也许能在太子的处理下,最终成为一派!”

“所以臣恭喜大王,曾经让天下人都感到头疼的事情,也将在大王手下得到解决。”

“因为诸子百家的纷争,可以通过太子的名望与声威将其结束。天下即将一统,难道还要容许百家不断地互相攻讦,各成一派吗?”

李斯的计谋让秦王政看到了扶苏更多的可挖掘之处,此时嬴政满肚子的气都已经消了。

嬴政欣喜若狂地道,“快——召太子过来!”

这时扶苏还正在和弟兄们打猎。

扶苏和自己的兄弟都是同龄人,又都是王孙贵族,很自然地就聊起家国大事。

每个兄弟都有自己的主张。

年纪比较小的十二公子煞有介事地道,“我认为治理国家,就得像君父那样,只有拥有最高的权力,说话才能作数,臣子才会畏惧,政令才能得到施行。”

公子高则道,“我觉得若是治理国家的话,不能忘记百姓。贵为王室,我们本身就享受着臣民给我们进献的资财,我们享受这些的时候,应该记得这些财富是怎么来的,应该用这些财富去做利益百姓的事。”

七公子文非常喜欢看书,每天都会去尚书台。

“我觉得民众三五个在一起,也许还有点脑子,有些理智。一旦成百上千人聚在一起,根本没有头脑。我研究了非常多的古代战争,乃至地方叛乱的起因,他们中很多人只是因为听从他人的蛊惑,心中生出惧怕所以就去叛乱。”

“实际上根本不会有人去要他们的命。但是他们就是会因为种种因素,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他们方寸大乱。他们把我们秦国想的太为恐怖。实际上真正吓到他们的,是他们自己心里施加的对于我秦国的恐惧。”

扶苏望着众兄弟,不住地赞叹。

“善。”

“大善。”

“诸位王弟个个才华横溢,胸怀抱负,若是留在这宫里实在是可惜啊。我希望未来诸位王弟长大成人之后,能帮助我和我一起治理这天下。”

一众公子闻言,顿时心中大喜。

扶苏所说的,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分封——

扶苏正在给诸位兄弟们暗示自己未来他会重用他们。

赵高却赶着马车跑了过来。

“太子,大王召见您。”

望见赵高,扶苏也是一愣。这小子居然还活着……

一只蚱蜢忽地跳上了扶苏的衣襟,赵高急忙提醒。

扶苏轻轻掸了掸,这东西就自己掉在了地上。

扶苏一起身离开,胡亥立刻拉着扶苏的衣襟。

“大哥,我也要跟你去。”

其他王弟们难得见到扶苏一次,尤其是那些年纪小的公子,被扶苏分一次肉,就已经对扶苏感激得不得了。

“我也要去。”排行二十的公子也拉着扶苏的衣角。

胡亥大怒,“放开,这是我大哥。几天没打你,你又忘记伱是谁了。”

小世子也不甘示弱,拉着扶苏的衣襟不住地摇摆,“大哥,这也是我大哥。”

至于其他年长的王弟,他们倒是没有那么容易被骗,但是自从扶苏开了这话头。

他们对扶苏的态度也纷纷转变。

“吾等皆愿随行。”

赵高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大惊。

太子何时竟然壮如斯,民众拥戴,臣子赞颂,就连王室同族兄弟也这么喜欢太子。

自己得找个机会告诉大王,太子已壮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