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陛下何故造反 > 第116章 有利有弊

陛下何故造反 第116章 有利有弊

作者:竹杖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5:24

第116章 有利有弊

项阳张了张口,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无法指责雁门军什么。

正如霍南雁所说,如果王仁青真的愚蠢到把工匠也往外输送,他们若一心想要瞒过雁门守军的话,也可以化整为零,一路翻山越岭地出塞,这种事情是无法阻止的。

工匠的输出比起直接传授炼钢之术更加可恶。

塞外异族与大凉王朝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技术鸿沟的,把炼钢等技术传至塞外,已经非常可恶了。

不过,塞上异族想要完全掌控到这种技术,却并不容易,何况他们还要以本就有限的人口,专门锤炼出足够数量的工匠才行,这样精良甲兵的产量才能真正供应起全民皆兵的塞外异族。

如果他们直接对外输出工匠,等于直接让塞外异族立即掌控了关键技术,而且立即就能展开作坊生产,同时,借助着“师徒传授”的模式,他们能更快地培养出数量巨大的合格工匠,那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强塞外异族的实力。

“此事虽然无法验证,但也说明我们收复并州已经刻不容缓了。”

霍南雁欠身道:“我说这些,是想要让诸位将军留意,并州军所拥有的甲兵水准,很可能会在你们估计之上,只要能得到勉强的铁矿石,以并州拥有的工匠,铁甲与武器的产量会非常惊人。”

“不过,并州之地的大城池,有很多都是掌控在依然心向进行的大臣们手中,而工匠也多在城池之中聚集,这些工匠是无法被王仁青使用的。”

“这些大城池,地处于并州腹地,而且人口多,兵力也不算少,若进行攻打并州,这些城池大吏,可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项阳点头道:“之前我们已经派人与这些城池接触,他们都有上表,表达对于进行的忠诚之意,只不过私下里也是顾忌良多。”

霍南雁代为解释道:“此事也怪不得他们,这些城池在王仁青的围阻进攻之下,其实能坚持到今天还是非常艰难的,若是行错一步,必定会万劫不复,而且即使他们团结起来的力量,也难以与王仁青的大军在正面争锋。”

“不过,这次陛下领大军直接杀入并州,足以证明进行恢复并州的决心,那些大吏们看到外有援军,必定会有足够的信心与王仁青正面作战,大家必能配合起来。”

项阳却摇头笑道:“只怕未必吧?说到底,我也只带了五万大军来到河东,而河东还要留守部分兵力,能进入并州作战的军队只怕还不足四万,而王仁青,却有足足三十万大军呀,那些大吏信心何来?”

霍南雁也无语以对。

的确,仅仅是从兵力的对比,只怕并州的忠于进行的大吏也不敢抱有太大的期待。

不过,霍南雁倒是相信,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在坚持着对进行的忠诚,那么等进行天军杀入并州,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把握这次机会才对。

霍南雁的想法其实比较简单,也比较合乎逻辑。

但她还不知道,世间有些事情,是用逻辑无法清楚地解释的。

项阳清楚,那些依然坚守的大吏们,与王仁青为敌是真,对于进行的忠诚也不假,但是他们“忠诚”的动机却是各种各样的。

越是困难的处境,面对越强大的敌人,他们越需要通过某些事情来凝聚信心与士气,其中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带着他们以弱胜胜,百战百胜。

一支常胜之军,是不太需要担心士气的。

不过,并州的那些大吏,只怕是没有这样的本领的。

另外嘛,当然就是手握“大义”,让将士们在大义的感召之下奋勇作战,比如说为忠君爱国,比如说与逆贼誓不两立等等。

那些大吏们都是原来的进行官员出身,在这个时代,忠君之心有很大可能都是真诚的,但是长时间地在敌后坚持作战,很难说他们维持到现在的信念到底是真正的忠诚,而是“强迫”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念。

简单地说,就是洗脑洗得多了,连自己都有点儿深信不疑了。

不过,情况倒不至于太过悲观,项阳也觉得,当他带领着大军杀到并州,那些军队应该会作出接应与牵制敌军的举动。

项阳在并州打得胜仗越多,那些大吏们的信心应该也越足。

“并州的地形,西北部多为草原,东南部又多山,离得洛阳最近的位置,沿大河之边又有很多平原。”

“所以,我们自西部杀入并州正是适合,哪怕王仁青的兵力占优但他们防无可防,不可能阻止我们的推进,若是步步布防,那只会进一步分散他们的兵力,我们正可集中兵力,一鼓破之。”

项阳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看起来雁门军对于进攻并州,有过不少的研究啊。

这时,易秋娴又站出来质疑道:“那东部与南部的山地呢?越是这种山地地形,越容易发挥地理优势,我们对地形不熟,冒然深入反而会被敌人伏击的。”

大凉军的兵力本就富贵,不能拿富贵的兵力来探地形的。

这个问题却问不倒霍南雁,她笑了笑说道;“前面已经说过了,并州之地多有郡守对进行忠诚,他们的手下都是本地人,对于当地地形是非常熟悉的。”

“再者,王仁青对于那些山地其实也没有掌控得很牢固,这么多并州的山匪都聚集在这里,时常下山为祸,搞得王仁青军很狼狈。”

“再说了,山地之中又无城市,乡民又少,根本无力支撑王仁青的大军呀。除非王仁青甘愿也成为一个大的山匪,否则的话,他是绝不甘于退守到山区的。”

“比较麻烦的,反而是上党郡。”

“上党?那里不也是地处平原的大郡吗?现在难道没有掌握在忠于进行的大吏手中?”

霍南雁摇头道:“我们为此专门派人南下进行了确认,上党郡现在名义上其实是掌握在王仁青军的手中,那里的郡守定时会向王仁青进贡,表达忠诚之义。”

众人有些失望,既然他向王仁青表达忠诚,当然不可能忠于朝廷了。

霍南雁续道:“但实际上,上党郡太守却是并州的土大王,因为上党地处于整个并州的最东南,而且当地比较富庶,与冀州、兖州、洛阳等地都有接壤,势力非常复杂,使得上党郡守可以如鱼得水,在各个势力之间游走。”

项阳敲了敲桌案:“既是如此,那就先不去谈它,上党郡应该是我们最后攻略的方向,若是实有不便,等到掌控并州之后,以后再向东向南扩张之时,再进兵上党不迟。”

“那,我们就说说王仁青的军力分布吧。”

“王仁青共有三十万大军,其中调拨了十万之兵在北方,严防雁门云中二郡,自从河东之战后,他们更是对北方交通严防死守,既是防止雁门军突然南下偷袭,也防止幽州等地私下与雁门郡的联系。”

要这么说的话,王仁青直接派出了十万大军倒也不算夸张,这支大军肩负的任务其实不少,同时也证明了王仁青对于霍成的忌惮。

“另外,他还要调派八万多的兵力,监控各个大城,同时也是寻找破绽,想要对这些大城池一击而克,再扣除各城的守军,王仁青可以派来正面与我军作战的,大约在十万人左右。”

听到霍南雁的分析,所有将领都觉得压力陡轻。

之前听到王仁青有三十万大军的时候,他们还是比较紧张的。

这次他们能调动五万兵力来到河东,已经是难得的大手笔了,不过跟敌人对比起来,立即居于下风。

不过,如果只是十万军队,而他们与雁门军合兵一处,扣除留守河东的,还能出兵四万多人,比例接近一比二。

相对于大凉军过去打过的大战来说,这样的兵力对比,已经是少的有“富裕”仗了。

霍南雁之前也没想到,大凉军竟然能调来这么多兵力,忍不住想象着道:“自从裴鹤大败之后,并州的军队面对我们应该有心理上的劣势,我们大可以正面先试试王仁青大军的斤两,只要能将他们突破,并州将由我们长驱直入,再也没有能阻挡我们的力量!”

项阳微笑道:“想法不错,可惜,此战未必会这么顺利吧?”

“王仁青乃是并州的地头蛇,他对于并州各处的地利是比我们更加熟悉的,而且经过了河东的大战,他不会低估我们的战力。”

“所以,只要王仁青肯与我们交手,必定会占有地利因素。而王仁青手下的将士在自己的家乡守势作战,士气必定高涨,足以抵消裴鹤大败的影响。”

“再说,哪怕王仁青军初战不利,我们也很难通过一战就将他们击溃,若是王仁青晓得厉害,不再与们野战如何?他们完全可以依托于有利的地形与城池,坐等我们主动进攻。”

霍南雁越听脸色就越差,项阳所说的局面,她还真的无法破解。

他们不管战力多高,士气多高昂,如果要强行攻城的话,损失必定很大,哪怕最初能得手,随着兵力的折损,最后必定会受挫于对方,若是士气翻转,王仁青再看准机会一举反击,后果不堪设想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