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相公 > 第二十七章 就问朕的这块琉璃好不好

第二十七章 就问朕的这块琉璃好不好

本来要给未来老丈人的酒,现在皇帝都开口要了总不能不给吧,陆垚借花献佛,将酒展示给文德殿的几个人看。

他介绍道:“这两坛酒正是我新开酒楼所酿,刚好拿给皇帝陛下您尝尝。”

听到陆垚喊他皇帝陛下多少有些不适应,大多数都会喊他官家,这也是整个宋朝对于皇帝的称呼。

宋仁宗点点头说道:“陆二郎有心了,文相公我们不妨喝过陆二郎带来的酒之后再来商谈正事如何?”

“多谢官家。”文彦博三人行礼道。

陆盱对着陆垚挤眉弄眼,小声地问道:“垚儿,你这酒没有问题吧?”

“有问题?我自己酿的酒能有什么问题?”陆垚真的不知道陆盱到底在想什么,难道自己还能在酒里下毒不成。

这种操作就是老寿星上吊,纯属嫌命长,自己还要不要在汴梁混了。

“没问题就好!”陆盱有变成了老神在在的模样,目视前方,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宋仁宗的贴身宦官用托盘端来六个酒杯放在陆垚的面前。

陆垚拿出一坛酒打开酒塞,顿时清香飘满了整个文德殿。

富弼深吸了两口气,他本是好酒之人,每日晚饭之时必小酌一杯,喝了这么多年的酒,好酒也尝过不少,从来没有如此好闻的酒香,他笑道:“今日倒是托了官家的福,能尝到这一杯好酒。”

陆盱和陆垚各拿一杯酒之后,宦官端着酒来到了宋仁宗的面前,准备用银针试毒,却被宋仁宗给制止了,“给文相公他们送去吧,别叫他们久等了。”

文彦博,富弼,曾公亮三人手中各握着酒杯,就等宋仁宗尝过之后他再饮下。

赵祯浅尝一口,就感觉入口顺滑,如丝绸一般直接流进了喉咙里,没有其他白酒的那种酸涩感,清甜又浓烈,一种说不出来的爽感。

赵祯放下酒杯,感叹一声,“好酒,众位一齐同饮。”

富弼早已等不及,朝着嘴里灌下了半杯,在寒冷的冬天里,身体渐渐发热,只能用舒坦一个词来形容。

他笑道:“看了以后少不得去陆家卖酒了,喝了此酒以前的那些酒还怎能入得了口。”

赵祯笑着点头,顿时皇宫里的那些贡酒,他也不想再喝了,他朝着陆垚问道:“陆二郎,此酒可有名字?”

陆垚这才想起来他还没有给酒取名字,还真是罪过,不过后世那么多酒名,随便拿来一个用用,“回皇帝陛下,草民称这酒为五粮液。”

“五粮液?莫非这种酒是由五种粮食酿造而成?”赵祯好奇地问道。

陆垚尴尬地挠头,“只用了一种粮食。”

赵祯摇摇头,“不妥不妥,名不符实不可附用,不若朕给这酒取个名字如何?”

陆垚开心极了,还有什么广告能比皇帝亲自赐名来得好,连皇帝都说好,你们还不来喝嘛,他已经打算将赵祯赐的酒名刻成大字悬挂在招牌上面。

这叫什么,这叫门面。

陆垚行礼道:“能得皇帝陛下赐名,草民不胜荣幸。”

“此酒似玉且绵香,不如就叫做琼玉如何?”

富弼笑道:“此酒当得了琼玉二字。”

陆垚再次行礼道:“多谢皇帝陛下,以后这酒就叫琼玉酿。”

赵祯摆摆手说道:“陆二郎不用唤我皇帝陛下,和旁人一般唤我官家即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官家。”

喝酒只是为了给陆垚一些面子,尝过之后,就要继续谈论国家大事。

“给陆卿父子赐座。”宦官收好酒杯之后,拿来两张座椅放在了陆垚和陆盱的身后。

陆垚也很正经地坐在椅子上。

赵祯说道:“今日户部所报盐税较往年要少许多,陆卿可知是何缘故?”

陆盱这几日也为盐税一事发愁,所以在得知陆垚带精盐回家之后,就想知道陆垚是不是发现了新的盐矿,实在是此时的北宋太缺盐了。

此时的北宋以盐湖和井盐为主,产量不是很高,再加上运输上面的困难,往往一斤盐都是四十文以上和明朝相比可以说是天价盐,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然和西夏之间的榷场朝廷已经明令禁止售卖私盐,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商人都喜欢铤而走险,走私青盐之事屡见不鲜。

低价盐流入到北宋的市场,百姓又怎么会去卖天价的官盐。虽说青盐没有官盐好吃,但是只要有盐吃,管它是什么盐。

汴梁是天子脚下,没有敢将私盐兜售至此,可是庆州,熙州,延安府一片今岁收上来的盐税不足去年的四成,当真的急得陆盱直挠头。

没有办法之下,他将家中的精盐拿给赵祯看,这才有陆垚来到皇宫的这一幕。

陆盱拱手回答道:“官家,实在是走私青盐之事太过严重,只怕再过几年秦凤路连一分盐税也收不上来。”

“走私,走私。”赵祯轻声喃语,脑中想着能够解决走私的办法,任凭他怎么思索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卿等可有什么好的办法?”赵祯问道。

文彦博起身说道:“官家,走私繁重的原因皆因为其中有巨利可图,而西夏又有大片盐湖,其盐价比我朝盐价低廉十倍不止,我朝盐价一日不降,则走私之事不绝。”

赵祯叹息道:“朕也知道盐价高,可造盐成本如此,又怎么能降得下。”

这种问题完全是无解的,宋朝的盐价降不下来,那么每年的盐税只会越来越少,最好的办法只能增加盐的产量,或者改良制盐方法,只要将制盐的成本降低,盐价就能降下来。

赵祯将目光看向了陆垚,他尝过了陆盱呈上来的精盐,味道不涩,晶白透丽,听说陆垚是将盐中的一些杂质过滤掉之后才有了精盐,忽然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陆二郎,听说你善制盐,不知道能不能用你所制盐的办法将岩盐制成可食用之盐。”

陆垚当然知道岩盐是什么。

岩盐又称为石盐,是山中的盐矿,后世将未过滤的岩盐作为工业使用,这种盐不能直接吃,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吃多了会导致全身浮肿,这就是古人一直不吃岩盐的原因。

没想到赵祯还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将想法放在岩盐上面。

岩盐矿很多,开采成本极低,只要将岩盐提炼为可食用的盐,那宋朝的盐价可能比西夏青盐还要低。

陆垚思索了一会给了肯定答复,“可以提炼,不过我需要时间准备一些东西。”

脱离氯化钠在后世很容易,只需要用化学溶剂就可以,不过宋朝可没有化学溶剂,陆垚只能用蒸馏和过滤的办法提纯,但是你要就需要用玻璃来做蒸馏的器皿,实在不行就需要用铁打造一个类似的蒸馏东西,这都需要时间去准备。

赵祯忽然眼前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亮,能将岩盐变成食用盐,那盐税一事就能完全解决,不过他还担心一个问题,“不知耗费几何?”

如果转化岩盐的成本比采井盐的成本还要高,那就白高兴了一场。

陆垚回道:“花费很低,只需要简单的步骤就可提炼成功。”

“当真如此?”赵祯惊喜地从座位上坐起,“不知道陆二郎需要什么物件,和朕说来,朕今日就能为你找到。”

赵祯也是急了,能早点看到岩盐提纯成功,他的心才能放下来。

陆垚开口说道:“我需要琉璃,大块的琉璃。”

现在没有玻璃用琉璃代替也行。

赵祯激动地说道:“朕近日得到了一件好的琉璃物件,正在皇宫之内,宁内侍快快将琉璃取来给陆二郎看看。”

不过一会宁内侍就拿着一物过来。

陆垚看到他手中的物件,整个人都惊呆了,包括陆盱也是。

这不是之前他装油用的油桶嘛,怎么会还跑到宫里来了,赵祯还把它当作了宝贝,陆垚感觉自己人都麻了。

陆盱不解的看着陆垚,仿佛再问你这东西怎么跑皇宫里来了。

陆垚忽然想起了那个黑脸大汉,莫非他和皇宫内的人有什么关系不成。

陆垚连忙说道:“此物我见过,它质地过软,在高温之下就会熔化,不适合当作琉璃使用。容草民再好好想想。”

“那就太过可惜了。”赵祯让宁内侍将油桶再次拿了下去,看他的眼神对于这个油桶很是喜欢,怕是以后驾崩了都要用这个油桶来陪葬。

陆垚想了想还是用铁毕竟牢靠,“官家,不知道这宫中可有上好的铁匠?”

“铁匠倒是没有,朕可以再宫外去寻,不知道陆二郎需要打造什么物件?”赵祯问道。

“官家借纸笔一用。”

拿到纸笔之后,陆垚很专注地在纸上面画着蒸馏器的草图,其实并没有什么,只需要打造一个类似锅盖一样的东西,再加上一根铁管,在铁管中放好木炭和素布,蒸汽通过过滤从铁管中流出,就算是过滤完成。

陆垚将草图交给宁内侍之后,宁内侍匆匆跑出殿外,寻人出去找寻铁匠打造。

“如果此法能成,陆二郎你功不可没。”赵祯郑重地说道,此等大功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封爵。

陆垚很开心,能简在帝心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要很方便。

忽然他想起了一件事情,想要盐何必要那么费劲呢,海水中不是有现成的盐嘛。

陆垚拱手说道:“官家,我还有一法,足以解决制盐的问题,此法可保证大宋再也不缺盐。”

“何法速速说来。”赵祯催促道。

“这就是晒盐法。”陆垚答道。

“晒盐法?”赵祯不是很明白,难道将岩盐放在太阳下暴晒就能去除掉里面的毒素不成。

陆垚继续说道:“海水,只要挖出一块池塘将海水引入到池塘之中,经过太阳晒干水分之后,就会出盐,而这种办法没有任何成本,最大的成本也就是人工而已。”

“当真如此?”

“官家不妨试上一试。”

赵祯立刻吩咐道:“文相公你立刻下书海州,密州,登州三地,令三地知州实行陆二郎所说的晒盐之法。”

如果这两种办法都能制盐,那么大宋明年的盐税会达到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