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相公 > 第一百六十章 考前检查

北宋大相公 第一百六十章 考前检查

作者:思梦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3:51

第一百六十章 考前检查

北宋大相公

棠溪离开后,陆垚看着这众生百态,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他又看了看自己带的这两大包的布袋子,心说,还好自己穿越过来,是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而且凭借着家中的关系运作,自己直接就可以参加省试。而他面前还有身边的这些学子们,自然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代的科举制度相比较前代的科举来说,更为开明与合理,例如宋朝的科举扩大了取士的范围,寻常的百姓也可以参加科考。依照当时科举的规则,学子们乡试成绩合格后,下一步就要到京城参加省试了。

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平民子弟中参加乡试并通过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如果学子自身的家境贫寒,即便是自己的成绩优异,往往也并不一定能够去赴京再考。因为这一路的盘缠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关,而且到了京城之后,衣、食、住、游样样都需要钱。所以当时有很多已经通过乡试的学子,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最终不得不放弃掉进京赶考这个机会,弃考的人中以四川、岭南地区为多,原因无非就是距离京城路途遥远,路不好走,所需要的盘缠更多罢了。

学子们中出现这样的情况,重文轻武的宋朝肯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缓解寒门学子们赴京时的盘缠不足的问题,宋太祖曾经下令印出专用的“官券”,赴京赶考的学子们凭借此券可以在赴京沿途中得到各级官府的食宿招待,这种“官券”的出现解决了当时很大一部分寒门学子的经济困难问题。

不过,这“官券”虽说是皇家发的,而且陆垚之前和苏轼苏辙聊天的时候也曾经听他们提起来过,不过据他们所说,其实他们一路以来上京赶考,能够用上这东西的地方,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有些客栈还有饭馆,他们是根本不接受进京赶考的学子用这种东西进行抵押消费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若是这东西真的有那么大的神通,为什么苏轼苏辙到了这汴梁城中,没有住在客栈,而是找了一个寺庙居住呢。

进京赶考,除去钱财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交通。这时候的交通,可不比现在,飞机火车轮船一应俱全。过去交通不发达,马车速度也就比步行快点,而且也不可能一路挂三档,得走走歇歇。当时条件下,旅人晚上尽量不露宿野外,怕有野兽,不安全,必须及时投宿,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旅行速度。加上考生家乡离京距离远近不同,需要的时间自然也大相径庭。此外,中国虽然中央集权、禁绝民间私有武器;但治安仍然是不能和现代相比的——虽然相对于中世纪已经是天堂了——最不乏的就是“进京赶考途中遇害/侥幸逃脱/高中后复仇”之类的故事了

再加上路上店家的卫生条件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赶路是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综上,这就使得进京赶考是一趟漫长而又危险的旅途。大致来说,除非京城近郊,省内往往也得十天半月才能赶到;省外走几个月更是寻常;再加上人身方面的忧虑……所以,如果他们考不上就回家了,那么路上又要白白消耗几个月;除非这辈子再不科举,否则没多久他还得再次“进京赶考”,于是时间/金钱就全部消耗在赶路上了;再加上路上人身方面的风险……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现象:赶考的举子们,若是当年没有考上,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回家;而是留在京城,等待下一次机会;这种等待可能超过10年、甚至有直到客死他乡也没考上的。

科举考试的艰难,作为汴梁本地人的陆垚,都不敢说自己能完全体会到。其实,他打心里,还是十分敬佩这些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进京赶考的学子们的。

于是,陆垚也不张扬,默默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排队。

看起来,这陆垚前面和后面排队的学子,一个个都是寒门子弟,家庭条件基本都是不怎么好的,每个人的穿着也不像陆垚这样光鲜亮丽,说起陆垚这身衣服,是母亲言氏在半个月之前就找汴梁城中的著名裁缝量身定做的,为的就是要让陆垚今天给它穿在身上。而相比之下,这一起排队的其他学子的穿着,就显得十分破烂了。

陆垚只觉得站在这些人当中,有些格格不入。自然,这些寒门子弟们,看陆垚也是觉得有些不顺眼。特别是,陆垚左右肩膀各背着一个装的十分满的布袋,这外人一看,衣着靓丽,而且带的行李又这么多,肯定是个豪门大户。这些寒门子弟的柠檬精属性瞬间就被激发了,怎么看陆垚怎么别扭。

陆垚倒是丝毫不把这些人异样的眼神当回事,这个时候宋代的科举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不管你的出身家世如何,考官,还有赵祯,他们更看重的,自然是你的成绩和表现,也就是说,在考试的这件事情上,人人平等。

“陆兄!”

忽然,陆垚听到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从后面的队伍当中传来,陆垚回头一看,正是苏轼苏辙两兄弟。

二人一见到陆垚,十分开心,从本来正在排着的队伍当中出来,走到了陆垚身边。陆垚这边也是十分识趣,直接朝后退了两步,意思很明显,让苏轼和苏辙站在自己前面。

这两位也不客气,毕竟跟陆垚都这么熟了,插个队应该没什么关系。不过,其他人对于苏轼和苏辙的到来倒是十分吃惊,他们吃惊的并不是这两位要参加科举考试,这俩人的名声在汴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他们惊讶的是,就算这二位真的有大才,说到底,家庭条件也并不是十分宽裕,他们竟然会跟陆垚称兄道弟,这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

陆垚见这二位过来,于是说道:“怎么,你们比我来的还要晚一些阿。”

苏辙说道:“我们从寺庙当中

可是徒步过来的,我猜,你一定是家里人用马车给你送过来的吧。”

陆垚点点头,另一边的苏轼说道:“刚才在队伍当中,看到那人的背影十分像你,于是就想着打个招呼确认一下,没想到真是你。”

陆垚笑了笑,接着看了看这二人的打扮。果然,虽说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不过苏轼和苏辙怎么说也是大才子,那苏洵也知道这考试跟平常在城中生活可不一样,所以这两兄弟今天穿的衣服也是全新的,倒是让陆垚有些不习惯了。

“难得看你们也穿得这么得体,这才符合你们才子得身份。”陆垚说道。

苏辙一脸得不情愿,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说道:“是么,可是我怎么看我这身衣服怎么觉得别扭。”

苏轼说道:“唉,我们两个也就这身衣服值几个钱,你看我们带的东西,基本和没带东西没什么两样。”

说完,苏轼和苏辙给陆垚看了看,的确,这俩人准备要带到贡院里面的行李,两个人一人一个布袋,那重量加在一起都不如自己一个袋子沉。

和其他寒门子弟一样,苏轼和苏辙对于陆垚要带进去的东西也是有些惊讶,不过这惊讶程度自然是没有前后排队的人大了,而且,以他们对陆垚的了解,苏轼似乎已经猜到这当中装的是什么东西了。

随后,苏轼走上前来,贴着陆垚的耳朵说了几句。

陆垚连连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就是不知道那里面有没有小厨房阿。”

苏轼说道:“这个应该是有的吧,而且你在厨艺上的名气,只要你提出要求,应该都是会满足你的吧。”

“还好,咱们离得近,到时候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分到一个宿舍去。”苏辙想了想,说道,很显然,他更关心陆垚做出来的美味,自己能不能有机会吃到。

因为人数众多的原因,基本上省试当中的住宿,基本到最后都会是十人左右住在一个房间当中,至于这谁跟谁一个房间,倒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毕竟这方面也没有必要由抽签来决定,那样只会在无形当中增加监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于是最后他们索性让在进入贡院时候前后挨着的几个人到时自动分到一个房间去,这样也省了不少麻烦。

“话虽如此,但是只是不知道,一会儿你的这些东西,让不让带到贡院里面去阿”苏轼想了想,问道。

苏轼问这个问题自然是有根据的,之前说过,为了防止有人替考,在古代也是有准考证这种东西的,也就是浮票。

而除去浮票之外,在进入到贡院之前,还要检查考生的随身行李,甚至于要进行搜身。这么做,自然是要保证考生没有将和考试有关的东西带到这贡院当中来。

一开始的时候,搜身还没有那么严重,可是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搜身也越来越严了,一度出现了必须脱光衣服,散开头发,全身上下严格搜查的情况。当时就有很多读书人表示接受不来,这简直在侮辱我们的人格啊,为啥被你看个精光啊。

后来朝廷也觉得这样做不太礼貌,就改成“给福利”了,说白了就是考试之前你们应该洗个澡以示虔诚,朝廷给你们提供洗浴的场所,然后趁着考生进去洗澡的时候搜查一番。

该说不说,陆垚觉得这个借着考生们洗澡的机会搜查一番的方法还是不错的,毕竟那些寒门子弟们大多数已经有很多时日没有洗澡了,这种方法还是比较可取的。

只是陆垚不知道,自己现在正在经历的这次科举考试,会采取哪一种搜身的方式呢?

本来,一个人排队的时间确实是有些漫长难熬,总觉得这队伍看不到尽头。不过,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出现,倒是打破了陆垚苦闷的情绪,毕竟不管是谁,站在队伍当中,被前后左右的人盯着看来看去都会觉得心里有些不自在。

现在好了,有了苏轼和苏辙的陪伴,陆垚只觉得这队伍行进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自从上次分开后,陆兄你就一直在闭关吧,对于这次科举,可有把握”一番闲聊过后,苏轼也是问了一句。

陆垚摇摇头,他时刻记得,对所有人,都要示弱,即便是苏轼也一样,毕竟苏轼对于这次科举一来十分看重,二来,他应该也是信心满满。

陆垚说道:“还好吧,毕竟就一周的时间,而且,闭关的第一天,还被人打扰了,又去忙活了一些关于新蹴鞠大赛的事情。”

苏辙一听,说道:“关于比赛的事情,不是都已经安排好了么,可是又出了什么变故”

陆垚连忙表示跟他们两个已经定下来的解说员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不过,作为解说员,早晚也是要熟悉每个队伍的教练员的,他们不像裁判员,裁判只要知道教练员是不能下场参加比赛的就可以了,而解说员,在解说比赛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重心,也是要放在教练员身上的,也要对教练做出的战术打法来进行解说和评析。本来陆垚是想着等到科举考试结束之后,找个机会将苏轼苏辙叫到酒中仙来,再跟他们两个说说教练员的事情,不过现在既然他们问起来了,陆垚倒觉得,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告诉他们,而且也可以让他们觉得陆垚并没有太多时间准备科举考试的事情。

不过,为了不影响苏轼和苏辙的考试状态,陆垚自然也没有将关于教练员的二十页文稿都告诉给这二人,他选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些教练员相关的知识告诉给了苏轼和苏辙。自然,尽可能的能让他们听明白,最后,陆垚也是表示,自己整理出来的全面的教练员的文稿,足足有二十页之多。

苏轼苏辙这一听,苏轼连忙说道:“这事情来的仓促,唉

这陈晨和潘文也真是的,怎么赶着你闭关的时候去找你呢。”

陆垚叹息一声,表面上说道:“说的也是,确实是有些耽误我复习功课了。”

不过陆垚心里可是十分感激陈晨和潘文来到陆府找自己商议的,不然不单单是教练员的这个事情,他到现在都可能不知道韩家换人的事情。

苏轼和苏辙这边信以为真,觉得陆垚这家伙就算再怎么天资卓绝,但是这次考试,应该也不会取得一个好的名次,毕竟他已经分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到新蹴鞠大赛上了。

“你们两个呢,这次考试,紧张吗?”陆垚看了看这二人,反问了一句。

苏轼和苏辙连忙摆摆手,试图用笑容掩饰他们内心紧张的情绪,这一切陆垚都看在眼里,所谓看破不说破,他也没有多说。果然,即便是强如苏东坡,在面对这种重大的考试的时候,也不由得会感到紧张阿,陆垚心下这么想着。

三人聊着聊着,终于是能看到贡院的大门了,等到了他们三位的时候,那检查浮票的政府监考人员也是一愣,毕竟,像陆垚一样背着两个大袋子进来的考生这从今天一早到现在,他可是头一个。

不过,这监考人员在门口这里只是检查浮票的,对于随身行李的部分,不归他管。而且,他拿过陆垚的浮票一看,也就明白了面前这人为什么会带这么多东西进到贡院里了。现在汴梁城中,对于陆垚的印象,早就已经不单单是陆家二公子那么简单了,他们对于陆垚的印象,已经多出了一个,新出现的财大气粗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形象。

不过,这话仔细一想倒也没错,在和同龄人相比,陆垚确实已经算是一个富翁了,最关键的是,他的这些钱财,跟他的身份和家世倒是没什么关系,是实打实发展产业建造工厂赚出来的,所以其他人就算看得眼红,也拿陆垚没什么办法。

所以,这监考人员一看陆垚,就知道他为什么带这么多东西进来了,他自然是不知道这两大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不过既然他这么有钱,带五袋子行李过来也是应该的。

通过了检查浮票之后,陆垚跟着苏轼苏辙来到了下一步,那就是,搜身环节。

陆垚十分庆幸,这次的搜身环节并不是让他们大冷天脱下自己的全部衣物,而且,这次搜身是在室外进行的,更多的,就是检查一下考生们随身带的行李里都有什么,而对于贴身的衣物和衣袖,倒是没怎么检查。

苏轼和苏辙很快就通过了搜身环节,不过他们倒是并没有着急离去,而是等着陆垚搜身结束。

于是,陆垚走上前去,那考官一看,这考生竟然带了这么多东西来,于是就问了问陆垚的名字,听到陆垚二字的时候,那人脸上吃惊的神情也就减弱了不少。其实贡院当中的这些考官,有一个算一个,都参加了之前赵祯将他们召集过去确定殿试时间的集体会议,就算在此之前再不认识陆垚,那次会议之后,也是对陆垚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既然是陆垚,监考官想着也就不要太难为他,不过这两袋子行李,还是要检查的。正好,旁边那个监考官刚查完了另一名考生的行李,这边的考官就把他叫了过去,二人合力,两个人一起查看起来了陆垚的行李。

第一个袋子打开,里面装的大多都是衣物,这自然是母亲言氏给陆垚准备的三天的东西。

而第二个袋子打开可不得了,又红又黄又绿的东西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这三样东西,自然就是西红柿、土豆、还有尖椒了。

这如果是换了吃过陆垚做菜的人来看,自然是不会太吃惊,不过这两个监考小官,怎么见过这些东西,于是连忙问起陆垚这是什么。

苏轼此时走了过来,和两位考官解释了起来,说是这三样东西都是可以食用的食材。

其中一个考官见到既然苏大才子都在为陆垚解释,苏轼的话应该是信得过的,不过另外一位考官倒是拿起了一个绿色的尖椒,表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食材。

“这好办。”陆垚一边说着,一边从袋子里拿出另一根小青椒,直接一口咬了下去。

陆垚面不改色,这自然是因为,作为厨艺大师的他,其实已经基本能判断出,自己拿出的这个青椒,应该是不太辣的那种,而适当的辣味可以提高他自己的集中力,正好更能应付一会儿的考试。

那考官见陆垚直接拿了一个青椒吃了下去,这才放心,这东西是用来食用的,而且没有毒,于是也就放陆垚过去了。

“这个不用还给我了,就送给你吧。”陆垚一边朝前走去,一边跟刚才那个考官说道。

那考官点点头,看着手里那根青椒,倒是有些好奇,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味道,而且从刚刚陆垚的表情上,也看不出来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滋味。于是,他将这青椒一分为二,分给了刚才帮忙检查陆垚行李的那个考官。

二人对视一眼,然后将青椒吃了下去。

这一吃可不得了,他们只觉得自己的喉咙燃烧了起来,就像喝了七八十度的白酒一样的感觉,这二人都是不能吃辣的主,这半根青椒下去可是要了小命了,脸涨的通红,二人都是先暂停了搜身环节,找水喝去了。

而陆垚这边呢,则是跟着苏轼苏辙继续朝前走着。苏轼和苏辙其实都已经见过了西红柿和土豆,不过对于辣椒这东西他们也是第一次见,于是陆垚也就跟他们解释了一番。

通过了搜身环节,接着,三人便跟着大部队,跟随考官,找到了自己要居住的宿舍。

果然,大通铺,整个一个房间内算上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十个人居住,确实有些拥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