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六回 舍身伏险救王兄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第六回 舍身伏险救王兄

作者:高适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4

第六回 舍身伏险救王兄

在酒馆,王车向高弼道:“大丈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韩信胯下之辱尚且能忍,装疯岂非易事。”

“参军,我原知淮阴侯韩信原不屑与人比武,保全性命,今慕容翰性命无忧,为何装疯?”

“世侄天下岂有不透风的墙,这慕容霸未死之事也就如今商旅稀少,这宇文都城内,无人探知。若往后天气转暖,南北商旅往来于途,消息必然走漏,到那时慕容翰处境堪忧。”王车见其还有疑虑,接着说:“慕容翰装疯之策迫不得已,且他这样一疯,恶名就会曝于北境。”

高弼转瞬明白了:“这就是,臭名远扬,不可闻。”旋即做出一个捏鼻子的手势,两人暗暗笑。

王车和高弼在宇文都城中盘桓数日,不久城中流传这一个笑谈:伯父杀了侄儿,脑袋受不了,坏掉了。亏得是王公,却也这般疯癫。

众人皆以其为谈资。

在这几日内,高弼和王车在宇文都城已将货物全部卖出,大赚不少。高弼听到此笑谈,心中明了,道:“王车所虑甚有道理,慕容翰此恶名已然遍布北境,寻常之人只当笑谈,我燕国必觉奇怪,派人追查。”

“你可知,慕容翰和当今燕王在庠学念书之际,素喜孙子六韬一类兵书,汉学典籍属此二人最为精通”王车缓缓道,“孙子兵法变化莫测,更兼三十六计简便易用。”

“怪不得王参军说,此事怪异,原来慕容翰疯癫,就是假痴不癫咯。”高弼喜道。

“孺子可教。”王车道,“这几日我观慕容翰之言谈举止虽与常人迥异,然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你可知?”

“参军所言其每日必到各处城门处跪拜乞食,是否?”高弼眨眨眼睛想了想。

“诚然,所见甚明。”王车对高弼不住的赞许,“我观慕容翰必有归国之意,如此,退市闭门趁人少之时,你悬步摇于车头,从其身旁路过,必有回应。”

晚些时候,太阳西斜,这北境的夜来的也分外的早。

只听见叮铃叮铃的步摇声在这空旷的道路上回响。车缓缓的经过了慕容翰的身旁,慕容翰浑身恶臭,污秽不堪,众人纷纷躲避。却见其缓缓爬向那个马车,见状,路上行人啐了一口:“这个不要命的,谁见了谁倒霉。”

只见慕容翰,站起身子,深深凝望马车,长久的不说话,击打着自己的胸膛,向王车点点头。

突然一股清泪从慕容翰眼眶中流出,慕容翰意欲上前,王车对他摇摇头,此二人心中已明了。

缓缓的王车才把马车牵走,骑马上车,王车与高弼相顾无言,车身在夕阳下倒影悠长。

太阳落山了,马车消失在了夜色中。

“启禀我王,北边传来消息。”夤夜,国相封弈携内史高诩,急匆匆的进宫,直趋王宫内室,这慕容家的宫廷虽形制与中原略仿,但毕竟还保留着部落习气,没那么多礼数。走过前朝殿堂,过甬道,便来到内廷。封相掌国事甚久,不必通报守卫就能进王城。

“速速掌灯。”慕容皝忙唤内侍,点亮寝宫的夜灯,“国相,不必拘礼,速速进来。”言罢只见封弈随内侍直趋燕王寝殿。

“启禀我王,王车已回报,慕容翰确有归意,当下谋划最要紧的是如何将慕容翰全身离开宇文部。”高诩不等燕王更衣,急切的就向燕王禀告。

燕王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披了一件狐裘就出来了。

“国相可有主意?”慕容皝问道。

“若派兵营救,毕竟身处敌境,多有不便,若暗中转运,慕容翰身形高大,宇文都城门各处俱有守卫,若逢查验,事毕泄。”封弈看来对此事思虑甚久。

“既如此,若翰兄,能自己策马逃回,甩开追兵,那此事可成。”燕王深思道。

“王上,王车也有此意。”国相回道:“王车此去宇文部多日,据他禀报,慕容翰已在宇文都城装疯卖傻多日,守备之人俱已松懈,其人目前已在宇文都城内可以自由行走,若寻得一匹良马,配以称手兵器,择一良时,相机出逃,此乃万全之际。”

“既如此,那何不快快寻良马,打造称手兵器。”

“启禀我王,良器易得,良马难求。”内史高诩说道,“当今天下,称雄于世莫不如骑兵,而军士所乘之马匹俱受管控,岂不闻,千金易得,良马难求。”

高诩所说在理,自从晋室南迁,失北方马场,虽屡有北伐之举,但止到河南之地,何也?缺少良马。靠运河到淮北已是极限。再往北便是那河北开阔之地,骑兵冲杀,步兵岂能抵挡,故晋室再无染指。

高诩接着说道:“且不闻晋室,居于江南,物资丰盈,然良马确是我北朝万不可交易之物。今我鲜卑三部,俱以骑兵称雄于世,宇文部尤出良马。今若骤然牵一匹良驹入敌国之都,恐早非议,行未成而事已泄。”

“既如此,依卿之意,当如何是好?”燕王焦虑的问道。

“莫不如偷。”高诩暗道。

“我岂不知,马素通人性,非主人者,轻易不肯与之骑,莫如偷者。”燕王懊恼高诩说话草率。

“臣再禀我王,王车多年经商,于这商队之中有一相马者,此人素知马语,通马性。先前因不知其意,未曾告诉我王,今情势危机。臣闻我棘城之内已然有传言,慕容霸未死只落马,王伯父箭下留情之流言。臣恐若迁延时日,商贸频繁,此传闻定会于宇文部内不胫而走,若有旁证,万事皆休。”封弈从旁进言。

“既如此,且让此人速速赶回宇文,若再晚些时日,大事不好。”燕王焦急的问道。

“燕王”国相定了定神,“此人原是反叛慕容仁,帐下辽东相庞鉴的兄长,名为:庞越。因不与其弟同谋,脱离行伍,如今已养马为生。”

“既如此,何不快快请此人,孤只诛灭慕容仁叛乱党羽,余者一概不及。”燕王急道。

“燕王有所不知……”高诩面露难色。

“汝阳侯!”燕王正色道,燕王原是不喜称别人爵位的,此时看高诩欲言又止,心中大为不悦,故以此爵位激他,“事到如今又有何可隐瞒的。”

“大王有所不知。”高诩俯身说道,“恳请大王恕罪,大王平叛慕容仁作乱之时,心下震怒,斩其附于作乱官员多人,其中冤死错杀者,不在少数。”

“幸得高诩从旁劝解,这才制止杀戮。”国相也俯身跪道,“这其中,庞越妻女,因故滞留辽东,连带斩杀。那时庞越幸得王车遮掩,对追查的军士谎称道,是其商队中的马夫。这才幸免遇难。”国相面露难色“今不知其意……”

死寂~~,滴~~,滴~滴~滴~,四更敲过。“当”庭院中的惊鹿敲击了一下岩石,声彻深夜。

内侍突然过来,“大王,王寓紧急求见”。

“快宣。”燕王急切道。

只见王寓风尘仆仆赶来,正欲更衣,燕王急迫,“快快入座,看茶。”

“你族弟王车多日舟车劳顿,我之前说过,你只管照顾好他便是。”高诩不住的埋怨道,“若有急事也不差这一晚。”

“谢高大人,国相的好意。”王寓正了正身说道:“启禀我王,臣之族弟王车,欲携一人,明日即出发,以迎我翰兄归国。”

众人闻之,心中已猜到那一人,但还是迟迟不愿说出口。

许久,国相问道:“你所提那人,岂是庞越?”

“国相此言不差,正是。”王寓正色道,“此人愿效犬马,只为我王之兄长能归国。”

众人心中释怀,但燕王还在思索。

“孤,还有一问,这原是本王之失,莫复还理。我已尽诛其族人,常人心中尚且不满,为何此人愿效犬马?”燕王终于说出心中的疑虑。

“若如此本王欲下罪己之诏,这是孤之失。”

“我王,虚怀引纳,世人归附,诚我燕国之幸。”王寓叩首,再起身道,“我王之兄长,宽厚待人,抚恤士卒,众将士咸于用命。我王可知,先王在时,王之兄长镇守平郭一事。”

“记得。”燕王回忆道,“翰兄,先王宠遇异常,别与诸子。且他有勇略,素性骁果,于这军中人望甚重。他镇守平郭,高句丽数年不敢犯边。”

“我王圣明。”王寓再叩首道,“这庞越原是平郭城中马军教习,平郭城被围之际,与慕容翰并肩力守,死战不退。敌人登城与之奋战之际,身中一刀,情势危机,幸得慕容翰拼死相护,故留得一条性命。”

众人沉默不语,王寓随后又说道:“然其身受重创,力不能执戢,故解甲归田。因其素知马性,以养马驾车为业。幸得不在军中,于当年慕容仁叛乱之际未受胁迫,故苟活到今日。”

“此人可有所求,本王定当满足。”燕王稍定,双手紧紧了狐裘,心知事有转机。

“别无他求,只求我王能允他去接翰兄。另外当年叛乱一事,事情紧急,当中所胁迫者甚多。今国家平稳,百姓安居,期望我王能尽去他们反贼之恶名,流放者悉能归其家,有入贱籍者悉去之。”王寓说完,俯身再拜。

“我燕国有如此忠贞之事,本王却不能用,是本王之失,也是诸位大臣之失。”

“臣恳请我王恕罪。”燕王言罢,只见封弈和高诩两厢跪地。

“诚如斯言,孤原是用法严峻,国人多不自安,今起尽除严法苛政,当以宽宥为要。”

“我王圣明。”三人皆道。

“既如此,高诩,令你速去军械司,命人打造称手之兵器,让王车带去。”

“臣定昼夜不懈,日夜监工。”高诩领命拱手。

“王寓。”

“臣在。”

“那,且请庞越先生,以国士之礼待之,他所请之事……孤,全部予以照准。”燕王,想了想,说道,“若此番幸得其归国,我王城中郎将之职,一并予他,孤愿用一人之心归附,换天下人之心归附。”

“我王天命昭昭,虽日月不能争其辉,虽大海不能容其广,我燕国幸甚。”国相封弈拱手作揖,拜服燕王。

“且慢。”燕王站起,让内侍从寝宫深处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锦盒。

打开锦盒只见一柄外壳包以黄金,刀柄镶嵌七种宝石:玛瑙、瑁玳、青金石……宝刀拔出刀鞘,只见寒光一闪,众人皆惊。

只见燕王双手捧刀,将刀交给王寓,道:“物归原主,我兄应知我意。”

“大王这物。”王寓知道这刀贵重,深恐有失。

燕王紧紧握住他的手,“兄弟阋墙,自古难归,孤诚盼翰兄而归。”

讲完一阵风吹入内庭,这极北的冬天快要过去了,二月的寒风里逐渐有和煦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