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二十回 宇文部再袭燕境

第二十回 宇文部再袭燕境

伏以冬至,一阳始生,万物潜动,所以自古圣帝明王,皆以此日朝万国,观云物,礼之大者,莫逾是时。燕国世奉礼教,循中原王朝五时之礼。那一年的冬至大朝,在燕国王城内文德殿内举行,文德二字彰燕国宣文教之意。

依汉仪,每岁,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五时令,皇帝所服,各随五时之色。

此乃契合农时,承天景命之仪也。现如今那文德殿上也布置帷幔锦帐,一片祥和之气。

今年虽云诸事繁杂,然燕国东平高句丽,南御石赵,国势日彰。自慕容仁之乱以来国内之势日趋稳定,喜见慕容家后辈人才辈出,燕主王心甚慰。加之从南边塞口,渡海而来到燕国避难的汉人渐多。燕国朝廷如今也开始按照中原宫廷的朝仪开始规制。

慕容燕国倾心慕华数十载,如今已蔚为大观。国内庠学、太学鼎盛,文教之声四海远播。

先王慕容廆在时,常常在览政闲暇之时,亲临庠学、太学听之。燕王礼遇至此,国人无不以崇礼为尚,于是路有颂声,礼乐盛行。时人云之:晋室虽殁,然四海之内文教盛者,无复慕容燕国矣。更加之如今的燕王慕容皝作世子之时,便尚经学,善天文,率王族大臣子弟,束修受业,于这礼学诸子百家之事可堪精通。

这日朝会之上只见,内宫也按照中原式样头戴长冠,衣绛领袖缘、中衣、绛缘以行礼,如魏晋之故事。

燕王升座,向众位王族大臣,百官将军说道:“今天下纷扰,四海不宁,晋室南迁,中原板荡。徒我慕容燕国,虽居平州一隅之地,然政清人和,百姓安居。”

只闻燕王接着道:“有赖诸位大臣将军戮力同心,我燕国才能收段部,平高句丽,御石赵。”言罢燕王起身向众人一拱手。

众人皆回礼道:“此全仰赖燕王天威,臣等必将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众人礼毕,却见为首的慕容评出列说道:“王兄远略至此,我燕国之幸。”接着转身向众人言道:“赵国石虎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国势日衰。虽大肆抽丁充实军队,征谷物以充军需,然其四海之内用兵多矣,民之厌战之心甚矣。如今恰逢国内蝗灾爆发,赤地千里,民无余粮,士无余财。果如王兄所见,先发制人,先攻蓟城,烧粮草辎重,夺其民众而还,拓境徒河,于蓟城咫尺之遥。经此一役,石赵必岁逾不敢侵我国。”

“孤也想不到石赵貌似兵盛,却也不堪一击,哈哈。”燕王龙心大悦,自衿之色跃然脸上。

“燕王远略,远迈古今,诸君之中未有过我王者。”慕舆根也上前恭贺道。

“折冲将军想不到也引经据典,看来我鲜卑一族,也尽入汉家文犊之中。”燕王戏谑道。

“大王武功,超越前朝,更兼灿然文治,我燕国文武相济,必能大出于天下。”国相封弈向二位将军,燕王拱手说道,“然赵国,非虽小国,猝然一败未伤其筋骨,且其帐下邓桓、石闵、李农、蒲洪等诸将皆为一时猛将,还望燕王择一精干人员驻守徒河,以防赵国复而来攻。”

“封相老成谋国,所虑不差,石赵毕竟据有十州之地,若其并力北向,恐我国力不能支。”燕王略一沉思,“方今这大争之事,比之春秋之际更甚,必西连凉州张骏,南和成汉,晋室为要。”

皇甫真上前道:“燕王博古通今,远交近攻,使敌首尾难顾,我燕国才能有机可乘。”

燕王点点头,忽又说道:“话虽如此,然各国皆希望将祸水引向他国,我燕国只有自守国境,石赵无法吞并,他国见无利可图,方能助我。今我燕之南境已拓至徒河,我燕国众将中,何人能领此这守城重任。”

闻听徒河,慕容翰出列道:“启禀燕王,臣在先王之时,便已驻守徒河,所辖城防,守备,皆了如指掌。下臣恳请复入徒河,为我燕国南部屏障。”

“徒河、先王。”慕容皝自言自语道,黯然神伤,若有所思,“翰兄,此等之事,不必亲往。”燕王端正了身子道,“翰兄于这平高句丽之役劳苦功高,孤与兄还未来得及共叙孝悌。”

“燕王..”慕容翰一时语塞。

燕王只对侍从言道:“翰兄不必多言,来人赐座。”

须臾之间,却见慕容霸出列,道:“儿臣愿往。”

燕王望着霸儿,眼中满是甚为欣喜。这几年里,伐宇文,灭段部,攻高句丽,所当先者,乃霸儿,慕容皝心中无限的期许。

却见阳鹜上前说道:“平狄将军,其心可嘉,惟其如此,择人更要所当其任。”

“不错,阳士秋所言,正是孤之所想。”霸儿不解的看着父王,却见燕王缓缓的说道,“善攻者,敌不其所守。善守者,敌不其所攻。这防守之事也是大任,霸儿冲锋在前,所当者乃万夫不当之勇,唯其如此,为父要将你这利刃用在这军锋之上。”

“大王,诚如是言,我燕国之中素有一善守之将。”言至此,却见燕王对着阳鹜也相视一笑。只见世子慕容儁出列道:“父王,列位臣工,想必该是此人:御难将军,悦绾。”

阳鹜向世子作揖,喜道:“世子知人善任,我燕国之幸。”

“世子所言甚是,悦绾将军素有善守之名。”慕容恪也说道,“先者石虎以李农为征东将军,镇守令支,率三万与征北大将军张举攻我燕国之凡城。父王以榼卢城大悦绾为御难将军,授兵一千,使守凡城。当此之时,贼兵气盛,众军士皆有怯意。”

燕王望向慕容翰,略带骄傲的说道:“翰兄,你看如今燕国之中,文臣武将辈出,已非先王时能比,孤与翰兄兄可运筹帷幄,不必亲冒矢石。”

“臣这几日在都中,看到的燕国之繁盛比之旧日胜过百倍,这皆赖燕王之功。”说完起身向燕王躬身致意道。

只见常侍皇甫真接着上前说道:“恪公子所言诚然是也,当时情势危矣,将吏皆恐,欲弃城逃走。独悦绾喊道:“受命御寇,死生以之。且凭城坚守,一可敌百,有敢妄言惑众者斩!”只见他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赵兵竟在旬月间,久攻不下。石虎恐国内生变,不得已退兵。”

燕王赞许的点点头,望着堂下王儿、众将,燕国朝堂齐心和睦,度才任用,文臣武将,各按其职,燕国可期。

燕王又看了眼世子慕容儁,心想此儿虽颇为阴郁,甚无军功。可近年来世子几次建言颇有见地,所荐臣子也才当其职,可见其善任之能也日进。想到此,燕王心中觉得,为君者不止于冲锋陷阵战场厮杀,若能居庙堂之上,运筹帷幄之中也何尝不是一件要事。只是目前燕王春秋鼎盛,世子虽立,然如今天下纷争,这燕王之位到底传于何人之手,燕王还是意犹未定。

只见燕王缓缓说道:“世子向来监国,于这朝中列位文臣武将皆能量才适用,孤心甚慰。”

“父王过誉了,儿臣不敢掩父王之光芒,只愿能为父王分忧。”世子俯身应对。

渐渐的燕王收敛了情绪,说道:“今乃立冬大节,中原的百姓想来作息皆应农时,今我燕国也开始承袭中原礼制。此时应为息兵休整,整饬农具,休养生息之际,但有人偏要找我们麻烦。”于是命人传阅边关奏报。

众臣将士竞相阅之,原来又是来自榆阴、安晋两座接壤宇文部的边城奏报。

大意为:入冬以后,宇文逸豆归,派遣其国中臣子,率兵四出劫掠。如今燕国边地城池整饬一新,城墙高耸,加之冬收已过,一无所得。宇文部人皆粗鄙,甚无礼教,只是不断的叫骂,边城守将不胜其烦,只恐兵少,望燕王速遣大军,一举荡平。

“燕王,宇文部落其势不足忧,唯我燕国边民民心不定,还望派一精干武将前去召抚。不使我守军轻动为要。”慕容翰久居宇文素知其部落素无远谋,却见其又说道,“攻灭宇文部,易如拾芥,然今燕国大军新平,好不容易熬到这冬歇之际,还望来年开春之事大军方动。”

燕王也首肯,道:“翰兄之意,果深谋远虑,诚如是也。况如今我燕国新败赵军,据斥候密报,之前逃亡赵国的段部残余,段勤等正在宇文,意欲结石赵、宇文两家之盟。若果攻之,恐两者并力而向,我军攻伐难矣。”

却见燕王,又收拢情绪说道:“然我朝中大臣中有谁可代孤巡狩,镇抚守军,不使其妄动。”

堂下众将犹豫,镇而不征,统而不打,确实憋屈难受。燕国如今虽礼教日盛,然慕容家慨然豪迈之情未变,跃马疆场,纵横驰骋之志也未变,非是畏死,止功名不彰罢了。若是此战为出击宇文部,想必诸将定奋勇争先。

慕容翰见众议迟迟不决,起身向燕王禀道:“微臣愿效犬马。”

“翰兄,此等之事,不必亲往,留于都城之内为孤谋划亦可,所赖者更胜领兵。”燕王挥手,慕容翰观燕王情势,这一次断不会让其领兵。只见慕容翰无奈,只得又坐下。

终于一人从队列之后站出来,却见是广威将军慕容军。

只见其迈步朝堂中央,向众位大臣、王公拱手,向燕王伏拜道:“承蒙王兄不弃,微臣复归燕国之后,忝列其位。然终日无所事事,竞有廉颇老矣之感。若我燕国朝堂之上果意无人愿领此任,下臣愿往。”

那慕容军者,说来也是慕容皝的一块心病。其为慕容皝同母之弟,早年向来和他无间。然多年前慕容仁之乱,汶城之战时,燕军大败。慕容军、慕容幼、慕容稚皆被慕容仁所俘获,仁念及兄弟之情,未与加害,还令其掌兵。

其后,燕主与慕容仁混战多年。想当年渡海踏冰之时,慕容评率军直扑平郭城之际,幸得慕容军率部复归燕军,为大军打开缺口,即而得以一战而胜之,平定慕容仁之乱。

然其叛而复归之举,惹得慕容仁暴怒,当即杀掉慕容幼、慕容稚。归国之后,慕容皝对慕容军当年之事再也不发一言,只恢复他当年的广威将军之名,做一名空头将军罢了,不再让他领军。于这军国大事也只常常列席旁听,虽在壮年,却日见其养老之态。

燕王见慕容军出列,先是一怔狐疑,后复为欣喜,道:“军弟可堪其任,想来你也要为我们慕容家多做点事了。”燕王转首就对侍者说道,“命慕容军持燕王节仗,督导边民,见杖如见君。”

慕容军跪身领命。

于这军政之事结束了,余下便为内政、农事、民政一类之事。各部臣工、太守如无意外,尽入朝中汇报。

到底燕国国小民稀,这冬至大朝只这一日就结束了,日落时分,众臣尽皆散去。

当日,晚间时分,却见那慕容评和遣慕容军两人,往都城酒肆之中一处隐蔽角落居所处赶去。那酒店掌柜见此二人前来,往后院之中走去,打开壁橱中的一道格栅。忽一楼梯通往二楼一处阁楼,凭栏远眺,却见王城和大街两侧的行人尽收眼底,于外面却不见窗户人影。

那两人缓步上去,掌柜随即关闭壁橱,没有一丝痕迹。此二人缓步上前,却见阁楼之处有一人正端坐于案边。此时灯色昏暗,看不见其人相貌,只是那烛火侧映其脸庞,有些许冷峻之色,半明半暗,令人有点害怕。

却见慕容评俯身拜道:“禀世子,慕容军前来。”

世子慕容儁,抬起头来,道:“二位叔叔夤夜来此,辛苦。”

世子甚少言语,每次说话总有冷冷之感,却转过头去向慕容军说道:“军叔叔这次又能领军,我燕国复添一员战将,可喜可贺。”

“世子过誉,燕王不杀下臣,已是再造之恩,如今承蒙不弃。臣定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说罢俯身拜下。

“唉,军弟此言差矣。如今慕容仁已灭,建威将军慕容翰,大王多有芥蒂,军弟此举恰逢其时。”慕容评在一旁说道,“这次出镇边城,务必全歼敌军,方能在军中立稳脚跟。”

“下臣谢军师将军保举,若非当年指条明路,恐不复着燕国衣冠矣。然微臣只有一虑,燕王只说固守便可,如此贸然出击是否不可?”慕容军到底还是犹豫不决,慕容评所说与燕王不同,想来到底是听燕王的还是慕容评。

“军叔叔,此事评叔叔已将谋划告知于我,此战乃是你扬威之战。若换作旁人,定以大王之言为命,然军叔叔不同,自那慕容仁之乱平定以来,叔叔复归燕国已是多少年了?如今连慕容霸也独掌一军,你是他叔叔,难道就如此枯坐于府中,做一老翁度过余生吗?”

见慕容军还在犹豫,那慕容评接过世子的话茬,道:“你放心,燕王若说起来,我必替你转圜,岂有建功受罚之理?更何况,如今之事也是扬我燕**威之幸事,更是将军重新掌军的大好时机,此中得失还望军弟详知。”

却见慕容军稍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向慕容评,世子拱手作揖道:“将军,世子之意我已知晓,此战我定身先士卒,不负二人之托,斩敌将于马下,扬我军之威。”

“既如此,甚好,军叔叔于这几日就要出镇远戍,诸事繁忙,我就不久留了。”言谈间,世子示意慕容评送客。

慕容评知世子之意,缓缓起身,送慕容军离开此处,过来一会儿又返回进来,继续和世子说道:“世子,叔叔我这次已探知这次领兵的乃宇文部的国相莫浅浑。”

“评叔这是何意?”世子缓缓抬起头看着他。

“是是是,世子不知,休怪。是我与之暗通款曲,于我燕**中之盐铁物资,暗中贩卖获以厚利,这一次,我们不得不借慕容军之手除之。”

“叔叔做事,向来莽撞。上次擅杀崔益之事,我一力担保,父王已经不追究,实属万幸,这一次若知道你再暗通宇文。”世子端正起身子说道,“休怪我到时割袍断义,不留情面。”

“世子,说的对。我已暗中让宋该修书给莫浅浑,只道这次是我燕国大军例行驻守,让他安心便是。至于那慕容军,我定叫他拼死追杀。”

“评叔叔,此中之事,汝自决,吾未曾知。”

嗖,风吹灭蜡烛,今夜残月高悬,云遮尾、箕二星,兵戈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