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第十八回 晋帝暗许封燕王

第十八回 晋帝暗许封燕王

这晋廷虽居建康,但把持朝政的多数还为北方中原世族。近年来,内乱平定,兵革消弭,国中逐渐安定下来,这建康城内也多大兴土木。

这晋室为表不忘故国,这皇城也是按照洛阳故都的形制建造的。不仅“前朝后寝”,“五门三朝”,“左祖右社”的形制一如旧例,就连雕刻花纹,斗拱也尽按旧制。

然时过境迁,毕竟与中原不同,一者,清谈玄学与释门结合,日益繁盛。

“南朝四百八十寺,”建康城中,浮屠佛塔林立,有道是:“层叠窣堵波、阁楼密檐和宝座”。这建康城中的宝塔却如恒河沙数,不可计数。

二者,中原侨族侨置郡县遍布周边,如石头城、东府、西州、冶城、越城、白下、新林、丹阳郡等俱在周边,已没有那中原规整的里坊规制。

风吹拂铜铃,香炉烟气飘渺。只见中常侍彧弘随祈福的僧人进入皇城。一入内廷,却见晋帝躺在卧榻上熏药休息。

国势维艰,那晋帝虽未到而立之年,却也暮气沉沉,体弱多病。

这晋成帝也算南渡之后,少有的振作之帝。但他幼年登基,先天不足。早在潜邸之时便经王敦之乱,登基后又历苏峻、祖约之乱,忧惧焦虑,几乎没有一天安稳日子。现在外乱虽已平,然国中大臣如王导、庾亮等皆权势熏天。他们虽也为称得上是忠贞之士,然毕竟掌握废立大权,这晋帝也一直在帝位上战战兢兢。

如今王导仙逝,庾亮又殁,这晋帝忽然尝到了人君的滋味。便不顾自身病体,日日享乐于床笫之欢,留恋于妇人之中,身体渐渐掏空,竞也有末世之像。

这彧弘一直是晋帝亲近之人,看到晋帝如此,心中焦虑。试了各种汤药也不起作用,想到如今南北王朝之中,僧众有异能者甚多。如那石赵名僧佛图澄,深受石虎器重,皆言有未仆先知之能事。彧弘便也召来建康僧众,为晋帝祈福。

听闻彧弘前来,晋帝微睁眼睛,脸露欣喜之色。如今外朝众臣中轻晋室者不少,只这内朝侍从中有不少是潜邸旧人,晋帝引为亲人。

“来人,奉茶。”只见晋帝缓缓起身,左右侍女服侍起穿戴常服,梳洗完毕,引至案边。各奉茶,两厢坐定,说道,“卿前来,想必为燕使游说之。”

“陛下,明察秋毫,诚然是也。”只见那彧弘端正其身,说道,“今晨得到消息,慕容镇军已平高句丽,今之辽东已无人能与其抗衡者,只余南部石赵尔。”

“如爱卿之意,我晋室必欲拉拢慕容氏,以为己用。”只见那晋帝褪去朝堂上的庄重,在这内室之中只穿着杂服,罩以纱袍,头上只着黑介帻。那五梁进贤冠、通天冠、那十二珠冕旈等却置于旁侧。

平时端坐在大殿之上,隔着冕旈,颇有神秘威仪之感。如今却是圣颜得见,没了往日的威容,确如邻家公子一般,却见那一团团暗气在脸上。那晋帝司马衍慵懒的坐在蒲团之上,依靠在凭几,似睡似醒搬听着。

“陛下,燕国远籍千里,诚难制也。且石赵屡侵我国”彧弘喝了一下杯中茶,说道,“今外朝臣中,虽言未有异姓封王者。然今中原丧乱,羯胡并起,未曾听闻有奉我晋室者。独这慕容镇军父子,列为晋臣,已历三代,其心诚也。”

“彧常侍。”晋帝缓缓直其身子,加重语气说道,“其先祖慕容廆也曾反复,原先欲灭扶余,被我武帝朝之东夷校尉何龛击败,不得已才上表归附。”

只见彧弘不言语,缓缓看了一下窗外月色,这几日的建康城却老是阴沉,乌云蔽月,月光忽明忽暗。只见他回头说道:“太康朝如日出之光,泰山江海皆不能仰视。我朝如遮云之月,虽萤火也能较其光。臣失言,望陛下恕罪。”彧弘离案叩首。

“北不复克中原,西不能灭成汉,国势维艰。”晋帝叹了一口气,“彧常侍,你且起身。若有那燕国牵制那石赵也是好事,免得我江南之地再失。”那晋帝又坐了一会儿,缓缓的起身,突然正声说道:“国无良将,若有祖士稚、刘越石在,决不使贼如此气盛。也罢,我晋室帝号,看来也能在这辽东之地做一回主了。打压打压下朝中众臣也是好的。”

晋成帝打起精神说道:“朕原意,想平定王敦之乱之后,清查户口,力行土断。奈何世族势力盛大,内侍来报,颇多不利啊。”

彧弘见此忙道:“陛下,只要一力振作,臣毕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彧常侍,你有此心朕心甚慰,只怕朕实在有心无力。”说完晋成帝只不住的咳嗽。

彧弘忙向前意欲搀扶晋成帝,晋成帝只摆摆手道:“何充最近推荐了亢龙桓氏,桓温此人颇有才干。土断之事只能交于后来人了。”

彧弘劝慰道:“陛下春秋鼎盛,我晋室定能克复中原,还都洛阳啊。”

言语间,却见内庭总管进来向晋帝旁边耳语,言罢退出内室。

“彧常侍,朕猜,明日的大朝之上,燕王求封之事或可行之。”晋帝微微一笑道,“朕已从那驿丞那儿得密报,燕王书信已到,燕使已去庾冰府中,看其神色,颇为愉悦,相必此封可行。”

“陛下谋划深远,微臣佩服。”彧弘再向晋帝拜服。

远处的佛堂中僧人在念经敲木鱼,叮叮当当作响,风吹拂着铜铃,晋帝不多时就有鼾声,再见时已经睡着了。彧弘躬身退却,静静的退出内宫。

那一晚,刘翔携燕王慕容皝的书信和鞠运又到庾冰的府上。

却见那庾府大门紧闭,刘翔左拍右敲,就是不见有人出来开门。不多久从旁处一偏门中出来一门童,只说道:“我家大人今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来日再见。”

“刘大人,好生怪异,白天还语言深切,神色无常,怎么到了晚上却忽然病了。”鞠运不解。

“原是在下唐突了,我原听说明日乃逢初一的大朝会的。”刘翔见那门童没有反应,心中已渐明了,说道,“朝中一品大员如:中书监,尚书令,司徒司空者尽皆上朝,现如今庾中书监抱病在家,可否已上表告假?”

那门童原是,府中掌事,为了打发燕使走,随便支出去的。那人也不曾想那么多,便说道:“在下未曾听说明日庾大人向朝廷告假。”

鞠运随刘翔身边多年,此中事他已明了,忽的向前想和那个门童辩个究竟,却见刘翔长臂一挡,让鞠运退后,让他再与那门童交涉。

“在下有记药方,可保你家大人立时痊愈,烦请再通报一下。”说着,刘翔拿出燕王写给庾冰的书信,递给那门童,说道,“此方务必让你家大人亲启,于旁人万不可提及。若旁人看了就失效了。”

“这天下竟有如此奇怪的药方。”那门童紧握书信之封口,向此二人告退,便从偏门往府中去了。

“刘大人,此信之功效堪比灵丹妙药?”鞠运不解。

“庾冰之病在此。”刘翔指了指他的胸口,“若非燕王,此方难成。你且等着,不出半个时辰定会有人延请我们进去。”

到底是刘翔所料不差,不多时一掌事老奴携那门童打开大门站于两旁,双手奉迎,“请。”

只见庾冰已端坐在内室案后,左右侍者婢女立于两旁,待那两人坐定,各奉其茶,整理完毕。庾冰向府中掌事使了一个眼色,那人明白,领下人并自己尽皆退下,那茶室之中只留那三人。三人坐定,只见庾冰神色严峻,嘴角抽搐,可见其余怒未消。

未等那刘翔二人开口,庾冰率先发问道:“你主燕王斥责我谈恋权柄,甚尔诬我兄长轻辱边将酿成苏峻祖约之祸。”庾冰脸色暗沉,恶狠狠的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谁可知你们燕主可有自立之心。燕王之后,称帝止一步之遥。”

刘翔不动声色,缓缓举起手中茶杯,轻珉一口,说道:“庾中书病好多了,此方甚灵。”言罢忽尔笑了起来。

庾冰听此神态意欲发作,但此夜深人静之际,唯恐隔墙有耳,故压住怒火,说道:“刘使莫要说笑,有话明说。”

“若要自立,晋室又能该当如何?”刘翔昂身向北拱手道,“燕王与庾大人俱名位殊班。方今四海有倒悬之急,中州有羯赵之据。汉族百姓家园屠戮,流民有复仇之志。为何你们这些南渡世族却安枕逍遥,雅谈卒岁邪?”刘翔言辞激切,若放作平时,庾冰岂被旁人这样说过,但如今之情势,倒也真切,世族迁居江南之后渐失雄心,祖逖之后将无雄心,兵无战意,只想守着这江南一隅之地。

刘翔见庾冰甚无反应,已知其心下已暗暗赞同,便继续说道:“我主慕容皝,原是受过先帝列将之授,以数郡之地,尚欲并吞强虏,不畏强暴。与敌交锋接刃,兵势不懈。现如今我燕国乃仓有余粟,敌人日畏,国境日广,已有王者之威,堂堂之势,岂可是当年慕容廆之时可比。”刘翔说罢,渐松其身,忽的风吹窗开。那秋夜的风有些凛冽,直吹得峨冠博带的刘翔袴褶翻飞,革带飞舞。一侍者赶紧把内室的窗户关上,退出。

刘翔屈身坐下,只看着那案上的博山炉上的烟雾升腾,不觉失神。

“燕使所言诚然是也。”庾冰兀自依靠在蒲团地板之上,已无神采,只道,“你也知道,故例非异姓不得封王者,此皆乱臣贼子的前兆啊,非我不属意如此,奈何朝臣皆不同意。”

“哈哈,公之病在此,看来是天下皆被汉高祖白马之盟所误。”刘翔说道,“纵观史传,未尝不有权势滔天之外戚母族,执权乱朝。先是有殊世之荣,后荣**死。为何不求一土以自封,若退为藩国,如齐,陈之拱卫周王室,可乎?庾大人蒙兄长庾亮之余荫,升任中书监,领骠骑大将军之衔,若难孚人望,恐众臣非议。”

那庾冰看过燕王手书,原也知道有此谋划的,但从刘使口中说出,感觉大为不同,便也倾身相听。

只看那刘翔继续为其谋划道:“庾大人乃当今天子的舅舅,现如今已是总据枢机,位极人臣。倘若燕王得封,诚必感怀明公的仁德。”刘翔看看了周围一圈,小声说道,“如此朝外也有援。若大人功就事举,必享申伯之名,如或不立,将不免重蹈梁翼、窦宪的覆辙。这样进退有据,也为万全之策。”

言罢刘翔似也意犹未尽,“五马渡江,幸得琅琊王司马睿出镇江东,这司马家才有孤枝余脉尚存。若非如此,恐无晋室矣。”刘翔见庾冰沉默不语,心中大定,便道,“即使天子的舅舅贤明如穰侯、王凤等,也会被人说是有二心。何况如今成帝暗弱,不能自立,内惑艳妻。想那汉武帝少时,事事取决于其舅舅田蚡,而后天子自立,却夺爵削地。庾大人不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后世子孙谋划不是?”

庾冰终于说到:“我意如此,然朝中大臣如:何充,诸葛恢等,我有此意,然诸卿之意却为之奈何?”

“庾大人少忧,燕王手书两份,一份与汝,一份与晋帝,想必那晋帝原意是欲封燕王的,今若大人首倡其封,朝臣之中定然唯大人马首是瞻。晋帝顺水推舟,此事可成矣。”刘翔,停顿了一下,“大人之弟,出镇荆州,如扼晋室咽喉,大人属意,众臣谁敢不服?”

“亏的燕国如此看重我,主弱臣强,我之幸邪?祸邪?”庾冰轻叹一口,“世族豪强,九品中正。那晋帝名为天子,实际也是世族大家的共主,河内司马氏。”庾冰言语中已带轻薄之意,河内司马氏,就是当今天子的郡望。

庾冰又道,“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颖川庾氏。这天下人皆知“王与马,共天下。”

若论家世,庾氏虽为大家,但毕竟不是第一流的世族大家。这王敦之乱,王导作为兄长竟未受牵连。日后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辅佐三代晋帝。这一串串的官衔与其说他是公忠体国,倒不如说是晋国权柄尽归一人,这晋帝是谁?于他何干。若为晋帝,岂无有王阿龙之佐。

庾冰想到至此,这个燕王为虚名尔,不动我世族大家,于此何干。

鞠运在一旁坐着,见他二人语毕,也插嘴说道:“臣闻,在先朝明帝之时,帝问司徒王导前世何以得天下,王导乃陈述晋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的事例来告诉皇帝。只见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这晋室得国如此,此乃天道。”

鞠运此言,庾冰听之不觉大为感慨,晋室固疾由来已久,现如今四海纷乱,也不怪得燕主有如此之心。

“燕使之意我已明,既如此明日朝会我首倡其封,成与不成尽皆天命”。庾冰感慨,命人扶身离去。

刘翔和鞠运那两人起身拱手相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