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 前言

五胡十六国之燕鸣初啼 前言

作者:高适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4

前言

“东胡别种据幽燕,为北为南近百年。大单于始慕容廆,子皝孙儁并豪贤。”

——郭之奇

这时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礼部尚书,郭之奇感怀五胡十六国国时期,五燕政权慕容家的诗文。

自古国破难以复兴,南明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作为当世南明重臣,实际的宰相,感怀一个五胡十六国中的一个胡人:慕容廆,却是鲜见。

但细细详究其背景,我们会发现这个慕容廆和其背后的慕容燕国,的确不简单!

中古之前虽有“少康复国”,“光武中兴”。然一则:年代久远,史籍语焉不详,真伪难考,二则非主上失德,王莽所篡,疏枝皇族一奋起便能延续汉室。中国历史上屡屡建国,灭国,复国,又灭国,再复国,延续百载不灭者,唯慕容家的五燕政权。

从偏居一隅的辽东蕞尔小邦,到一举入住中原,前燕政权,历四世君王,享国八十五年,疆域极盛之时,“南至汝颖,东尽青齐,西抵崤黾,北守云中”,虽为割据政权,亦曾有一统中原之实力,曾经为当时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大国。

“北乔峰,南慕容”世人知道“慕容”这个姓氏大抵是从金庸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的人物慕容复身上的事迹得来的。

与最后慕容复的复国大业黄粱一梦相比,前燕在灭亡十四年之后,有一个人破千难万险,历百转千回,率领自己的部族,一路向东,回归故土,拓地千里,扫平内乱,在花甲之即,再一次登基称帝,完全恢复父辈慕容家的疆域,中兴燕国,是为后燕。这个国家的开创之主就是慕容廆的孙子,慕容垂。

这部《燕鸣初啼》就是以慕容垂(少年名为慕容霸)为主线,从其十三岁第一次领兵作战,大破宇文;随父亲出征,攻灭高句丽;镇守徒河,敌国不敢来犯;南征北战,南下进攻羯人赵国,为前锋大将,所克无往而不胜。

人生的前半段虽屡屡为燕国立下汗马功劳,然终为其兄长慕容儁所忌。慕容儁登基称帝,获封吴王,仅为侍中;终慕容儁一生,遣慕容垂到代北,幽平之地平乱,屡屡调遣,不使其久掌兵权。先前慕容垂原本名为慕容霸,其名字中的‘霸’字,终被燕王所妒忌,借故令其改名为慕容垂。在燕王死前,借“巫蛊”之事,拷问其妻段先,段先为段部鲜卑段末波之女,性冷高洁,终不愿诬陷慕容垂,后死在狱中。燕王又逼令皇后之妹可足浑氏继慕容垂之正室,其猜忌之心,可见一斑。

在慕容儁驾崩之后,其子慕容暐登基。慕容垂的兄长慕容恪为托孤重臣,任太宰一职。其人一向赏识慕容垂,慕容垂在这个时期略地河南,攻陷洛阳,威名显赫,按功加封都督荆、扬、等十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有兄长慕容恪的赏识,慕容垂确是如鱼得水。

可惜好景不长,在慕容恪死后,慕容暐延续了其父皇对慕容垂的猜忌,召入回都,仅为闲职,一生的抱负无处伸展。

在前燕末年,朝政混乱,同为辅政大臣的慕容评软弱无能,卖官鬻爵,聚拢财货。在桓温北伐之际不能退地,谏言燕主避居辽东,返回慕容家族的发祥之地,中原大好河山拱手相让。

当此之时,慕容垂不避讳群臣非议,领军迎击桓温,终为枋头大捷,稳定了前燕局势。

可惜射向英雄的刀剑总不是来自于阵前,更多的来自身后,枋头大捷功高震主,慕容评等加紧迫害慕容垂,使得慕容垂不得不避祸于前秦。

原本前秦忌惮,慕容垂之威名,不敢发兵攻打前燕。前秦皇帝苻坚闻慕容垂来降,亲自迎接。以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可谓一人而撬动一国。

但是前秦的丞相王猛发觉慕容垂非池中之物,谏言苻坚要除掉慕容垂。苻坚爱惜慕容垂其才,不忍心杀之。于是王猛祭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阳谋,“金刀计”。此计一度引得慕容垂险些被杀,但是王猛还是低估了苻坚的爱才之心,慕容垂幸免于难,但是却使得慕容垂的爱子慕容麟,死在他国。这也为慕容氏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在前秦期间,慕容垂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即使在自己祖国被前秦灭亡之后已然不失为一个臣子的本分。

随着王猛的去世,苻坚的前秦浑中原于一,只余东南半壁晋室犹存,为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苻坚不顾王猛死前的忠告,群臣的劝阻,发动淝水之战。

百万大军灰飞烟灭,只留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

在前秦帝国分崩离析之际,慕容垂带着他的部族,妻儿,以招抚河北之地为名脱离了苻坚的掌控。从此如蛟龙入海,不可遏制。击败前秦镇守邺城的守将苻丕,击溃刘牢之北伐,剿灭丁零人的叛乱,在前秦的躯体上,重新建立燕国,是为后燕,慕容垂也登基称帝,是为燕武成帝。他的后燕疆域国力几和父辈建立的前燕一样,而达成这一切的慕容垂此时已经年逾六十,上苍给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在最后为了给其慕容令的同母弟,太子慕容宝立威。未亲自上阵,可惜太子带着后燕的三十万大军,在参合陂之地惨败,燕国的国势急转直下。挽大厦将倾之际,慕容垂于七十岁高龄之际不得不亲自上阵,击败北魏,回师途中吐血而亡。

纵观他的一生,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未逢败绩,可谓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战神!其身上笼罩的神迹,让我不得不对他割舍不下。

同时这段历史,也是五胡十六国中异彩斑斓的历史,是跌宕起伏的历史,也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历史,形形色色的人物层出不穷。

虽然主线是慕容垂,然其中人物之繁杂,国家更迭之频繁,战争之惨烈也尽可能穷尽我之笔力,给读者进行呈现。除开燕国慕容家的群像以外,同一时期的石虎、冉闵、苻坚、王猛、桓温、谢安,各色人物如恒河沙数,散布在这个系列中;前燕、后赵、前秦、后燕、后秦、东晋、拓跋魏国,各色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襄国之战、廉台之战、邺城之战、枋头之战、秦灭燕之战、淝水之战、参合陂之战,一幕幕惨烈的刀与火的碰撞在华夏大地上点燃。

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奇智诡谲交汇的时代,也是我华夏民族,不断碰撞融合奋发向前的时代。

每每开卷之时,纵览史籍总被那些兄弟阋墙所捶胸顿足,被手足相残所掩卷叹息,但已被那些智勇之士所感佩,也被那些足智多谋所拍案叫好。但史料就是这样,每每探寻其事件的背后真想,抑或是是语焉不详费力遮掩,抑或是前后矛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小说为了解构历史,推进剧情,刻画人物,吸引读者的需要,在保留基本历史史实和事件脉络的同时也在创作中引入一些虚构的人物,对话,剧情。

历史总是隔了一层时代的迷雾,让后世的人难以探寻事件的本质,或许他本身就是这个模样。

《燕鸣初啼》虽然主线是慕容垂的燕国,但远期也想发散为一个民族,鲜卑族,不断南下迁徙,进驻中原,乃至后面的拓跋氏北魏,宇文氏的北周,的一部鲜卑奋斗历程的开篇之作。

慕容、拓跋、宇文、这三个鲜卑民族一脉相承,无不是踏着历代鲜卑先民南下的足迹,延续着与我华夏民族大融合大碰撞的历史进程,最后使鲜卑这个民族整体融入到我们华夏民族血脉里的一个历史长征。

鲜卑民族以草原民族的雄浑壮阔之雄力注入我华夏悠远流长的诗书礼教之中,开启我华夏最包容开放,意气昂扬盛世的序章。

魏晋之后,九品中正制以后,世族大家腐化堕落,晋武帝太康年间,世族骄奢,终于酿成“八王之乱”。

皇族倾轧之际,各王斗争你死我活,为求胜利,引胡人部族武装进入中原,局势遂一发不可收拾,终成“五胡乱华”的惨剧。晋室偏居江南,中原成为各族混战的战场。

然而在燕山之北,辽河附近的平州之地,却有一片乐土。时有童谣唱道:“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说的就是辽东慕容家。

然而当时在辽东,慕容家的形势却远非后世那般气吞山河。那时的辽东鲜卑族分为三个部分。慕容,宇文,段部,在这三个部族之中,慕容家实力最弱,又逢慕容仁之乱,形势几如危如累卵,然何以短短十几年奋起,扫平其余两部,一统辽东,入住中原?

“勤王杖以”,“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

奉晋室正朔,吸收中原流民,特别是汉人士族之中有才学之士,进入慕容廆的幕府,引为股肱。由于人才的加持,加之君主的广纳谏言,国内政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吞并其余两部,为南下中原打下坚实的根基。

这时鲜卑第一次主动汉化,融入华夏民族的尝试,在一百年后,一个更深刻的汉化历程将在鲜卑民族另一位杰出的领袖拓跋宏(元宏)的领导下展开。最后在北周宇文氏的领导下以府兵制的制度创新,历经三百余年终于消除胡汉之别,最后一个崭新的国家:隋朝,结束这三百年的中华乱世,下启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

“元魏开疆及冀北,龙城君适野谁怜。夏变于夷终若此,何人复继徙戎篇。”

以夏便夷终究不会,因为中华的历史长河正是无数民族的交融并蓄才延绵至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