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三十九章 劝谏杨广

天下安康 第三十九章 劝谏杨广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三十九章 劝谏杨广

黄明远到了排云殿,随驾的文武大臣早都云集此处,人流攒动,人声鼎沸。等级高的都进入殿中与杨广相见,等级不够的纷纷挤在殿前打探消息。今日的乱子起的突然,声势也大,真把众人吓了一跳。

众人着急着张望局面,更想知道这天子到底死没死。

众人看到黄明远到来,纷纷围了上来,呼啦啦一片,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天子的状况。黄明远隔开人群,对众人说道:“今日之事,用不了多久天子必会下诏告示天下,诸位同僚围在这里也没有意义,还是请回吧。”

说完,黄明远也不顾众人地惊诧,便进入殿中,他是打定主意做个锯嘴葫芦。

此时正在殿中的杨广听到黄明远到来的消息,亲自出殿来迎,黄明远刚要跪拜,杨广就立刻上前把黄明远拉起身来。

“今日局势危急之处,孤心中亦忧心忡忡,今日能这么快结束纷乱,多亏明远矣。”

黄明远乃说道:“是储君洪福齐天,天佑大隋。杨俨些许跳梁小丑,蝇营狗苟,不过是疥癞之患,明远只是尽本分而已。”

杨广正喜欢黄明远不居功的态度,他素来不喜欢别人压他一头,更不喜欢别人对其态度不恭。黄明远如此知晓分寸,才是荣宠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人亲密,因此杨广如闲聊一般问道:“听说杨俨死了?”

“回储君,武陵郡王被柳述所杀,尸体已经被搬到校场,等待处置。”

杨广听了杨俨已死,恶气犹不得出,乃恶狠狠地说道:“如此狗贼子,罪该万死,死不足惜啊。”杨广现在是深恨杨勇父子,父亲活着时跟他争天下,父亲死了儿子还跟他争天下,父子俩真是阴魂不散。

不过杨俨虽死,但发动政变的柳述、元岩甚至是附从的蔡氏犹在,杨广却不想便宜了他们,准备统统处死,以儆效尤。

黄明远乃劝道:“储君,此时杀一人容易,但不杀一人却难。”

“明远何意?”

黄明远乃说道:“圣人本就重病缠身,又经历今日重重波折,怕是碍不过几日。到时圣人传位天子,本是得天顺民之事,若是此时两位宰相身死,天下人如何不有疑虑。若是有人再联系今日的风波,企图污蔑储君,到时候众口铄金,便给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以机会。此时汉王可是还掌握关东五十余州,带甲数十万呢。

柳述和元岩什么时候都可以处置,无需非得在现在。储君应当尽量压制此次政变的风波,勿复给人留下话柄。等到储君顺利登基,权利稳固,而今日之事风波也过,到时候再如何处置柳述、元岩二人,自无人会在意。”

杨广听了黄明远的话,也觉得有理,只是若是就这么放过柳述、元岩,还是使其心中不舒服。

“那就这么便宜了二人?”

黄明远想了想,便说道:“今日之事,整个仁寿宫内外数万人皆知,也瞒不住天下人。可只提柳述、元岩二人因与储君不睦,企图矫诏废立之事,被圣人发现处置。但绝不提兵变之事,也不提武陵郡王。”

“那杨俨呢?”

黄明远说道:“武陵郡王自在朗州养病,不过武陵郡王病得这么重,天下皆知,哪怕真的碍不过去,也是可以理解的。”

杨广眼前一亮,不由得赞叹黄明远的主意的确是最合适。

“明远以为如若此番便可安定人心了。”

黄明远摇摇头说道:“储君,不会。汉王那里,无论朝廷是否有这次动乱,都会生乱。除非汉王愿意交出手中所有的权利,但那是不可能的,哪怕汉王愿意,那些已经在汉王身上押注的人也不会愿意。”

杨广说道:“那依明远的意思,我们与汉王之间这一战仍是无可避免。”

黄明远点点头,说道:“储君需早做打算。圣人山崩之时,便是汉王起兵之时。”

杨广皱着眉头深思了片刻,不过之后便舒展了开来。

“孤也是乱了方寸,这汉王必反之事早就在计划之中了,不过是时间问题,孤现在忧心又有何用?”

说完,杨广问道:“天子经过这一番波动,病情加重,也不知道能撑几日。今日有不少大臣上书于孤,希望由圣人将皇位让给孤,而圣人则以太上皇的身份出外养病,你以为此言如何?”

黄明远一急,立刻跪在地上说道:“储君,献此策者,居心叵测,可斩之以儆效尤。”

杨广不解黄明远如此激动,乃有些不虞地说道:“明远难道不希望孤继承大统吗?”

黄明远忙说道:“储君,不管圣人现在是否让位于储君,这万里山河仍是由储君主宰,储君现在是否立刻登基又有什么不同。而此时使圣人将皇位让给储君,在外人看来,还以为是储君故意逼迫天子让位,是将储君置于不忠不孝的位置。这些进言之人,只是为了拥立之功,以图幸进于储君,却丝毫不顾及储君所处的位置和可能产生的风波,难道还不该斩吗?”

杨广大惊,接着顿悟,这才说道:“今日若无明远,孤置大谬也。这些人是想把孤架在火上烤啊。”

“储君名鉴。”

在黄明远看来,杨广作为一个天子,既不缺少能力,也不缺少气度和手段,他与那些史上的名君相缺少的最大的东西便是这份演技。

俗话说“自古天子皆影帝”,没见到周公有“握发吐哺”;汉文帝有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汉武帝有史上第一个《罪己诏》;宋太宗喊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喊出了“满汉一家”、“永不加赋”······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至少他们在人前做足了爱民的姿态,让老百姓将矛头对准了官吏而不是天子。而杨广这十四年天子之位,除了好大喜功、不体恤民力之外,实际上唯一做的失败之事便是三征高丽大败,但也并不足以使天下人群起而攻之,难道杨广比刘渊、石勒、成吉思汗、铁木真、努尔哈赤、多尔衮这些无数次发动大屠杀的人还要残暴吗?

无外乎杨广素来高傲,不喜矫饰,使得天下人把矛头都对准了杨广。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众人都觉着自己的不幸是天子造成的,能不反对天子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