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九十四章 驱车北赴

天下安康 第九十四章 驱车北赴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九十四章 驱车北赴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四月时节,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而此时的草原,草还未长绿,春意已经是扑面而来。

在天底下,大地一碧千里,却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渐开的古道勾连了南北来往的行人,整个草原的生机也盎然了起来。

裴淑宁轻轻掀起窗帘,细细地打量着这塞外的风景。这时节不像黄明远信中写的大漠、长河、烽烟、寒风,反而开阔之中透着无限的勃勃生机,倒是有一种别样的葱郁之美。

若是黄明远在此便会笑裴淑宁了,也就是今年北上才能看到这份葱郁,往日里的草原到了春天正是饥荒的时候,别说生机了,穷荒与征战倒是有不少。

也多亏了吐奚子柔的那场刺杀,黄明远才有机会和借口重新清理大河以南直到丰州、夏州、盐州的交界区。

三州交界之地,自两汉以来就是整个关北最贫困之处,而且一大片区域还是内流河区,降雨稀少,土地贫瘠,中原王朝对此也没有什么统治力。

在此地求生存的多是一些两汉时期流传下来的羌族、鲜卑族的杂胡,这些杂胡种族繁杂,人口众多,势力混乱。

仁寿元年五月,黄明远借口三州交界之地不服王化,多有阴谋作乱、袭杀大隋官吏情况的发生,以黄明辽和黄明征二人领军分别从九原和榆林向南扫荡群胡。

二人所到之处,奉行黄明远实行的焦土战略,所有杂胡部落或是被隋军杀光,或是被隋军驱逐。

黄明辽二人用了整整大半年的时间,将整个关北地区犁庭扫穴了一个遍,原本在此生活多年的杂胡纷纷受了灾。无数的部族被隋军的铁骑和横刀杀戮一空;无数的部落流着眼泪望着祖辈生活的土地依依不舍的离开;当然在汉人的压迫与杀戮之下,选择屈服的部落更是不知凡几。

而这些屈服的部落,毫无例外全被黄明远给打散之后编户齐民,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忘记自己的民族和祖先。

各部杂胡也试图联合起来反抗隋军的暴虐统治,黄明远却是根本不与对方对话,而是直接令各部严酷镇压。各部杂胡相互之间仇恨颇多,根本难以团结整合,盲目集结的大军反而给了隋军攻击的借口和目标。

荣毗、杨恭仁都劝黄明远要缓行此策,避免激化民族矛盾,产生大的乱子,但黄明远不为所动。

这就是黄明远本人挑起的大清洗,如何会半途而废。与其等到以后再有后患,哪怕现在出现阵痛也是可以接受的。

黄明辽的兵锋越过了纳远川,直指盐池以北;而黄明征的兵锋则越过了圜水,一度进入上州的地界。

此时各州之间根本就没有确定的边界,因此哪怕其它州郡对此不满也没有办法。

二人的铁骑用锋利的横刀与奔腾的马蹄彻底征服了这片土地。

差不多到仁寿元年年底,丰州军共屠戮杂胡约一万三千多人;四万多名杂胡被贬为奴隶,被押送到丰州的各矿区、工坊做工;而差不多有五六万的杂胡或是南逃入夏州、盐州和灵州等地,或是向西渡过黄河逃亡贺兰山以西。

黄明远也知道如此做后患无穷,所有远逃的杂胡都种下了深深的仇恨种子,但是要开发大河以南,就得将这些危险势力消灭一空。

无数杂胡的尸骨和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经过了一冬天的滋润,原本焦土的荒原如雨后春笋一般,生机盎然,披上了久违的葱绿色。

大自然也是善于忘记的,所以它们早就忘记了曾经在这里放牧数百年的杂胡,又用一身的新绿色来迎接汉人的统治。

······

裴淑宁一行人是三月初从长安出发北上的。

按道理来说,黄明远这样的一方边陲大将,即使不是出征在外,也是要把家眷留在长安做人质的。否则黄明远一旦放开阴山防线,胡虏便能直接一路向南,越过横山,兵锋直逼关中。

不过杨坚考虑到黄明远新婚,而且家族、亲人都在京中,倒也满足惯例的要求,便对其也没有那么大的限制。因此裴淑宁得以开恩,与儿子一同前往丰州。

过了年天气转暖,裴淑宁心念黄明远如焚。虽然三月份还有些清寒,但她对丰州望眼欲穿,便带上四个月大的儿子,一路驱车前往丰州。

裴淑宁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更是第一次到关北。虽然一路上舟车劳顿,但是所见所闻,俱是新奇无比,兴致大开,遂也不觉得旅途有多困顿,便来到了大河边上。

众人在河边扎营,恰逢河流下游有一群黄羊淌水过河,满眼望去都是清澈的河流,宽阔的边滩,两侧错落有致的树林,蓝天白云衬托下的羊群的倒影如绚丽的画卷一般美好,看得裴淑宁满是憧憬与幻想。

“安娘,若是九原也这么美,倒是一处好去处。”

“嫂嫂说得是。”

与裴淑宁对话的是黄明远的表妹安娘,她正逗弄着还只有四五个月大的黄维扬。小维扬还不会说话,更不会走路,只是被安娘逗弄地“咯咯”的大笑。

“小维扬,要见阿耶了,高不高兴?”

安娘是黄明远二姑母的女儿,其父是武阳令张允济。张允济是青州北海人,家境贫寒。后来其求学于邹山,黄胤之爱重其德行,便将次女嫁予张允济。

张允济为官十余年,虽然位卑,但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倒是个好官。

张安娘家教森严,倒是养成了一副谦恭守礼的性子。

此次张安娘跟着裴淑宁北上,是为了与郑言庆成婚的。

郑言庆年已二十,身居高位,枕边之事自是不能再耽搁了。只是郑言庆因为之前的经历不喜高门大族之女,其特殊的身份也不好与黄氏联姻,黄明远便想到了张家的表妹。

张家出身不高,也不会看不起郑言庆的出身。而表妹人品、样貌样样都很出挑,也能兴旺郑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