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七十七章 初心未变

天下安康 第七十七章 初心未变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七十七章 初心未变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凌敬是个殉道者,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无论什么时候,有点文化又对社会现实不满的人最是容易被各种理论所感染。而这些人加入到反对现有体系的组织中,往往又会成为整个组织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凌敬或许之前不属于这样一个人,他刚到大同的时候理想还仅仅停留在自身的出人头地、一展所长上面,但黄明远给了他更大的舞台,让他的心也变得更加开阔了。

陈远应该算是凌敬的精神导师,作为一个意志坚定的造反派,他不断地利用现有的条件完善、修改自己的理论,然后发展和他志同道合的同志。

陈远通过不断地试探黄明远,使这套理论在黄明远跟前站住了脚,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黄明远的三大谋士中三人皆是寒门出身,其中李子孝不表态,凌敬不反对,其实事实上已经让这番理论成为了黄明远谋士层的核心指导思想。

黄明远忽然觉得自己对陈远他们太放纵了。究其原因可能是黄明远本来出身不高,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打破封建门阀对知识的垄断有重要意义。

而且黄明远潜意识里就认为隋朝快要灭亡了,现在陈远他们做的事情其实是在未雨绸缪,给自己未来的行事提供理论基础。所以他不断地默认陈远的行为,也为陈远的所作所为提供了便利。

但产生的后果却让黄明远始料未及。

尤其是在东路军反击突厥的战役中,虽然黄明远强调要把利益主体放到大同军身上,尽可能的将功劳都集中在大同、金河、榆林三军的身上。但陈远几次指挥都完全摆脱其隋军的立场,单独以大同诸军为主的态度仍然让黄明远不满。

大同军是隋军的一部分,是不能脱离隋军这个主体的。

黄明远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这件事,就又出现了太子之乱,连他这个主公也成了他们的棋子,被蒙在谷中。

这是黄明远无法忍受的,说到底黄明远这个小集团黄明远是绝对的核心,如果出现违背黄明远意志和利益的事情,黄明远哪怕忍痛也要将病变的肌体割除掉。

凌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和陈远结成了同党,而自己竟然丝毫不知道。

黄明远对此充满了愤怒。他的心中很明白,这件事绝不可能是临时起意,二人牵连甚久,甚至凌敬应该一早就和陈远商议妥当了。至于于让袭击自己这件导火索,说到底虽然是偶发事件,但是要让自己和关陇世家发生一些矛盾并不困难。

是时候要做一些改变了。

黄明远斟酌了再斟酌,思索了良久才对凌敬说道:“或许君直和仲长一直把希望放在了未来,放在了关陇世家的覆灭上。你们认为扫平了这些胡虏异族,就能重现三代之治。可是我却不敢想这么远。

不管现在圣人、杨家怎么样,天下至少是太平的,老百姓至少还能囫囵个温饱。可是一旦天下动荡了,要死多少人,又要乱多少年,你们都想过吗?难道真的要为了一个未必可以实现的理想先把整个天下搅个粉碎吗?”

凌敬被黄明远问的有些愣住了,他和陈远一直想的是革除弊病,是清风正气,是换一个新天地,但新世界的到来不是需要牺牲的吗?

“主公,您说得这个太平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太平,可能是豪门贵胄的太平,但绝对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太平。老百姓也没有实现真正的温饱,他们只是这些世家贵族的牛羊。我承认,天下大乱会出现阵痛,可是只有革除了这些弊病,天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太平,只要有时间,这些阵痛带来的伤害都会消弭的。”

黄明远盯着凌敬问道:“那这个时间会是多少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百年。天下已经乱了三百年,经不起下一个三百年了。你问问那些老百姓,他们是怎么想的,你们代表的了他们吗?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没人想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再说了,你怎么知道没了关陇世家,就不会有山东世家,不会有江南世家,若是换了一个天子,可这天下的本质却仍然换汤不换药,那又有何用。”

黄明远的内心里其实怕啊,隋炀帝登基时就有天下就要八百九十万户,而唐朝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直到唐太宗驾崩时才有三百八十万户。隋开皇九年天下已垦田地一千九百四十四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顷;但直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唐天宝十四年大唐才垦田地一千四百三十万顷。

没有了人,哪还会有产出。社会没有在进步,而是在不停地倒退。

唐高宗李治和户部尚书高履行在讨论人口增长时曾计算得出,整个贞观时期以一年十五万户的人口增长,到了唐高宗时才堪堪三百八十万户。这意味着唐初人口在籍的才几十万户人。

隋唐之乱,从隋炀帝一征高句丽到李建成平定第二次刘黑闼之乱,不过短短十二年的时间,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

这些东西是黄明远来到这个世上,要尽力避免的,而不是去推波助澜的。到现在为止,黄明远的初心并没有发生改变,他来这个世界是要救国救民的,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来害民的。

他相当皇帝,但不是以数千万老百姓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的。

凌敬听黄明远的话,忙反对说:“天下能救百姓者,唯主公也,若主公登上天子之位,自然可以肃清寰宇,还天下一个清净,寒门子弟也将有上进的机会,这天下才会得到盛世安康。”

听得这话,黄明远忍不住摇摇头,自己该怎么评价凌敬呢?古往今来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缺乏主观能动性,他们将天下的兴衰寄托在天子身上。唐宋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才从世家大族手中将文化的垄断权夺回再交给了知识分子,自己难道就能一蹴而就,使整个国家的用人体系达到宋、明的水平。

而且,即使做到了又能整么样,知识分子的能力和节操未必高于世家大族。

看着对自己满是期盼的凌敬,黄明远有些害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