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三十二章 战前准备

天下安康 第三十二章 战前准备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三十二章 战前准备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几人分别站定,黄明远便下令道。

“侯莫陈将军,你暂领镇司马的职务,不知能否在一个半月之内将大同城的城墙所有的缺口与疏漏处进行修缮。”

“这个······”侯莫陈熋有些为难,现在大冬天的,根本就非突厥人的打草谷期,没必要如此紧张吧。再说这时节天寒地冻的,修缮城墙太难了。

“侯莫陈将军,你必须想办法在一个半月之内完成城墙的修缮工作,有任何困难你都可以提,但是我希望在半月后看到修缮一新的城墙。”

“那将军,首先我们缺少人力,新的糯米也没有发下来,而且天寒地冻的,也没法弄黄土·······”侯莫陈熋虽然很怕自己的要求惹得黄明远不满,但也不敢盲目的拍胸脯保证,毕竟完不成任务黄明远是真敢砍他的头,索性便直截了当地说道。

黄明远一挥手:“行,那你的意思是只要人力、物力都能满足要求那你就可以完成任务是吗?”

看黄明远的态度,侯莫陈熋也不敢推脱。

“诺!”

“那好,我做主,昨天运送物资的那批役夫全都交给你,其他全城非工匠的役夫和住户不论男女,也全部交给你,连夜赶工。这次从九原来我带了一批新糯米,还有五百斤铁,你组织工匠连夜将其打造成铁锹和铲子,同时我还从九原要了几位烧砖工也都给你,你缺什么都给我说,但必须在一个半月之内修缮好城墙。”

“你还要在城墙的四角处各增加一个防御箭楼,再增加一条斜行城墙,勾连两座城墙组成一条新路。”

侯莫陈熋大吃一惊,城墙还有这么修的,那不城内就成了一个八角形了吗?那施工量要增加到多少?

他却不知道黄明远也在为此懊恼,如果时间充足,完全可以再在外城外圈再修一个棱堡或圆形城墙,同时将墙面修成一个反向斜坡,再在城门处修几个瓮城,那么整个城池的防御力将大大增强,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城墙根本没办法大动,只能减少两城墙间的距离,增强支援效果了。

侯莫陈熋也没有办法,黄明远话都说成这样了,他就是不要脑袋也得硬着头皮往上冲了。

黄明远却是没工夫管侯莫陈熋的想法,继续布置道:“骑军将整个大同城四周方圆五十里的树木全部销毁,超过十斤重的石头全部送往城内。”

郑言庆与黄明祯也是不解其意,不过二人并没有犹豫,齐声答道:“诺!”

“步军在大同城外要挖出三条宽两丈五,深一丈的大沟。在外城城门内也挖一条陷马坑,暂用木板盖上。”

陈乂和严孝武也不敢有其他言语,直言道:“诺!”

看到这,王歆算是明白了,这是要打仗啊,内心也是止不住紧张。

“将军,是突厥要来寇边了吗?这才刚入正月,众将士还在欢度佳节,冰天雪地的,从没有过这样的事啊。”

“王长史勿忧,没有什么突厥寇边,只是有备无患罢了。”

王歆却是不信,没事谁在大冬天里动作这么大,否则朝廷也会追究下来的。不过大同城在第一线,有什么消息也是从大同城传往内地,王歆的确最近没收到什么消息。只是对于这个有些愣头青的新镇将,怎么看怎么像有事情要发生。

“王长史,您最好近期内将城门外所有草市都关闭,同时开始在城内大规模制作投石车。”

王歆这次真的是惊住了,关闭草市,那牵扯是不是太大了,你知道这中间涉及到多少人的利益,搞不好引起两国大战怎么办?

“将军,是不是有些草率了,草市牵扯太多,引起两边误会就麻烦了。”

“王长史放心,我们并不是关闭草市,只是临时整顿,整顿好了马上开放。”

“可是······”

“王长史请放心,此事我已向军帅禀报,所有责任,有我一应承担。”

见黄明远如此坚决,王歆本就不是一个态度强硬的人,也只好默认了黄明远的命令。只不过大规模建造投石车,这是要向突厥出兵吗?

所有的命令黄明远一条一条的发布下去,虽然众人大多不理解,但想想还在镇府门口旗杆上挂着的李觉的人头,众人就不寒而栗,只能按照命令去完成。黄明远自己也知道自己霸道的行为让众人不满,可是自己根本没法向众人解释,难道告诉他们自己未卜先知吗?

随着众人开始忙碌起来,这座冰雪里的城市也开始燥热起来,整个城内的军卒和役夫、工匠一同施工,将不大的大同城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靠近边境的一些游牧部落最先获得了消息,马上开始转移以防止被隋军打击。突厥王庭也收到大同城的异动,可是已经没有人再在意了,因为都蓝和达头终于联合起来,向着突利和大隋露出了獠牙。

众人散后不久,因为能独立领军,按照自己的设想建设军队了。黄明远先从军医营的开始改革。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魏晋时期已经有成编制的军医出现了,《太平御览》中记载晋朝刘德“官至太医校尉”;《资治通鉴·晋纪》中记有晋武帝时程据为太医司马,还有金疮医和折伤医等等很多名目。至于类似军医的组织更是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

而对前世历史知之甚祥的黄明远,很明白军医对于军队的意义。一些得到有效救助并能够重返战场的士兵一般会成为一支军队的核心力量。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就曾将一批重返战场的部队组建成荣誉1师,这支部队后来迅速成为正面战场上一支有生力量。军医对士兵来说不仅仅是救助他们的**,更是带给他们活的希望,带给他们向前战斗的勇气。

原来的大同城也有几名巫医之流,黄明远将其中滥竽充数的人物全部遣散,并强制将全城的医生聚集入军营中,然后挑选了一批干净、勤快、机灵的年轻役夫充入军医营中做学徒和护士,作为中坚力量。

同时在每营设有“检校病儿官”,每日巡查伤病员情况和饮食起居,以便安排医疗和后送,各营的辅兵中也专门抽调人员组成担架队,便于战地救护。

军医营内成立了卫生宪兵,各营都宣告了新的卫生条例,禁止随地便溺,定时洗涮衣物,定时撒石灰消毒,改革厕所的建造与使用······一系列强制措施实行下,各营很快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对于军医兵,黄明远也亲自撰写规范,主动教授卫生人员战地救护、消毒知识,并使用后世白色为军医兵制作制服,一时之间整个军医营内白衣如雪,焕然一新。

事实上,很多战争中,士兵真正死亡的原因是战场外感染疾病及在战场上受伤后没有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真正当场死在战场上的人反而不多。当年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让伤病员的死亡率下降到2.2%,而在他之前伤兵有一半能活下就谢天谢地了。黄明远并不需要军医营的人有多高明的医术,在这个生病了都要靠神鬼的年代这也不现实,但他希望通过军医兵的细心呵护,将受伤士卒高居不下的死亡率降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