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十章 血战同安(一)

天下安康 第十章 血战同安(一)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十章 血战同安(一)

黄维扬沿江西进,而此时同安郡治怀宁城(今安徽省潜山市,故皖城,与现在的怀宁非一地)已经守了一个多月了。

同安郡太守李遂恩是当初黄明远在婺州破贼时的婺州车骑府司马。他本就出身一般,又是南陈旧官。这么多年兜兜转转,并没太大的机缘。于是他始终抱住黄明远的大腿,也算是黄明远一党, 因此稳坐了十多年的太守。而黄维扬定淮南时,他第一时间选择了投奔。

不得不说,黄明远这二十年努力经营,各处扶植,旧部真算得上遍天下。

李遂恩投奔黄维扬之后,黄维扬并没有顾得上同安郡,也没有将手深入进去,所以李遂恩还是跟之前一样做他的土皇帝。

直到林士弘北上攻打同安郡

李遂恩面对来势汹汹的林士弘,自知抵敌不过, 遂向江都求援。

同安城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隋军不得不救。黄维烈第一时间率领杜伏威部马不停蹄地前来支援,七百里的路走了不过九日,沿途掉队者无数,这才最终在林士弘赶到怀宁城前的两日,进入怀宁城中,接手了怀宁城的城防。

李遂恩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也不与黄维烈争权。黄维烈入城之后,便将城中所有兵权、政权,全都拱手相让。

不得不说,李遂恩或许能力不强,但这辈子在机遇面前,却不贪权,因而两次做出了做好的选择。

今日在同安,一如当年在婺州。

黄维烈今年十五岁,比当年的黄明远还年轻。看着黄维烈稚嫩的面容,李遂恩似乎又看到了二十年前运筹帷幄、风采激昂的黄明远。

李遂恩不由得感叹, 上天何其宠幸卫公, 今天下风采,尽在卫公父子啊!

从豫章到怀宁有六百里,而黄维烈赶赴怀宁之时,楚军已过皖水,离着怀宁城只有七八十里地了。

在黄维烈到达之前,李遂恩已经进行了城防布置,但并不算太稳妥。主要是李遂恩手中兵力不过四五千人,这么点人想妥善守御怀宁城,是个很困难的事。

怀宁城是个大城,若论规模,在淮南地区,应该也就比江都、寿春、合肥三城小一些,但繁华程度却并不比寿春、合肥差。

但很多时候,大城在太平时期是繁荣的象征,但在乱时,并不是一个好事。

大城,意味着城墙长,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守御的兵多。最重要的是,防线越长, 出现疏漏的可能便越大, 城池被攻破的可能便越大。

黄维烈所部加上李遂恩部,差不多一万五六千人,是楚军的五分之一。

三月初二,林士弘统领九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兵临怀宁城下。

因为怀宁城通过皖水和长江水道相连,此次林士弘北上,主力尽走的是水路。而楚军大多生长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习水性,因此楚军的水军颇为强大。

此时楚军有大船近百艘,小船近千艘。行军之时,战船前后相连,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边。

楚军顿兵城下,陆上、水上尽是军队,将整个怀宁城围得水泄不通,颇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让人望之心生畏惧。

黄维烈经过的大场面并不少,当初在雁门城数十骑冲营,亦无所畏惧。

只是今日,作为三军总指挥,面对群敌,他心中的确是压力巨大。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其一举一动,还关乎着这两万军队和满城百姓的生存。

楚军兵临城下,黄维烈的反应很快。

他以杜伏威镇守压力最大的东城,因为城东便是皖水,楚军的战船可以直达城边。而阚棱则镇守压力亦重的南城,这里将要面对楚军的主力步兵。西门君怡镇守北城,守护的是众人突围的通道。王雄诞镇守西城,指挥的是同安郡兵,实力最弱。

除此之外,黄维烈还留了三千人马为预备队。

若不是军中骑兵实在太少,不过数百骑,留在城外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他一定还会派骑兵在城外游弋。

至于李遂恩,则指挥城中青壮,负责后勤工作。

“诸位,今日一战,事关同安安危。你们多是同安子弟,我们今日守卫的,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父老乡亲。我知道城外敌军多如山海,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绝不会阻拦。可诸位若不走,便得和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黄维烈满脸肃杀之状,说得毅然决然。

无论是杜伏威还是李遂恩,都紧绷着双脸,黄维烈虽然稚嫩,却让他们感受到力量。

城外的楚军很快发起了攻击。

对于林士弘来说,这是势在必得的一击。

林士弘和操师乞造反比较晚,在杜伏威面前都算后辈。不过二人占了大隋在江南地区无强兵的便宜,自横空出世,便势不可挡。此时林士弘的地盘横跨江海,地广十余郡,整个长江以南,也就只有萧铣能和其相比。

林士弘能做到如此,如何不骄傲。

所以林士弘大军前来,根本没有把小小的同安郡看在眼中。

林士弘在攻城之前,先派遣了使者前来劝降。林士弘还算有诚意,给李遂恩许诺了舒州总管之位,封国公,当然若是李遂恩愿意,也可入朝担任一部尚书。

林士弘自觉已经是仁至义尽,以前俘虏的隋朝官吏,他可尽是诛杀殆尽的。

现在林士弘称了帝,知道不能再跟草寇一样,乱杀一气,治理国家也需要人,所以对于之前的隋朝官吏才算优待起来。

黄维烈见了楚军的劝降使者有些想笑,直到现在,林士弘还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敌人是谁。

黄维烈于是让李遂恩好好接待了楚军使者,答应投降,只是要准备几日,然后让人将其礼送出去。

林士弘真以为李遂恩要投降,也不着急,便同意等两日。

可是只见日子一天天过去,却始终不见李遂恩出城投降。林士弘屡屡派人入城,李遂恩就是口头答应,始终不出。

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三月十日,林士弘终于意识到被李遂恩给骗了,恼羞成怒之下,遂下令全军攻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