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一百零一章 两栖浮桥

天下安康 第一百零一章 两栖浮桥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一百零一章 两栖浮桥

因为李道宗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唐军这个觉是别想再睡了。各部紧急动员,打理行装,准备撤退。

为了突围,李渊是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要了。

三军将士,除了装备、军械和必要的粮食,其它一干物资,全部丢弃。幸好此时尚是八月,天气尚热,没什么御寒的东西。

到了丑时三刻,三军将士,饱食一顿。丑时六刻,枕戈待发的三军将士,开拔出击。

仗还没打,计划的六个时辰的突围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时辰。

对于李渊来说,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啊。

高陵城的唐军,分两个城门出击,北路的阻击军队,则由李叔良率领,从东门而出,在高陵城外列阵。

城中尚留姜宝谊部,和李叔良部成掎角之势,相互支援,以阻击隋军。

临别之际,李渊握着李叔良、姜宝谊二人的手,令二人“务必保重,只要时间充足,必择机突围。”

而南路的两万五千突围军队,由李渊率领,出了南门,直扑渭水。

渭水是条大河,黑灯瞎火,想横渡过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数万人马,急着突围,哪有那么的船只可渡。

李渊手中的船只,早丧失殆尽了。

所以李渊一开始就放弃了直接船渡的办法。

之前到高陵城之后,李渊便命令工匠打造了两百多平板船。这船与其它船不同,下边有船形,但上边是平的,人踩在上面,如履平地。

这本来是李渊要渡河的秘密武器,正好这次偷渡上。

这平板船长只有两丈,宽约一丈。上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十**个平方。

为了方便运输,李渊还命人在船底加了几个轮子。这样的装备,也算是简易版的两栖运输舰了。

因为下面有轮子,四五个人便能轻松地推着这船在陆地上前进。

当然,李渊还携带了上百个羊皮筏子,这是备用品。

羊皮筏子早就充满了气,放在平板船上,运输倒也方便。

李渊进入高陵城,不过短短四五日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做出这么一批渡船工具来,也是令人称奇。

大批的唐军从高陵城直奔渭水,而仅有的部分骑兵则分列两侧,护卫步兵。

从高陵城往南到渭水岸边,不过十多里地。但李渊不敢直直的向南,因为高陵城正南方向,离着东渭桥不过数里,从这里渡河,很容易便遇到隋军斥候。

李渊选择斜着向新丰正北方向偏西一点的位置。渭水在这里折了一个弯,河道较窄。而从这里进入黄土台原,直线距离不超过十五里地。

虽然推着二百多平板船,但众人的行军速度绝不慢。

都知道这是最后的突围机会,是友军将士用命替他们蹚出来的道路,众人哪敢不拼命地赶路。

引路的士兵拿着火把,分列两侧前进。

在夜色之中,整个队伍,如同一条向前的火龙。

从高陵城到渡口,一共三十里的距离,众人走了不到两个时辰。谷

这样的行军速度,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奇迹啊。也幸好是渭北平原,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什么遮拦。否则根本不可能这么快。

众人到达渡口之时,天刚蒙蒙亮,此时离着辰时还有近半个时辰。

李渊不敢耽搁,立刻指挥众人搭桥渡河。

对,正是搭桥。李渊带了这二百多平板船,其目的就是在渭水之上,搭建一座浮桥。只有这样,全军才能最快速度的渡过河去。

唐军先在河北岸打了三个铁柱,然后栓上铁链。又乘船到了南岸,再打了三个铁柱,绑上铁链的另一头,将三条铁链横在了渭水之上。

截下来,唐军以中间的铁链为中轴,两侧的平板船纷纷向铁链靠近。进入到三条铁链夹着的中间位置。

平板船上面板子的四周,都打了孔。

这时船上的人便用铁索,将船的两侧的孔锁在铁链上。然后再用铁索,将南北并列的平板船依次给固定住。

就这样,两道简易却坚固的浮桥,就搭在了渭水之上。

为了保证两道浮桥的稳定,唐军还用麻绳将东西并列的两船给绑住。

虽然浮桥看起来还是摇摇晃晃,高低起伏不平,但至少可以保证行人通过。

这时候,上百个羊皮筏子也派上了用场。李渊担心渡河的人多,这条浮桥撑不住这么多人,便让人将上百个羊皮筏子挨个绑在浮桥两侧。

浮桥搭建而成,连亘两三百米长,沟通了南北,保证了唐军的渡河。

而最关键的是,浮桥的修建为唐军渡河节省了足够的时间,从修建到结束,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时辰。

这一次,唐军工匠享受到了将领的待遇,都是骑马拖着铁链先行到渡口做准备工作的。因此整条浮桥修好,尚未到辰时。

离着午时还有两个时辰,先期渡河的斥候回报,远在东渭桥的隋军主力,似乎是发现了他们,已经开始向渡口方向赶。

从东渭桥到渡口,不到十五里地,这么短的距离,隋军的骑兵转瞬即到。

李渊最先带头渡河,而先头渡河的是李渊的亲卫和唐军中的骑兵。

毕竟是临时修建的浮桥,也没什么时间管细节方面的事。所以这浮桥实际上是粗糙劣质。人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是浮浮沉沉,左右摇晃,随时都要掉下去一般。

两桥并起来不过两丈宽,而李渊为了加快渡河速度,命骑兵呈两列,步兵更是呈四列渡河。

平地上走路这距离都狭窄,更何况是在摇晃的浮桥之上。

众人走在桥上,左摇右摆,时不时的就会撞到身边人。而因此被误撞下水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渭水之上,只听见“扑通”、“扑通”的落水声。

而落水的人甚至来不及呼救,便被急湍的河水冲走了。

这渡口狭窄,河水自然是有些湍急了。

亲卫队和主力骑兵渡河之后,李渊便下令在渡口西侧构建阵地,阻击隋军,保证三军渡河。

一线阵地,都是唐军最精锐的军队。

这个时候,李渊也顾不得精锐部队的损耗了,这一仗,必须得撑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