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八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

天下安康 第八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八十四章 良禽择木而栖

杨屯在零口兵败,狼狈逃入渭南城。

这一战败的,他是灰头土脸,全军三亭折了两亭,底裤都丢干净了。若不是战场离着渭南城近,他非得全军覆没。

这四千残兵,困守渭南城,虽说是膈应黄明辽,但折威军也算是彻底失去了进击之力。

兵困孤城,前路未卜,这滋味,真是百味杂陈啊。

而且折威军本来是救援旁人的,现在困在渭南城中,又能指望何人来救援他们。

杨屯正思索出头之路,这时折威军的监军监察御史袁朗前路求见杨屯。

袁朗出身陈郡袁氏,是南陈左仆射袁枢之子。袁朗初仕南朝,起家秘书郎,迁太子冼马、德教殿学士。南陈亡国后,袁朗入仕隋朝,授仪曹郎。

这袁朗已有五十岁,年老体衰,可乱军之中,驰奔十多里,他竟然没丧,也是一件奇事。

袁朗因为滞留长安,不得已投了李渊,但他一江南人,还真看不上李渊。

今日杨屯兵败,他见杨屯忧心忡忡,长吁短叹,便知杨屯恐生出一些旁的心思,至少也是对前途担忧。

袁朗便有心劝杨屯投降隋军。

袁朗虽然官职不高,但算是杨广身边的词臣,曾几次跟着杨广出巡,与卫公黄明远相识,甚至关系还不错。

卫公豪杰,可不是李渊小儿可比的。

于是袁朗见到杨屯道:“杨将军,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也。敢问将军,当今天下,卫公和唐王,疏为英雄?”

杨屯一愣。

“先生何出此言?”

袁朗虽然只是个监察御史,级别跟杨屯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人家是监军,又是名士,所以杨屯对袁朗很是尊敬,开口闭口都是“先生”。

袁朗言道:“不过是个问题,杨将军随意说说便是。”

杨屯思虑片刻,这才说道:“当今天下,唐王与卫公,俱是英雄。”

虽是卫公黄明远是敌人,但杨屯也不好抹黑对方。

黄明远以一介武夫,灭五国,获七君,封狼居胥,出将入相,成为武将之极点,虽白起王翦、李牧韩信、卫青霍去病也未必能比,是所有武将膜拜的对象。

要说黄明远不是英雄,杨屯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

袁朗早就料到杨屯会这么说,便故意又问道:“那老夫再问杨将军,若卫公和唐王二人之间,要选出一个更为英雄之人,那杨将军会选谁?”

这话问的,杨屯更是语塞。

虽说李渊起兵河东,兵进关中;虽说李渊得关陇世家之助,声势大阵;虽说李渊是他的主子,可杨屯真不是个溜须拍马、巧舌如簧、没脸没皮的人啊。谷

拿唐王去和卫公比,拿什么去比。

袁朗仿佛早就看穿了杨屯一般,眼见杨屯有迟疑,立刻便说道:“杨将军心想的应该是卫公吧!”

杨屯此时如踩了尾巴一般,立刻说道:“不是,当然不是,是······是······”

杨屯急切的反驳,可仿佛被掐住了脖子一般,说不出话来。

曾几何时,卫公黄明远是天下男儿的偶像啊。杨屯实在是不能、也不敢去侮辱对方。

袁朗一摆手说道:“杨将军不必说了,将军的心思,老夫都明白。只是我有一言劝将军,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将军之才能,从万军之中,尚突围而出,保全三军,便知乃是绝对的良臣。可是唐王之能,汝怕是也知之,素来软弱,又优柔寡断,世人讥讽其‘婆婆面’,现虽为一国之主,却也受关陇各家的挟制,其与卫公相比,谁是良主,不言自明。

将军乃隋将出身,既不是唐王家将,又未受唐王厚恩,不过是因缘际会,才投入唐王门下。

今君择臣,臣亦择君。将军何不弃燕雀而就鸿鹄,改投卫公门下,做一个隋将,也不辜负将军这一身的本事。”

杨屯默然不语,良久才说道:“我本一鹰扬郎将,唐王不以我卑鄙,委以重任,方得领军万人。今唐王势微,我安敢弃之,如此行事,岂非不义。”

袁朗乃言道:“杨将军,须知义有大小之分。若是非义,也是唐王先非义的。唐王身为隋臣,手受国恩,文帝献后亲养之,大业天子更是对其委以重任,可唐王却犯上作乱,阴谋篡位,本就是违背道义之事。杨将军拘泥于个人恩义,此乃小义,要知道将军一身才华,就是没有唐王,也会遭到重用。而反正归隋,为国平乱,此乃大义,是为关中百姓,天下万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将军当弃小义而就大义,方能始终。”

杨屯满是犹豫,最后言自己要考虑考虑。

到最后,终究还是理智大过了情感。到了这个地步,再待在李唐阵营之中,怕是就要覆亡了。

终究卫公是儿时之偶像,杨屯也不相信唐王可以打败卫公。

于是杨屯命令袁朗秘密前往隋军营中,商量投降之事,而他本人则在军中,清洗李渊的钉子。

幸好这支部队,都是原来的隋军改编的,李渊也没来得及掺杂人手,所以军中大部分人都愿意归隋。

而尉迟恭今日打造了一日的攻城器械,准备明日试探着向渭南城发起两轮攻击,看看能不能趁乱破城。

所以袁朗的请降,实在让他赶到惊愕。

不过尉迟恭并没有拒绝,他相信,请降之事,自当初史万宝事后,往后不会是个例。

当然尉迟恭也做了折威军是诈降的准备,他并没有前去接收城池,而是让杨屯带着人从城中出来,还规定必须是明日一早。

七月三十日,李渊从洛水突围的前一日,杨屯率领四千残兵打开了渭南城,向隋军投降。

杨屯的投降,开了李唐成建制军队投降的先例。

虽然此事出人意料,但可以相信的是,杨屯的投降,不会是个例,更不会是最后一个。随着李家这艘大船一点一点的沉入水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这条船上跳出来。

沉底的,最后只会是李家和那些死忠于李家的人。

注:灭五国为:步迦可汗的大突厥,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高建武的后高句丽,七君为东突厥都蓝可汗,大突厥步迦可汗,东突厥始毕可汗,吐谷浑慕容伏允,高句丽王高元,后高句丽王高建武,废汉王杨谅。其余的酋长、族长,包括势力最大的同罗部都算不上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