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七十三章 洛水之战(一)

天下安康 第七十三章 洛水之战(一)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七十三章 洛水之战(一)

李渊已经决心按照温大雅的建议,放薛仁杲和黄明征进入渭北,以解放窦抗和李神通所部。但他又没有完全听温大雅的话,放弃关中。

放弃这两个字,说容易,可做起来,谁又能那么轻松。

毕竟关中之地,实在太优渥了,放弃了这里,李渊很难再找到比关中更好的根据地。此刻关中虽然处处受敌,但大部分还是掌握在李渊手中。而且放弃关中,南下巴蜀,便是意味着彻底放弃和黄明远争天下的机会,偏安一隅,李渊当然不甘心。

所以若非万不得已,李渊绝不会走这一步。

李渊计划,在和窦抗、李神通所部会和之后,趁着薛仁杲和黄明征相争渭北的机会,先向南击败长安附近之敌,保证长安的安全,然后沿着渭水南岸建立防线,寻找击败张文远、刘云芳的机会。

只有能击破一支隋军,便能彻底打破黄明远的围剿,激活全盘。

虽然这个计划,不敢说有百分百成功的可能,但已经值得李渊去为此冒险了。

李渊这个人,看似性格软弱,其实最是好强,胆气藏于心中,真到了关键时候,远比那些色厉内荏之辈有胆气。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得从同州突围出去。

李渊之前想着突围,还是不动声色,尽量在保存全部实力的可能下突围,但现在来看,这种可能并不大。

隋军强悍,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唐军撤退,而洛水以西,下邽已失,也没有部队可进行接应。

在李渊看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精锐之兵断后,牵制住张文远、刘云芳二人,然后主力趁机渡河。

当然不管主力能否成功渡河,但这支断后之兵,怕是要牺牲在同州。

李渊手中,除了六万新军,尚有三支精锐。元从禁军,王纩的鼓旗军和张瑾的羽林军。三支部队,不下五万之数。

李渊赶到同州之后,便以兵败丧地为名,从张瑾手中夺了指挥权,羽林军这支部队,也为李渊亲掌。

张瑾虽是关陇老人,但毕竟不是李渊的亲信。

而且张瑾这个人,也颇有自知之明,丢了蒲津关和大半个同州,他哪里还有胆跟李渊争这个兵权啊。

断后之兵,既要护卫主力渡河,还要像一颗钉子一般,牢牢地扎在同州城,使得张文远、刘云芳不敢全力南下。

这就要求,这支留守的部队,不仅能死战,还要善战。

主力部队,李渊一个也不想丢弃,可是光留新兵,意义不大。留下这群人,今日留守,到不了晚上,就能逃光。

可三支军队,元从禁军肯定不能动,至于鼓旗军和羽林军,后者,李渊信不过。

这支部队让张文远、刘云芳打的已经丧了胆,哪有死战的决心。

可王纩的鼓旗军,这可是李渊的嫡系部队,晋阳起兵的老底子。

犹豫再三,李渊最终还是叫来了王纩,和他商量此事。毕竟从各方面来说,鼓旗军都是最合适断后的。

王纩是李渊从晋阳便带出来的心腹旧将,当初在晋阳,只是个鹰扬校尉,被李渊从微末提拔,直到今日,出掌一方,以为心腹,可见信重。

鼓旗军屯长安县,相当于御林军啊。这是柴绍、刘弘基、王长谐等心腹将领都没有的信重。

于是对于这个百死而无一生的任务,王纩坦然受命,并言“除非战死,否则绝不让隋军越过同州。”

对于王纩的慷慨之言,李渊很是感动,甚至还有一丝不忍。

不过李渊终究是个政治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没有在关键时候,妇人之仁。因此最终,勉励王纩一番,又下令厚赏鼓旗军。

但终究还是选择留下了这支部队。

八月一日一早,天还没亮,李渊就下令三军,埋锅做饭,准备出击。

战前李渊召集诸将,召开了一场动员会,给诸将清晰分析了现在的局势,并将同州城的剩余财货,尽分给诸将士,鼓足了士气。

对于李渊来说,胜负成败,在此一举。

除了鼓旗军和留给王纩的两万新兵,其余部队,尽集中在同州城的南门。

这两万新兵,都不是能战的部队,留给王纩,也就是能帮着壮个声势,或者帮着挑挑抬抬的,当个力夫。

要突围的部队,差不多有七八万。

李渊将元从禁军放在突围队列的最前面。最先突围的时候,隋军防御是最放松的时候,只要元从禁军突围出去,剩下的结果,李渊都可以接受。

而在元从禁军之后,则是四万新兵。

这四万新兵,两万是八万新兵中挑出的可战之兵,另外两万,就差的多了。

李渊准备以这四万人马,分为两部,各领一万战兵,一万辅兵,然后在洛河东岸布阵,再次阻挡隋军。

元从禁军先渡,羽林军其后,剩下的才是这四万新兵。

对于李渊来说,这四万新兵,实际上都是消耗品,最终能有多少渡河,都看他们的运气了。

五更时分,天还未亮,因为是月初,下半夜连月牙也难见,四下无光,一片漆黑。

整个洛水之上,颇为寂静。自唐军停止在洛水上修桥之后,这条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同州的东城门忽然打开,接着便是大队的骑兵,鱼跃而出。

这些骑兵,直奔洛水,然后分开两侧,在同州和洛水之间,连接出一条通道。这是为渡河部队构建的第一道屏障,以防隋军游骑前来袭扰。

而其余的步军,分作三队,跟在骑兵后面,一同冲了过去。

出了城门之后,三队人马,前两支立刻分向两侧,而羽林军则向前紧随元从禁军,成为中军。

其中元从禁军和羽林军中,携带了大量的船只。

唐军在洛水的船只已尽为隋军烧毁。这一次为了渡河,李渊连同州城各家的门窗都拆了,当作舢板来用,又制造了各种各样临时的船只。

此时这些船只裹在军中,人扛马拉,一同往洛水而去。

不得不说,整个唐军,就像布置紧凑的大阵一般,各司其职,井井有条。众人严阵以待,以应对接下来的战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