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七十一章 同州危机

天下安康 第七十一章 同州危机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七十一章 同州危机

李渊准备进行一场有组织的撤退,但对面的隋军却未必如他的愿。

实际上从浅水原之战到同州、潼关、灵州等地的一步一步计划,隋军早就已经推演了无数遍,无论是黄明远还是下面的张文远、刘云芳等人,早就将李渊可能的反应算计于心了。

黄明远知道李世民一定会败在浅水原,将一场本应该打赢的仗打输了,这才是先知的优势。

可以说从李世民兵败浅水原,黄明远数十年布的这个局终于开始正式进行。而到目前,其间的每一步,都在按照黄明远的计划实行。

可以说李渊父子,一直在和历史作斗争,他们不仅仅是败给了黄明远,还败给了历史书。

所以当李渊动的时候,对面的张文远和刘云芳也开始动了。

为了对付李渊,黄明远布置的各支军队分布于七八个战场。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不便的时代,如此分散的战场环境,简直是致命的。

很可能你那边还等待出击,另一边已经撤退了。

所以为了保证将各处战场串联在一起,黄明远花大力气构筑了三条情报网。

一条是沿着黄河和清水河,从延安郡到龙门、蒲坂、潼关的信息网。这条信息网水陆两用。

因交通不便,黄明远从风陵渡沿着黄河往北直到龙泉郡永和县,数百里黄河岸,每隔二十里修一个临时烽燧堡,共修了三十多个,以方便信息通传。

一旦有事,通过点燃烽火数量的不同,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将不同的信息传递到数百里之外。

而另一条则是从盐川郡与灵州的边界,直通向延州。

第三条则是从弘化郡和泾州、原州、宁州三地的边界,向西经上郡直到壶口山。

这两条路,则是陆路和烽燧相结合,最后到连接到第一条路上。

所以黄明远占领灵州和原州的消息,很快送到张文远和刘云芳的手中。

在原州以北的荒原上,黄明远建立了数十个驿站,尽置快马良驹和熟练驿卒。

黄明辽占领原州城,消息穿越荒原,快马送到弘化郡方渠城。然后顺着马陵水,直达弘化郡城,再通过烽火和快马结合,送到上郡黄明征的手中。再使用快马急报,送达壶口山。最终沿着黄河东岸的烽火,送到张文远和刘云芳二人手中。

再加上在陇山和横穿关中的时间,黄明辽什么时候能到达长安城,二人几乎算个大差不差。

差不多到了计算的日子,二人也开始准备进攻。

此事二人本并不是那么确定,可当同州城有军队开始在洛水上搭建浮桥,二人便有了把握。

李渊想逃。

能让李渊这么急着逃的,只有黄明辽打到长安一件事。

可以说这个时候,双方的底牌基本上都已经掀开,剩下的,便是双方实力的对抗了。

李渊想在洛水之上建桥,隋军当然不会如对方的意。

为了阻击唐军的施工,刘云芳命令王君廓率领骑兵部队,从北面包抄到同州城以西,对筑桥的唐军进行袭扰。

又在洛水上游,设置了十多艘火船,满载着硝石、猛火油之物,点燃之后,冲向唐军未完成浮桥。

很快烟尘滚滚,浮桥被点燃,甚至延伸到岸上,修桥的唐军,或是被烧死,或是落水,伤亡惨重。

王纩于是在浮桥上面位置,拦铁索以阻断火船。

可这并没有什么用,无非是让隋军加大火船的数量。长江里的千寻铁锁都挡不住火烧,更何况是这临时用的锁链。

王纩之后又想了不少办法,但始终没能建好浮桥。

李渊听到王纩的汇报,也是不停的皱眉。很明显,隋军阻止他们修建浮桥,是想将他们困死在这里。

对面的隋军已经知道了长安危急的消息,也知道李渊已经知道长安危急的消息。

李渊明白,越是如此,越要撤退,就是费再大的劲也得走。

于是李渊为了掩护王纩建桥,派出骑兵往北面出击,阻止隋军向洛水的靠近。

但这正是隋军希望的。

隋军总兵力或许不如李唐的数量,但骑兵数量却远超对方。

李渊要打骑兵战,正好是以短克长。双方在同州城北,交战数场,均以李唐的失败而告终。

李唐不仅没有打破隋军对筑桥部队的袭扰,反而损失惨重。

李渊弄得没办法,只得将派出去的骑兵缩回来。就这么一点家底,败光了怎么办。隋军据有大量的战马,没了还能补充,李唐没有养马之地和固定的马匹来源,骑兵却是死一个就少一个,他还指着这群人掩护突围呢。

再之后,李渊又准备和隋军进行决战,至少先将隋军牵制住,不能再让隋军在同州如入无人之境。

于是李渊在同州城西,依靠城池,摆下阵势,扎下大阵迎敌。虽然李唐有过半的新兵,但数量多,又背靠城池,实力不弱。

即使不胜,也不会致败。

但李渊没想到的是,隋军根本不应战。

唐军列阵,隋军就在对面看着,甚至还往后撤了一步,给唐军留出足够的空间。至于隋军主力,高挂免战牌,死活不出。

李渊恨得牙痒痒,却不敢追上去。

李渊自家人心中有数,他麾下看着人马众多,那六万新兵,能用的不超过一半。守着城池打呆仗,还有些用处,若是打运动战,不用隋军出击,光是听见号角声,就要脚软了。

李渊可不想刚开战,就溃逃数万人,太伤士气,也容易形成倒卷的局势。

一场决战,就这么无疾而终。

张文远和刘云芳二人很清楚,仗打到这种地步,隋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根本不需要每个战场都和李唐硬拼,只要一点一点挤压各个战场上唐军的生存空间,便能不战而胜。

若是贸然决战,一旦兵败,反而给了对方反败为胜的机会。

于是同州战场,就形成了“小战不断,大战不打”的局面。论单兵战斗力,隋军压李唐一头。

李渊又羞又恼,心中好不烦忧。

但很快一个惊人的消息从南面传来,下邽丢了。围攻永丰仓城的屈突通派遣全旭率领五千人马,渡过渭水,越过沙苑,直袭空虚的下邽城,断了李渊的归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