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七章 天子葬礼

天下安康 第七章 天子葬礼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七章 天子葬礼

这场声势浩大的伏阙行动,最终无疾而终。

有李子孝、陈远这两个首屈一指的人物阻拦,旁人就是有别的心思,也得掂量一二,更何况不少人私底下传言卫公反感旁人劝进,众人更没了动力。

就在所有人还在观望时。

之后不久,当日带头伏阙的唐祎被调任新设立的幽州担任巡抚。

黄明远决心推行州郡县三级制度后,先设了青州,接着便设了占领时间最长、条件较好的幽州。新设立的幽州治涿郡蓟县,辖涿郡、天津郡、宣化郡、渔阳郡、北平郡、上谷郡、河间郡、渤海郡八郡和燕山招抚讨捕司,基本上涵盖了半个河北的地区。

曾经的安乐郡因为面积太小所以被直接并入涿郡,而河间、渤海两个传统冀州大郡也被划入幽州。再加上之前划入青州的平原郡,黄明远有意识地在割裂河北。

新设立的幽州,原幽州七郡都督张季珣继续担任幽州都督府都督,而原上谷郡太守黄凤麟担任幽州布政使。

这一州巡抚,看起来是封疆大吏,但相对于行台侍郎,似乎还有所不足。众人也把此事视为卫公对之前伏阙之事的不满。

不过伏阙的另一个领头人物王文同则被升任东昌郡太守,似乎又让人难以理解,卫公的态度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

但如此令人捉摸不定的形式,倒是大大打消了一些人急功近利的心思。

其实这也是黄明远希望的,若是对唐祎、王文同二人直接贬斥肯定不可以,甚至连批评都不成。

毕竟二人做的事,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大部分人的心思,贬斥二人,如同打击士气。

但二人不处置也不成,伏阙可不是个好行为,真让二人带起这个头来,往后糟心事怕是会没完了。

所以明升暗贬,让二人警醒,也让其他人警醒,省得再给自己找麻烦。

拥立一事很快没人敢提,大家明面上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为天子发丧之事上。

若非杨广死于非命,若非杨广在河北不得人心,若非行台只知黄明远不知天子,这葬礼早就被当成头等大事来做了。

幸好还有黄明远想着此事。

天子身死,虽然死于非命,虽然尸体找不到,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虽说杨广不得人心,但毕竟是天子,身份尊贵。

为天子发丧,也是黄明远抢夺正统的一个办法。

当然,这葬礼也是给人看的,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怎么关心。对于河北官员和百姓来说,与黄明远生病这件事相比,天子杨广的驾崩,则显得无足轻重起来。

黄明远平定河北已经快一年,一年的时间,河北由原来的无序向着繁盛发展。百姓两次大丰收,实打实地获得了利益,官员也被黄明远清洗了一遍,大隋天子和朝廷对这里的影响已经降到了冰点。

对于河北百姓来说,天子是曾经,是苦难,是噩梦,也是他们不愿意再追忆的东西。所以天子的驾崩,除了对官场有些影响,下层的百姓,几乎不曾注意。

或许等这一代人年老的时候,有人会平下心来回忆一下曾经的天子,但一定不包括现在。

甚至天子驾崩,多人看来,是好事。

天子的葬礼,是从得知天子的驾崩的下午便开始张罗了。整个信都城中,尽是缟素,行台府衙,也开始一片哭嚎。

正经的天子丧葬制度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完整严谨的制度礼仪,可谓是想象不到的复杂和奢华。

不过河北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府库也不充盈,黄明远也不可能为了天子的一场葬礼而铺天盖地的花费。因此这葬礼省略了内部比较复杂而奢华的程序,只剩下给外面人看的哭灵了。

毕竟天子尸体都不在信都,也没法“入殓停灵”。

外面的百姓可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眼看整个城池尽白,阖城官员都在哭,规模宏大,气氛浓烈,无不赞叹卫公的忠孝。

尤其是知道卫公因此而吐血生病之后,更是为之动容。

按照礼制,天子去世后的第二天要进行“小敛”,小敛第二天,会开始举行“大敛”。“小敛”有十九套敛衣,大敛更是需要准备一百二十套衣服和六玉: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

不过因为没尸体,这些都省略了,只剩下群臣哭灵。

什么都能省,让外人看的不能省。

本来应该由黄明远带头哭灵和诵读祭文的,不过黄明远现在卧病在床,连床榻都下不来,让他哭灵肯定是不现实。

于是黄明远便让三子黄维周代他行孝。

长子、次子不在,能选的只有三子了。

而且这两年黄维周跟在父亲身边,学习处理政事,又定下了首席文臣李子孝的长女,风头一时无两。甚至因为长兄、次兄不在身边,他在众人眼中,已经压过两位兄长了。

尤其是这次代替父亲哭灵和诵读祭文,更是令人瞩目。

而且黄维周在灵前的身份,也很是特殊。

黄明远与杨广,如君如臣,如父如子。不过从官方身份来说,黄明远虽是杨广事实上的养子,但也只是君臣关系,该行臣礼。

不过黄明远却是让黄维周以孙子的礼仪为天子哭丧,坐实了他天子养子的身份。

“薤上露,何时曦,露曦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黄维周尚不过十二三岁,声音稚嫩但很清亮。

他在雨中代替父亲诵读祭文的声音不大,却黄钟大吕一般,在众人心中来回阵荡。

再之后,小小年纪的黄维周,带着众人,抬着天子的衣冠,冒着风雨,前往城中的寿光寺。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信都也没有皇陵,临时给天子修陵也不现实,其余之处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只能暂时放在太公庙之中,又命一众大和尚为杨广祈福。

太公庙,也就是后来的冀州天界寺。

黄明远素来不待见佛、道,也几乎不跟他们有什么牵扯。倒是杨广,既信佛,又信道,把他安排到太公庙里,倒是安排了一个好去处。

从行台到太公庙,长长的队伍,数千人给天子送葬。

这滔天的大雨,终归是尘归尘,土归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