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八章 迁都之议

天下安康 第八章 迁都之议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八章 迁都之议

四月十五日,大朝会。

自翻过年后,杨广已经很久不上朝了,就连朔望的大朝会都几乎不参加,大小政务悉由虞世基决之。虞世基也趁机亲党凭之,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

连小心翼翼的虞世基,胆子都大了。

群臣的表奏有偏离违背皇帝旨意的,他都屏弃不报;鞫狱用法,大多引用严峻苛细的条文,刻意诋毁;凡是论功行赏,则极力抑制贬低。

于是朝堂之上,皆是敢怒不敢言。

众人以为杨广这次上朝,只是兴致来了,可没想到杨广一上来就给众人放了一颗卫星。

迁都丹阳。

丹阳,也就是南朝都城建康,其郡为丹阳郡。名建康城者,如同河南郡下的洛阳城,京兆郡下的大兴城一般。

不过陈朝灭亡后,隋文帝杨坚欲断绝江南王气,便下令将建康城夷为平地,摧毁六朝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大业三年州改郡时,蒋州改名丹阳郡。

听闻此议,众人皆是哗然。原本天子长期待在江都,但至少都城还在长安和洛阳,所有人都还想着有一天天子想明白了,便会返回关中。今天子欲迁都丹阳,偏安江东,众人连最后的希望都没有了。

不过这么重大的事,却没人说话。

满朝的文武,也知道杨广的德性,这两年进谏的,有几个有好下场,因此多数皆是沉默不说话。

倒是虞世基站了出来,称颂道:“天子圣明,迁都之举,实乃恢宏大禹之功绩,百姓会勒石建碑以歌颂圣人!”

这大隋迁都丹阳,往后就是江南的大隋了。

其余有不少人,多是虞世基的党羽,因此跟在虞世基身后,纷纷出言,倒显得迁都一事,众望所归了一般。

这时左侯卫大将军赵才,实在按捺不住心中怒气,站出来说道:“大事皆坏在汝等身上,当前百姓穷困,府库空虚,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国家已经到了危亡之机。尔等身为朝中重臣,不进谏天子,扫除奸凶,反而一再蒙蔽天子,满足私欲,致使国事一再败坏,尔等可还有良心?”

此时赵才又看向杨广,带着颤抖的声音说道:“圣人,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丹阳乃是偏安,关中方为正统。煌煌汉祚,哪有迁都江南而兴盛的。大隋不能迁都,否则就失了正统,社稷难存啊。”

赵才已经年过七十,须发皆白,在朝堂之上,高声斥骂虞世基一众,又苦劝天子,让人为之泪流。

对于赵才这种忠于天子之人,迁都之事,才是真的心痛。

换了一年前的杨广,对于今日的赵才,可能贬黜,最不济也得撵出去。但经过一年醉生梦死的日子,杨广已经不是当初的杨广。

所以面对赵才的忠良之言,杨广知道他是对的,又改不了,只得沉默应对。

眼看杨广不答话,赵才叹息一声,竟然下殿离去。

四周也没人为赵才说话,这时门下录事李桐客实在看不过去了,便说道:“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环境恶劣,地域狭小,对内要奉养朝廷,对外要供奉三军,民不堪命,恐亦将散乱耳。”

赵才地位高,影响力大,连天子都敬三分,虞世基也不好攻讦,但一个小小的门下录事,虞世基就无需放在眼中。

于是立刻便有虞世基的党羽站出来攻讦李桐客“诽谤朝廷”。

杨广也想快刀斩乱麻,于是命人将李桐客处置。可怜李桐客一番竭诚之心、坦荡之言,最后却落得差点丢命的下场。

没了赵才和李桐客,朝堂之上,再无反对的声音。

于是虞世基领头,称颂天子道“江东之民望幸已久,陛下过江,抚而临之,此大禹之事也。”

至此迁都之事,遂成定论。

杨广乃下令修建丹阳宫,准备迁都之事。

其实杨广想着迁都丹阳,到不仅仅是只图享乐,而是为了身后事。一方面他对现在的局势彻底悲观了,不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动乱。现在唯有江南安定,既然关中、河东等地皆丧,东都洛阳也要不保,那退保江南,还能保住半壁江山。

君不见当初西晋“永嘉之乱”,南渡者得活,而留下来的,大多皆丧。

另一方面,杨广底牌尽失,此时能依靠的,也就只有江南世家了,否则也不会将大权都交给虞世基。迁都江南,也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江南世家的支持。

不过迁都之事一出,整个江都,立刻哗然起来。

人心动荡,军心紊乱。

朝野内外,议论纷纷,不少人更是扬言面谏天子。当然,大部分也只是说说,没人敢触这个眉头。

这时以赵才等为首的关陇一脉的天子嫡系,仍不罢休,还想尽最后一份力。于是众人商议,既然改变不了天子的决心,那就弹劾虞世基,使之自乱阵脚。

众人还对天子有最后一份信心,只要将虞世基的罪证摆在天子面前,天子会看明白的。

于是治书侍御史刘子翊上书弹劾道:“虞世基及御史大夫裴蕴职典枢要,维持内外,四方告变,不为奏闻。贼数实多,裁减言少,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不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请付有司结正其罪。”

其实还是说虞世基蒙蔽天子,隔绝内外。众人准备了良久,最后又来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

不得不说,忠臣的手段往往比较少,你就是告虞世基一个造反也可以啊,先把水给搅和混了再说。说什么“蒙蔽天子”,那是天子不想醒啊。

于是都不用虞世基出手。

大理卿郑善果奏道:“刘子翊诋訾名臣,所言不实,非毁朝政,妄作威权。”直接给刘子翊扣了一个“诽谤、擅权”的大帽子。

人家虞世基有天子撑腰,不怕弹劾,这刘子翊就不成了。

于是虞世基一党群起而攻之,杨广也趁机将刘子翊贬出朝去,担任丹阳郡太守,去给天子修丹阳宫去了。

经此一役,以赵才为首的关陇系保皇党大败亏输,赵才也不得不称病不起。

而随之而来的,再无人敢对虞世基置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