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一章 河西大凉

天下安康 第一章 河西大凉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一章 河西大凉

豪迈祁连拥古城,霜风猎猎卷危旌。一行鸿雁缤纷去,百座沙丘络绎行。

月下无人修栈道,阵前有马踏军营。家园回望多征戍,梦里犹闻鼓角声。

从金城关过了黄河,便是河西走廊。

落日灼红了整个大漠,而天净的像一块蓝布。万里长城,如游龙一般,残垣断壁,若隐若现。

走在河西的戈壁滩上,一股热风扑面,你闭眼仰面,触手可及的,都是历史的尘土。

自两汉起,多少健儿从这里向西出发,一路探寻。又有多少健儿在此,倾洒热血,护卫家国。

数百年的历史中,每一处大漠长烟,都述说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两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汉五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分设的郡县越来越多,得有十多处。后来大隋省并州县,乃将河西设为三郡十县之地。河西三郡,从西向东,依次为敦煌、张掖和武威。

大业五年统计人口时,河西的在籍人口不到三万户。虽然河西真实人口要远比这多,包括隐户、游牧民族等等,但整个河西人口加起来,不比一个中郡的人口,更不用说同上郡比。

河西荒凉,可见一般。

而越是贫瘠之地,越是英雄豪杰辈出。黄明远北灭东突厥、西灭吐谷浑之后,河西的外部威胁几乎消失,稳定了一段时间。但到了大隋末年,乱世将至,天下沸腾,群雄并起,河西大地,亦不甘寂寞。

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略知书,有智辩。世为本州豪族,以财富雄于边疆,喜好周济别人,受到乡人称赞。他眼看戈壁的金城郡薛举起兵造反之后,也生出了王霸之心。

于是李轨便邀请同郡的关谨、李贇、安修仁等人商议起兵之事。他对众人说道:“薛举残暴凶悍,今起兵金城,其兵必来侵扰武威。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今我等应同心尽力,占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化,岂能束手让妻子儿女为人所掠呢!”

一众人纷纷赞同一同举兵,但到了最后,却无人敢任首领。

这时李轨便推荐安修仁。

安修仁原为武威郡郡丞,后来因事受弹劾。当时黄明远身在辽东,鞭长莫及。安修仁失了后台,自知不敌,便主动请辞,逃得一命。

今日李轨推荐他担任首领,安修仁立刻请辞。他很清楚李轨召集众人,便是有意举事,如何会使首领之位旁落。没有明着提出来是因为李轨担心自己只是一个鹰扬司马,众人中有好几个比他官职高,他显得资历不够,但并不是他真不想做这个首领。

至于首先问询他更是担心他这个前郡丞会跟他抢夺首领位置。

李轨一见安修仁请辞,心中大喜。

今日一众人中,俱是武威世家大族。而安修仁担任过凉州司马、武威郡丞,影响力最大,若是安修仁跟他争抢首领之位,他们少不得一番内斗。

这时李轨的好友曹珍便说道:“我闻知谶书说,李氏当称王于天下。如今李轨有贤能,这不是天意吗!”

众人心知其意,纷纷赞同,于是共同降阶拜见以听命李轨。

众人商定好起事,便准备攻打郡府。

李轨与郡中胡人素有交情,于是命安修仁在夜间率领胡人进入内苑城中,树旗大呼,制造紧张气氛。

而李轨则带领各家私兵、僮仆、壮丁积聚,攻打郡府,加以响应。

武威郡没有太守,掌事的是郡丞韦士政和虎贲郎将谢统师。二人在郡中并没有太大影响力,于是面对起兵的李轨众人,疲于应付。

李轨带人厮杀一夜,等到天亮,已经攻破了郡府,生擒了韦士政和谢统师二人。李轨命人传檄各县,由是一郡皆下。

战后关谨等人商议尽杀隋官,分其家产。

李轨却认为此时应该收拢人心,若是诛杀韦士政和谢统师等隋官,如何尽收隋兵之心。

其实李轨虽有枭雄之心,却无枭雄的性格,骨子里有些仁弱了。

等到关谨等人再次恳求,李轨便生气道:“各位既已推举李轨为主,就应听我约束。如今以义起兵,意在救乱,杀人取财乃是贼寇行为,如何取得成功呢?”

李轨一发怒,也没人敢说话,不过倒是有不少人心中不满。

其实这些武威大家族跟着李轨造反,并不是有什么大志向,而是希望尽收武威之权。在大业年间,武威世家如关陇一般,被打压的很厉害。现在众人看到夺权的希望,才纷纷景从李轨。

可现在李轨放过那些旧官,这算什么。不尽杀旧官,如何完全收拢权利。

李轨起事之后,便自称河西大凉王,署置官属,全都依照开皇旧例。以安修仁为尚书左仆射领户部尚书,曹珍为尚书右仆射,关谨为吏部尚书,李贇为大将军,就连谢统师也被任命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

李轨称王,一郡皆降。突厥曷娑那可汗之弟达度阙设在内附之后,被杨广安置在会宁川中,天下乱起时自称可汗,此时也降于李轨。

李轨的崛起,自然使得将河西、陇右视为禁脔的薛举的不满,于是薛举命令大将常仲兴率部征讨武威。

李轨在武威称王,但其军实际上只有数千人,加上一群归附的胡人也不满万。于是李轨连连不敌,常仲兴一路攻打到姑臧城南面的昌松县。

值此危亡之时,李赟在昌松西设伏阻击,又有达度阙设率突厥人支援,凉军遂大败秦军,斩首二千级,尽俘其众,常仲兴仅以身免。

昌松一战,大大增强了凉军的自信。

战后李轨又犯了妇人之仁的毛病,尽释秦军俘虏,以示宽仁。

李赟便劝道:“我军竭力奋战而俘其众,如何能纵还以资助敌方,不如全都坑杀为妥。”

李轨却认为:“如天命归我,应擒其主,则此辈士卒便皆为我有。不然的话,留此又有何用?”

李轨说得倒也不错,秦军被释放之后,皆言李轨仁德,然而这些人还是尽入秦军麾下,白白增加了秦军的实力。幸好薛举志在关中,精力有限,一时半会也顾不上李轨,这才任凭其坐大。chapter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