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六章 草原现状(六)

天下安康 第六章 草原现状(六)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六章 草原现状(六)

如果说覆罗部的背盟使得独洛水联盟开始分裂,那么以同罗部为首的铁勒联盟悍然进攻蒙陈部,而独洛水诸部坐看蒙陈部落败则使得独洛水联盟正式解体。当这个联盟无法发挥它存在的作用时,它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直到蒙陈部南下,一群惊慌失措的各部首领才突然发现,联盟既然无法保护蒙陈部,那同样也无法保护他们,于是各部忙慌慌张张地,开始寻找后台。

同属于铁勒人的多览葛部、阿跌部向铁勒联盟靠拢,同属于突厥人的执失部、苏农部则向突厥靠拢,至于老东家大隋,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其中唯有浑部,既得罪过同罗部,又与突厥人关系不睦,两边都靠不得。

大业八年底,浑部首领浑破六在内忧外患中去世,其子浑阿贪支继任酋长之位。面对咄咄逼人的同罗部和不断进犯的突厥人,浑阿贪支力排众议,决定带领部落南下投奔大隋。

大业九年二月,蒙陈部南下不到一年,整个草原还未完全解冻,浑阿贪支带领部落五千五百帐,共计一万九千人,南下投奔大隋。

始毕可汗闻询命人在浚稽山(今蒙古国土拉河﹑鄂尔浑河上源以南一带)对浑部进行阻击。

浑部士兵同仇敌忾,奋勇当先,浑阿贪支率部在此大破突厥骑兵,然后从容南下。

大业九年五月,浑阿贪支率领四千三百帐,一万四千余人到达大隋。

蒙陈部和浑部先后南逃,投奔大隋,这是大隋草原战略的失败,影响力的减弱的体现。但在虞世基等一众人的吹嘘下,这反倒成了草原胡虏钦慕天子,望风来降的典范。

杨广因此龙颜大悦,封蒙陈阖为光禄大夫,右翊卫将军,弓卢侯,安置在九原郡。封浑阿贪支为光禄大夫,左翊卫将军,皋兰侯,安置在武威郡。

对于这种状况,大隋上下还感到形势大好,疏不知大隋在草原上的钉子被突厥和铁勒一一刨除之后,对方的下一个目的就成了大隋。

没了独洛水诸部对于突厥人的牵制,作为草原突出部位的安北都护府立刻压力大增。

安北城位于阴山以北,前出九原郡数百里,插入到草原深处。原本大隋实力强大时,安北城控南扼北,把控草原,紧紧地把守着胡人南下的大门。但现在大隋势弱,突厥人南下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安北城便成了首当其冲之地。

安北都护府原本只有一万余人,守卫孤城,但经过十多年的经营,长孙晟和斛律晟先后在安北城周围修建了十多个小城,构建了意辛山(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境,与蒙古国接界)防线,有民一万四千余户,四万六千余人,军队接近一万一千人。

若是按照黄明远与长孙晟的设计,沿着诺真水建城,用不了一二十年,碛口以南则尽为汉地。但现在形势突变,安北城孤悬在外,已经失去了限制突厥人的作用,反而成了大隋的一个累赘。

大业八年四月,斛律晟眼看形势不对,北方突厥人屡屡犯境,双方互有战争。为了保证安北城百姓的安全,斛律晟下令将安北城除了军队的三万多人送回九原。这些人多是安北都护府官兵的家眷和北来安北城的商人。

众人此次南下,只能挥泪作别丈夫、儿子、父亲。

大业九年三月,也就是浑部南下之时,大隋与突厥人再次在意辛山北发生战斗,这是大业八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战斗。

为了牵制隋军,方便围剿浑部,始毕可汗亲督三万骑南下,驻扎在意辛山北。

斛律晟也不势弱,亲自率领精兵五千驻扎在意辛山上,双方山上、山下对峙。

突厥人屡屡挑战,斛律晟命各军坚守不出,消耗对方的士气。

双方相持一月有余,各不相让。斛律晟乃命大将严孝武率领一千骑兵,换上突厥人的衣服,分作前后两队,趁夜偷袭突厥人的大营。

在距离敌军五里时,严孝武命前队大声呼喊,后队击鼓响应。突厥军以为隋军主力赶到,心中大惊。始毕可汗本就对隋军胆怯,此时也满是畏惧,命令各部撤退。

突厥人慌忙北逃,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惨重。

而斛律晟本人带领数千骑兵,从侧翼追击突厥人,大破其部,斩首愈四千骑。

意辛山一战,突厥人大败,始毕可汗遭到当头棒喝,其骄纵的势头也为之一挫。突厥人内部感受到隋军实力的强大,也不敢再盲目的擅自寻衅,贸然南下。

斛律晟大破突厥,让杨广为之一震。杨广对于始毕可汗的屡屡侵犯也是不满,他自以为此次大捷能够让始毕可汗清醒过来。

战后斛律晟被进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严孝武和孙辞煦也被进为正四品朝请大夫。

意辛山一战虽然大大涨了隋军的士气,挫了突厥人的势头,但双方的实力相差极大,安北城被突厥人威胁的大局仍无法改变。

大业九年七月,突厥人卷土重来。隋军虽然顽强抵抗,再次击败了突厥人的进犯,但也损失不少。

无论是南面的丰州总管府还是安北都护府,这几年因为战争的减少,从朝廷获得的支持大大减少。而对付新崛起的始毕可汗,若是想不靠中央的实力,单凭一州一郡便能得胜,是不可能的。

黄明远虽然远在辽东,鞭长莫及,但对安北都护府的局势也忧心忡忡。安北都护府打一万场胜仗也灭不了东突厥,但若是败了一场,则是灭顶之灾,仗不是这么打的。

于是黄明远上书杨广,请求将安北都护府的官兵内撤入阴山以南。

安北城是个钉子,也是大隋在草原宣扬统治力的见证,是杨广“天可汗”的脸面。杨广本是极不愿意放弃这里的。

但杨广也知晓突厥人的进逼之势。安北城孤悬塞外,一旦被突厥人攻破,隋军丢的脸更大,还不如主动放弃。

大业九年十月,斛律晟率领七千安北都护府官兵撤入丰州。至此,大隋经营十年之久的安北城正式放弃,大隋与突厥的边境再次回到了阴山一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