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一百零七章 李密三策

天下安康 第一百零七章 李密三策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一百零七章 李密三策

取得黎阳仓,稳定住形势之后,杨玄感便开始露出了他的獠牙。

杨玄感宣布在黎阳城内,关闭城门,大搜男夫,充作兵丁。又下令打开黎阳仓的库藏,分发给众人,并设置官署,废除杨广登基以来的一切新定制度,所有制度都按开皇年间的办法来办。

杨玄甚至连杨广改州为郡也不承认。

他又送文书到周围的州郡,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让他们发兵,到粮仓所在地相会。

此时元务本、赵俊用等人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杨玄感这不像是要剿匪,反而是要造反。二人后悔不已,但是二人已经上了杨玄感的贼船,这时候作为杨玄感攻破黎阳仓的功臣,二人也下不了船了。

杨玄感为了收拢人心,对于此二人倒是不吝封赏,他将汲郡一分为二,东部以黎阳城为治所设黎州,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西部以卫县为治所设卫州,赵俊用为卫州刺史。

又以杨氏旧臣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

此时杨玄感手上有一万五六千人,他又挑选输送军粮的民夫中身强力壮者五千余人,丹阳、宣城郡的水手三千人,联合诸郡兵员,勉强凑了两万五千余人。

不得不说杨广在河北的穷兵黩武倒是帮了自己的忙,因为多重天灾**,黄河两岸的兵源早就枯竭,杨玄感虽然大肆搜索,可也没有征到多少人。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黎阳仓内的确粮食充足,但是武器甲胄却没有多少,一部分被杨广在上一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给霍霍了,剩下的也早就拉到了涿郡。

有些跟想象的不一样,但杨玄感没有办法,只得用帆布作牟甲,而士兵每人只有一柄单刀,一个柳条盾,没有弓箭,也没有铠甲。

这样的军队,跟那些造反的民军没多大区别。

但事已至此,造反可没有回头路,无论如何也得进行下去。

杨玄感有些想家了,在弘农郡他的老巢,可是储备了无数的物资,都是为了造反用的,但现在全都用不上。

准备妥当之后,四月十八日,杨玄感杀三牲誓师,并以治书侍御史游元祭旗。

游元曾跟随黄明远北伐,此时已经六十岁的他还在黎阳督运军粮。杨玄感起事之后,便扣押了游元,并劝其投降。

游元乃是名臣,若能从之,必能大涨义军声望。

杨玄感对游元说道:“杨广乃是一个独夫,逞肆暴虐,已经使自己陷于绝远之地。今天下大乱,暴民四起,这是上天要亡了杨广。如今我亲率义兵,诛杀无道之君,匡扶社稷,乃是顺应天命,游公何不与我一同来做此事。”

游元愤怒地斥责道:“杨玄感,你也是国之重臣,深受国恩之人。汝父先楚公深受两代天子的宠信恩遇,近世无人可比,你们弟兄几人也都位居高官显爵,正是对国家竭诚尽节,上报鸿恩之时。今汝父坟土未干,您就亲自策划谋反!死后如何去见汝父。我游元虽不能杀贼,但唯有一死而已,绝不能从命!”

杨玄感无奈,只得将游元关押起来,屡次以兵器威胁,都不能使游元屈服,今日大军誓师,他便本着废物利用的心思,杀游元祭旗。

杀死游元之后,杨玄感走到众人面前,高呼道:“杨广无道,不以百姓为念,致使民不聊生,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此皆杨广之过也。今玄感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

众人也早就对这个朝廷恨之入骨,因此纷纷高呼万岁。

杨玄感看着振奋的人心,心怀大慰。

誓师之后,便是分拨调遣军队。黎阳乃四战之地,又已经疲敝不堪,众人自然不能困守黎阳。

诸将对下一步该怎么走议论纷纷,有人以为趁机南下,还有人建议西进河东,更有人认为应该坚守黎阳······

杨玄感乃问策李密道:“法主兄,子常以济物为己任,今日正是时候,汝观今日之形势,计将安出?”

李密其实在此之前早就思索了杨玄感的出路,略有沉思,便说道:“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去幽州犹隔千里。辽西之地,南有巨海,北有强胡,中间一道,理极艰危。若公能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杨广归路既绝,高丽闻之,必蹑其后,不过旬月,资粮皆尽,其众不降则溃,可不战而擒,此上计也。”

杨玄感低着头,听着李密的计策也不说话,思索了良久,这才说道:“法主再说说退一步的策略。”

李密接着说道:“关中四塞,天府之国,虽有卫文升、梁默等人,不足为意。今楚公帅众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杨广虽还,已失其根本,可徐图也。”

杨玄感还是不是说话,又沉思许久,这才说道:“法主再说说再退一步的策略。”

李密有些吃惊,但还是说道:“若公此二策皆不取,则公可挑选精锐士卒,昼夜倍道,袭取东都,以号令四方。但恐消息败露,洛阳先已固守。若引兵攻之,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面而至,其结果非仆所知也。”

李密是不建议这一策略的。

杨玄感坐在营帐之中,思索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杨玄感便对众人说道:“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法主之下计,乃上策也。”

李密再想与杨玄感争辩,却是被杨玄感止住。杨玄感于是率兵向洛阳进发,又命其弟杨玄挺率领骁勇之士三千人为前锋,先攻取河内。

李密眼看杨玄感不纳其策,满是惆怅,最终却无可奈何。

当然若是黄明远见到李密,听到他这三策,怕是会喷他一脸,什么上、中、下三策,尔等纯属纸上谈兵,想当然也。杨玄感难道不知道绝榆关道,入关中不好吗?非不愿尔,乃不能也。杨玄感此时选择叛隋,便是走了一条绝路,根本没有翻盘的任何可能。上策、中策、下策,都是下策,不过是什么时候灭亡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