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二十八章 大幕拉开

天下安康 第二十八章 大幕拉开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二十八章 大幕拉开

就在大部分上层统治者还在醉生梦死的时候,底下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已经再也无法忍受朝廷的暴虐,开始了自发的进行抵抗。

人心已经乱了,国家也要开始乱了。

最先乱起来的便是青兖之地。青兖百姓,素来彪悍,多习武事,自先秦起就多为动乱根源。

齐州,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交界处)。

王薄在长白山为匪已经好几年了,自当初在泗州发动役夫之乱后,王薄和他那天师师傅被官军追得满世界跑。再后来万安堂覆灭,二人没了组织,只能在江淮一带借着坑蒙拐骗过活。江淮一带是徭役最繁重的地区之一,二人很快被官府抓作徭役,前去挖掘运河。王薄的天师师傅不堪重负,死在了挖掘运河的大堤上。王薄实在碍不住,偷偷逃了出来,死里逃生。

逃出来之后,王薄无路可去,便回到家乡,投奔昔日的旧友孟让。孟让在长白山为盗匪,而王薄在孟让的帮助下,也很快在长白山站稳脚跟。

二人一直在山中掳掠,勉强过活。到了大业六年秋,北地水灾,流民遍地,哪还有让他们掳掠的肥羊。

这日孟让前来王薄的寨子里,就是和王薄商量怎么渡过这个冬天。

“王薄,现在这局势你也看到了,这年头盗匪越来越多,有钱人越来越少,咱这一行越来越没有油水,我那都快要断粮了,这个冬天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和山中几个头领商量了一下,咱们干一票大的,现在就差你了。怎么样,干不干?”

孟让在长白山的威望不是王薄可以比的,因此山中一些大的掳掠,单个山头吃不下的,都是由孟让组织各山头一起协同。

王薄见孟让前来,赶紧说道:“不瞒兄长,兄长要做一票大的,其实小弟也准备做一票大的。”

孟让听了有些吃惊,便说道:“哦,王薄,你找到什么好肥羊了,跟我还藏私?”

王薄将一张纸递给孟让,说道:“兄长,这就是我准备干的大的。”

孟让也不识字,脸色有些微妙地说道:“王薄,这是干啥,弄这文绉绉的东西,他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啊。”

王薄赶紧赔罪。

王薄也跟着那死鬼师傅学得几个字,因此相比较长白山上的这群土匪,王薄自以为自己跟他们不一样,虽然与众人一同为盗,王薄却瞧不上他们。

“兄长且听我读来:

要抗兵,要抗选,家家要把铁器敛,

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脏官杀个光。”

孟让听了半天没说话,到最后才有些哆嗦地问道:“王薄,你想干啥?”

此时王薄也没了刚才的笑脸,而是目露凶光,对孟让说道:“孟大兄,我们兄弟在长白山中,不过是勒索绑票,偷鸡摸狗,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啊?昏君杨广登基以来,大兴土木,徭役日重,每年到民间选征美女入宫,地方官吏趁机作崇,强占民间良女,加之连年旱涝灾害,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当初陈胜、吴广便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日便到了天下大变的时候,我等兄弟为何不能做下一个陈胜、吴广?”

眼看孟让有些意动,王薄接着说道:“兄长放心,我当年在江淮纵横多年,也算个人物。现在有大人物找上门来,他们许诺,只要咱们在山东乱起,武器、粮食都会源源不断地供应咱们的。”

孟让也是悍匪,此时也不再犹豫。

“既然王薄兄弟有如此志向,我孟让无论如何也得陪兄弟走这一遭。”

二人商议之后,便召集长白山上的各路盗匪,商议一同起事。

王薄带着麾下下山,向长山县(治今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令投降,还带来了长白山大盗孟让的首级。

在长白山地区,孟让的名头可比王薄大多了。孟让的受首,让县令喜不自禁。

长白山就是一个土匪窝子,群盗极多。众人为匪的心思各异,也有不少人当匪盗就是为了受招安的。

王薄此来,手下不过一百多人,县令也不疑有他,更准备将王薄竖立成一个盗匪典型,以匪治匪。

王薄本人识文断字,在县令身前也甚是恭谨,全无寻常盗匪的粗鄙与猥琐,因此颇得县令的好感。因此县令让王薄进入城中,准备明日整点人马。王薄一行人,手中的兵器大多都是木叉、锄头、木棍,根本都称不上兵器,更无铠甲和远程兵器,让县令看了啼笑皆非,也就没有将王薄一行人缴械。

等到夜里,夜深人静,被安置在城中的王薄一众人纷纷从身上掏出利器,前往城门之处。

这时天气寒冷,守门的士兵不多,且大多打着瞌睡。王薄带人一拥而上,将守卫杀死,打开城门。此时孟让等人早就在外等待多时,眼看城门打开,孟让遂带人冲入城中。

一时之间,四处火起,城中大乱。

王薄、孟让分头带人清缴城中残兵,长山县遂破。

王薄、孟让二人在长山县打起反隋的大旗。

为了招纳队伍,王薄又作歌《无向辽东浪死歌》曰:

“长白山前知事郎,纯著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而这王薄的匪号便是知事郎。歌谣号召百姓拒绝出征高句丽,参加起义军,并迅速传遍长白山区。附近的贫苦农民,被欺压严重,多往归之,因此参加起义的人数迅速增至万余。

这次乱事给了所有不堪重负的百姓一个希望,一个方向,也让民间积攒多时的愤怒彻底爆发。那些因为水灾而没了希望的流民,纷纷加入到造反的行列,而长白山各地的盗匪见此也纷纷效仿,不少人打起旗号,开始起事。

一时之间,整个大隋开始风起云涌,乱民遍地,整个大隋都开始乱了。

这次的乱事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不是因为他规模有多大,也不是他在当时影响有多大,而是他彻底的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敲响了大隋的丧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