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七十六章 科举之道

天下安康 第七十六章 科举之道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七十六章 科举之道

自从进入九月之后,连着下了两场秋雨,已经将秋老虎的暑气给浇灭,因此天气转冷,没两日便凉意颇深了。

虽然之前的诸事耽搁,但到了九月十日这一天,科举考试进士科依然如期进行。时间不等人,离寒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

一大早,房玄龄便提着书箱早早的来到了科举院外等候。大隋原本没有过科举考试,更没有能容纳数千人考试的地方。不过这对建设狂魔杨广来说都不是事,很快杨广大笔一挥,便下令在清化坊建了一座科举院,作为考场。此地之大,能容纳八千举子同时考试。

房玄龄自以为来的算早的,没想到科举院外早就有星星点点的人,很多人兴奋的大半夜便赶到此地等候。

很快还不到辰时,整个科举院外已经聚拢了一大批的考生。这些考生来自五湖四海,年龄、身份各不相同,但此时众人满是热情,脸上的喜悦洋溢。天可怜见,圣人降恩,这可能是他们唯一一次能改变命运的计划,可不敢不抓住。

眼看人越来越多,整个科举院门口的道路已经完全堵塞。

这时从清化坊外涌入了大批的军队,将整个科举院团团围住。众人正面面相觑之时,这时考试院的大门打开。

门中走出一人,正是吏部侍郎高构(高孝基),他阅卷官之一,也是此次考试的直接副审。

高构站到大门前,朗声说道:“天子隆恩,怜尔等寒窗苦读,入仕不易,因此开科举士。为保证此次举士的公平,凡有挟私夹带舞弊者,一经发现,立刻逐出,永不叙用,尔等切莫自误。”

说完,高构也不再管底下议论纷纷地众人,便进入科举院,这时便有士兵上前维持秩序,引导士子进入科举院。

开始不少人还存有侥幸心理,觉得高构之言,不过说说而已。很快便有人被搜身发现夹带,立刻便逐出,任凭这些人如何哭述,都没有办法。

场中众人,皆是一惊。

负责搜身的骠骑将军段文操上前说道:“刚才高侍郎已经说了,不要侥幸,尔等再有夹带者,如此人下场。”

黄明远一开始便将这次考试按照明朝的科举考试去进行,因此省去了升级关,直接进化成最终版。

不少人都是高门大族出身,对于士兵的搜身很是不满,觉得有辱斯文。

这时有一个被搜身的世家子弟,对向他搜身的士兵大骂道:“尔等氓吏,如此对待我等冠冕大族,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狗屁开科举士,我绝不受此屈辱。”竟甩甩袖子,愤然离开。

段文操不为所动,站出来对众人说道:“还有没有要走到,不愿意参加的,尽可离开。”

果然一些世家大族子弟,纷纷离去。对他们来说,当官本就是一件易事,根本不需要在此受辱。

当然大多数人没有这些人的出身,因此虽然不满,但并未离开。

段文操又说道:“尔等不要以为搜身是对尔等的羞辱,这是鲁国公对尔等的爱护,科举考试若无公平,尔等以为自己能成功登顶吗?”

这时不少人也觉得的确如是,而那些本就没有舞弊的更是点头。

房玄龄跟着前进的队伍缓缓向前,这时身后的一名士子说道:“鲁国公真长策啊,听说整个开科取士都是鲁国公一手操办的。”

还有人欣喜地说道:“走了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不知能空出多少名额。”

不少人也如此认为。

这时一名年轻的士子说道:“未必尽然,走了这些人,怕是这次考试能否入了朝中人的眼也未必可知。”

房玄龄一惊,他也是这般想法。

此人在房玄龄身侧一队后一个位置,因此房玄龄斜转过身去,向此人拱手道:“在下齐州房玄龄,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卫州宋正本。”

房玄龄问道:“宋兄以为今日之事,会影响我等的授官?”

宋正本说道:“摆明的事情,没有世家大族参加的考试,世家大族会重视吗?”

“还有鲁国公!”

“总会有人为难的。”

这时队伍向前,二人也未及闲谈,便跟着向前。

到了门口,果然有士兵上前解了房玄龄的头发,进行搜身,还查看了其携带的书箱,眼看没有问题,才让他们进去。

进了院中,竟然有人领着他们去洗澡。

当然不是让他们去大池子泡澡,黄明远还害怕传染花柳病呢。后世惨痛的教训,不可不防啊。

不过黄明远将大浴池隔成了上百个一步见方的小池子,每人一个,洗个干净。

宋正本见此,不由得笑道:“这鲁国公誓要把这次考试变得最公平的了。”

幸好提供的水不凉,否则这天还容易感冒。

等到房玄龄洗完澡,穿上衣服,已经折腾了大半个上午了。在兵丁的引领下房玄龄进了自己的考房,等待着考试开始。

作为黄明远的表兄,房玄龄要做官很容易,实际上黄明远屡次提出征辟房玄龄,但他都不愿,他看不上大隋。这次开科取士,与其说他是来考试的,不如说他是抱着见识的心态来的,见识科举取士,见识天下英才。

眼看考试也没开始,房玄龄便与邻房聊起天来。

不少大家出身的士子在这种场合,并无禁言的觉悟,反而因为见识有些如鱼得水。临房的人叫杜如晦,比他小五六岁,出身于京兆杜氏,家世显赫,不过他这一支却相对比较平庸。不过房玄龄与杜如晦交谈之后,便发现对方才华、见识皆是不凡,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二人虽然初识,但相互却皆是敬佩,因此不知不觉竟契合。正欲深谈,这时有巡逻的官兵将他们喝止。

考试呢,还以为墙角唠嗑。

房玄龄只得平下心来,不再言语。不过今日见识的宋正本、杜如晦等人皆是人才,房玄龄有些觉得自己这几年待在齐州有些坐井观天了。

此时未时过半,还不开考,房玄龄也等得有些心急。

这考试正常情况下已经开始半个时辰了才对,难道发生了意外。不过房玄龄也不敢和一侧的杜如晦商量,而是渐渐盘算起来。

实际上这个时候,真的出了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