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大势之转折点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大势之转折点

郁洲山岛。

秦朗已经返回了这里,胶东的事情已经结束了么。

清军已无力再攻胶东,而胶东的明军显然也无法反扑益都,他在胶东处理外与衡王府的合作之后就乘船返回郁洲山岛了。

没必要继续带下去的。

对于胶东多个州县的清丈田亩,士绅地主们再反对又如何?握着刀把子的是秦朗!

他的意志可不是士绅地主们叫唤几声就能改变的。

原时空里的雍老四不就是强硬的把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推行下去了吗?即便雍老四自己落得浑身骂名,但他想做的不也是做成了吗?

秦朗现在与胶东诸州县的掌控力,比雍老四于我鞑清的掌控力尤要强大,所以就没他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儿。

那些个士绅地主们连手下的佃户都很多变成了流民难民,为秦朗所救助,对比听他们的话,实则更听秦朗的话。

这种情况下,士绅地主就已经是没牙的老虎,真的是半点牙都不敢向秦朗军露,哪怕一个个心中再是愤怒,却半点阻止不了秦朗军的动作。

秦朗也一点也不把这些人放在眼中。

他随后更多在联系逃到了青州南端,也就是占据诸城的衡王朱由棷,钱粮兵甲支援了一大批,帮助风雨飘摇中的衡王府在诸城站稳了脚跟后,二者间轻松达成了战略协议。

之后秦朗就返回郁洲山岛了。

对他来说,今年胶东的战局就已经结束了。

郁洲山岛的兵马是还有很多,但他们更多要防备着接下来的湖广剧变,可不会再轻易的投到胶东战场。

这老李在关中已经待不下去了。

秦朗登船返回郁洲山岛的时候,多铎已经引着两三万清军精锐,急袭河洛了。

秦朗怎么看都不认为李自成还能继续在关中坚挺。

他倒是在延州顶住了阿济格军主力的攻势,然而多铎的这一刀呢?

一旦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老家不稳的李闯军主力还能保持军心镇定吗?

老李保不准会比历史上的自己更加狼狈的逃出关中呢。

那他会不会依旧在荆北一败涂地,狼狈的逃入大江之南后,继而在九宫山被地方武装打死呢?这可谁也说不准。

虽然秦朗的插手似乎没有改变李自成集团的命运,老李在撤出京城后依旧是砍杀了李岩兄弟,依旧丢了河东以及中原东北部,被直接赶回了老家。

但这大势似乎没变,但一些个小细节却是有很多变化的。

比如那场河东之战,清军赢的远不如历史上轻松惬意,大同和太原两场硬仗之后,清军的西路军主力可不就直接趴窝了?

休整了整整一个冬天,这方才重新与李自成军开打。

叫后者也有了充足的时间休整和做好心理调节。

而看此前的陕北之战,阿济格军虽然有火炮上的优势,但战斗显然并不顺利,只看陕北战场,谁胜谁负最终还难以预料呢。

一直在多铎突然领兵二度南下之前,秦朗判断李自成最终丢失关中的主要依仗还是一个钱粮,关中经济物产疲惫,根本支撑不住李自成的几十万人马。

并不认为李自成一定要在战场上被打的大败而输。

可多铎的突然斜插一刀,叫秦朗看到了历史仿佛在重演。

而且老李若是真的败了,他也一定会比原时空落得更惨。可是李自成就是再凄惨,如不是疏忽大意,他也不会被九宫山的地主武装给打死。这人的死,简直就像是老天爷在帮鞑子一样。

这任何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变故都能改变李自成的命运,秦朗可不敢肯定老李还会死在九宫山。

但是清军在年中时候很可能饮马长江却是事实。

一旦如此,湖广大地怕不立马就要乱成一锅粥。

江北的清军,江南的李自成和左良玉,哦,对了,左良玉现在可还活的好好的,虽然染了病,但怎么看也没要嗝屁的样子。

湖广三十六营有没有左良玉,那可是完全两个模样。

这种情况下,将来湖广的变局究竟会发展到怎样一个情形,那可就早就超脱了秦朗的先知。

甚至从那时候开始,这天下局势的变化,就已经会完全脱离了原时空的轨道了。

秦朗现在必须要手中留着一支人马,时刻关注着南方的局势。

万一老天爷再要帮鞑子一手,等清兵饮马长江的时候,左良玉病死了,李自成被杀了,那他可就要杨帆长江,为他老丈人稳住江南这一亩三分地。

这种情况下,胶东的战局,根本就无足轻重么。

只要能保证登莱水城的绝对安全,让水师部队可以继续纵横渤海辽海,能保证胶东州县的相对安稳,叫百姓们喘口气,那就可以了。

“白太海死了?”

秦朗都没拆开手中的急报,对着眼前的秦安问道。

“公子爷明见,白太海在营垒里埋了药粉桶,最后时候引爆药粉桶而亡。”

秦安心底里已经对白太海竖起了不止一次大拇指,真是条汉子,但这个时候他还是经不住又赞叹了白太海一声。

区区两千人马力阻多铎九日有余,期间大小数十战,毙伤清军不下五千人,纵然里头的满汉蒙八旗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如此战绩也足够白太海自豪了。

“是条汉子。”

秦朗拆开的信报,那边传来的消息没什么紧要的,除了汇报了白太海殉死的消息后,就是报说与其弟白太河接上头了。

“白太河在李顺的前程不会有差。”

这次可多亏了白太海,硬生生的阻挡了清军的火炮辎重九天有余,要不然多铎怕早就杀到长安城下了。

李自成仓皇而退的必然比现在要慌乱紧张上数倍。

说起来也真可笑,一个前明降将,还是他秦朗亲手发展的细作,却为老李拼尽了最后一滴血,生生的帮李自成迈过了一道生死门槛,这真是叫人怎么想都觉得‘怪’!

“让新闻报别在跟那些个大头巾们吵了,任他们说去吧,把舆论转向关中之变,转向湖广。”

秦安退下去后,秦朗招来身边的秘书吩咐着。

这不是他想用一个热点消息去覆盖另外一个热点消息,因为这效果不大。

因为他相信,关中的变局纵然会极大的震动着江南,乃至等到李自成败退荆北,再接着逃奔长江之南后,那些个读书人还会更加的慌张,可他们慌张归慌张,痛骂秦朗却还依旧会痛骂!

这就是文人的尿性!

但是《新闻报》与之争吵了那么久,吵得《新闻报》从此前发行渠道覆盖整个淮扬地区,甚至都已经在江南建立了几个桥头堡了,到现在只能曲缩在淮扬北部几地,连淮河都要过不去了,那实在是战果辉煌的很呐。

没办法。

得罪了全天下的士绅地主集团,在江南淮扬政治秩序还没有被打乱的情况下,那些个士绅地主们实在有太多的手段来对付《新闻报》了。

不看最近时候,连抚宁侯朱国弼都跟秦朗生疏了么。

秦朗知道这就是一场吵不赢的架,而且吵到现在,说真的,引发的争议已经足够大了。

《新闻报》在秦朗的指导下,主抓‘忠君报国’这四个字。

——现在大明缺钱缺银子啊,可大明的官儿和士子们却始终一分钱一粒儿粮食都不交,大明养士二百余年,就养出了这么一群只顾自家小利而枉负国恩的忘恩鲜廉寡耻之徒吗?

把清丈田亩和官员不纳税以及投寄等通通联系起来,就是紧紧扣住钱粮二字。

这是因为秦朗有自知之明。知道在引经论点上头绝对不是那些个大头巾们的对手,所以咱就不去引经论点。

而且千万别小觑了占领道德制高点的作用,在封建时代,‘忠君报国’这四个字那是有着叫无数人闭嘴的威力的。即便他们心底里破口大骂,可这明面上,谁也不敢对这四个字说个不字!

秦朗照样被骂的狗血喷头,但哪又怎么样?他被骂的再狠也始终不会歪倒,这就够啦。

胶东战场上抓的俘虏也都被送去了日照。

不好留在当地,群众基础太差了。

还是打包送去日照的好。

那地方本是青州的地盘,可惜衡王一战败北,现在只能缩在诸城苟延残喘。就把日照和安东卫两地都交给秦朗了。

二者是战略合作伙伴么。

秦朗都无偿的给衡王府那么多钱粮兵甲了,衡王府当然也要有所表示表示了。

日照这地方有煤有铁,还临近海边,哪怕都只是小矿场,这对郁洲山岛也是一极大的补充。

一千多号俘虏通通被送去矿场。

因为这些人几乎都是青壮,而且不少人还是出自同一支军队,所以劳改大队的人就把他们完全分散打散了处理。以防他们抱团闹事!

负责日照事物的张凌,将这些人按照工作内容不同分成了好几部分,即伐木队、采石队、挖煤队、洗煤队、建筑队、运输队等等。然后特意从俘虏中提拔了一些之前地位底下的小兵,还有一些轻度残疾的战俘做为工头,通过地位和待遇上的最直接区别,轻轻松松的就挑起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与仇恨,以达到分化管理的目的。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手段。

张凌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会发挥百分之百、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去料理手下的一切。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些人将在这里一直进行“劳动改造”。至少在五年之内不会被刑满释放,除非表现足够出色,才有极小的机会被赦免,成为本地的自由民。然后往往会被吸纳入劳改队或是本地‘军管会’工作。

毕竟,如果不给这些人一点奔头的话,难保他们干活的时候不会消极怠工或者逃跑。绝望的人总是很难管理的。

同时为了镇压日照和看管这些俘虏,秦朗还在日照设立了一个守备营。

守备营有五六百人马,配合着劳改大队的治安队,轻轻松松就能把整个日照县和劳改大队给镇平了。

郁洲山岛上也挪出去大批的人口,他们都被送去了胶东。

历经战火焚烧后的胶东大地,人口锐减了很多,不管是清军的杀戮,还是逃亡途中的折损,登莱之地反正出现了不小的空白。

郁洲山岛上现在人口太多太多了,正好挪出去一部分。

而且还能利用这一部分人积极的带动‘后进’。

人是群居动物么,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秩序,那就能带动着人去主动的融入其中。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秩序’所代表的力量必须全方位的碾压后者。

就如上辈子改开后,有那么多的人渴望出国一样。

这不就是因为外国的条件在当时完全碾压中国吗?

秦朗现在所代表的形象就是如此,从吃喝穿戴上完全碾压胶东百姓,甚至在战斗力上也能完全的碾压大明朝。

如此情况下,秦朗军所代表的‘先进文明’自然就一百个吸引胶东百姓了。

叫后者先天上就自觉低矮了一头。

这种情况下可不就容易领导多了?

再加上粮食物资等实打实的好处,秦朗并不认为胶东局面有什么颠覆的。

所以他静心的在郁洲山岛上等候了起来。

除了不断的从江南购入粮食布匹等物资,再没有向南面多看去一眼,连刘昀那伙儿明面上的人都被他撤了回来。

现在这个时候他没必要去挑动金陵的敏感神经,一切只需要看李自成和我鞑清的表演即可。

五月里老李从关陕之地退入南阳,清军一边大肆招抚老李南撤时候留下的二三线兵马,另一边就对着李自成的屁股紧追不舍。

李自成当然会有反击,双方互有胜败。他手中的实力还是很丰厚的。

在陈州和邓州,李自成军两次击败清军,但在地方,胜利者可就都是清军了。

总的态势上头,胜多败少的清军还是优势极大的。

不过老李都已经是这个份上了,还能两次击败清军的追兵,可见其实力依旧不俗,那已然是满清最大的敌人。

这消息传到郁洲山岛,秦朗知道,天下大势的又一个转折点要来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