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人生的抉择口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人生的抉择口

山海关处,大批的关宁军正鱼贯而出。

吴三桂虽然早在去年初就跟他的便宜舅舅祖大寿建立起了联系,但眼下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大明朝。

去岁的九月里,清军绕过他主力屯驻的宁远城,攻打广宁中后所,广宁前屯卫和广宁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就全部失陷,吴三桂的宁远,成为山海关外一座孤城。

不能说宁远已经完全丧失了战略意义,只看清军打下了那三城之后并没有据为己有,或是进而去试探着攻打山海关,而是收拾了俘虏缴获后,干脆利索的撤回了锦州城,那就知道宁远城的战略意义还是存在的。

但吴三桂损失惨重也是绝对的。

本来这些地盘都是他的囊中物,是他三千夷丁突骑的家。现在清军这么一扫荡,吴三桂不但丢了很多佃户,手下军队不少人的家眷还沦入鞑清手中。

更重要的是,清军在撤退时还破坏了三城的城防,虽然没有去破坏田亩和水利工程,但这今后谁还敢安安心心的在这儿种地呢?

就跟清军南略一样,人家能绕过宁远城一次,就能再绕过第二次、第三次。

那么吴三桂在三城还种个屁的地啊。

种也不是给他种的啊。

吴三桂正发愁呢。

从去年入冬之后就在考虑着撤回关内的问题,但关宁那么多依附着吴家的丁口,想要通通撤回关内去,必然要有妥善的安置之地啊。

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那当然是不能动身的。

吴三桂把目光盯准了山海关外的永平府。可这事儿不是他说了就算的,也不是蓟辽总督王永吉说了就算的,是必须由崇祯拍板的。

但到了年初时候,崇祯帝刚刚开启这个话头,就被辅臣陈演、魏藻德这俩臭不要脸的给堵了回来,要脸面的他由是暂时搁置了这一事,直到三月里局势危机万分了方才重启来。

给王永吉下旨,叫他火速赴宁远,催促吴三桂军民入关。

也所以,所部尽皆辽军,所处又是辽东的吴三桂,受封平西伯而非“平辽”、“征辽”字样。“平西”这两字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准备去打西边的农民军吧。

可是吴三桂所部精兵三四万,宁远辽民七八万,再加上三城残余的子民,总数近二十万,尽数动员就需数日,军民迁移又行动缓慢,每日只行十余里。宁远到山海关二百里路,硬是让吴三桂走了半个月还多。

现在吴三桂引先头兵马先行,大军终于出山海关了,但京城也已经丢了。

只是跟历史上的吴三桂不同,这个时空,吴三桂人前脚刚到山海关,后脚就收到了皇帝南幸的消息,不跟历史上的一样,迟了好几天才收到崇祯殉死的消息。只不过他爹和他兄弟也跟着崇祯皇帝走了。

这可把吴三桂给哭死了。

说他爹的,你说你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你不安安分分的待在关宁享福,皇帝一声吆喝,你自己就屁颠屁颠的进京提督京营去了,你现在这不是自找的吗?

嗯,崇祯三月初才起用吴襄提督京营,估计也是前脚才到京城,后脚崇祯帝就南幸了。

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吴三桂现在想起来就哭。

亲爹和兄弟还有妻妾等都在皇帝的手心里,他一下子就尴尬了。

本来他完全可以高坐钓鱼台,等着李自成开价呢,现在就要考虑是不是先向李皇帝上降表了。

不然,李自成能饶得了他?

山海关就在他手里,等于把刀子架在了李自成的脖子上,这都不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事儿了,而是要命的事了。

当然,吴三桂想到他爹和他兄弟,也觉得很要命。

哪怕他有个哥哥在鞑清那边,跟着祖大寿一块降清了。

那崇祯皇帝手里握着是他的亲爹啊。

焦灼、苦闷;往事、眼前的种种事变,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自投身行伍以来,吴三桂一直驰骋辽西走廊,与清兵长年周旋。虽然多是在挨打,但他也有自己的盘算,觉得关宁一线稳固,关隘险阻,加之关宁兵兵勇悍,清兵就是倾力来打也难以突破。

所以别管清军入塞南略了多少次,那都是无根浮萍,他们终究是要回来的。

吴三桂忧虑过时局艰难,尤其是豫西决战孙传庭潼关败亡之后,他就知道关内的局势再也不同于以往时候。

农民军再也不是被明军赶的跟孙子一样的乌合之众了。他们是能跟大明分庭礼抗的存在了。

但任是他高看了李自成,也想不到李自成会如此迅速地把定鼎天下二百余年的大明逼到生死存亡的地步。

不能想像数量庞大的明兵和众多如云的将官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大同、宣府和居庸关,十几万兵马竟是不发一箭的尽数投降了。

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

不久前,他还是堂堂的总兵官平西伯,而今天,君王就已经是弃国而逃之军,他成了唐威武郡王郭昕那样的飞地孤臣了。

吴三桂很有自知之明的,他清楚自己做不了郭昕。

真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骨头是硬不起来的。他才33岁啊,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为什么要想到死呢?他还是一军的统帅,掌握四万人的强大武装力量,其中有三千余人还是他吴氏的子弟兵,凭借这个资本,他自信能在天下乱世之中取得一番的作为。

可转而他又想到自己的家,父母兄弟妻妾等三十余口人在皇帝手心里,他要真投李自成,那岂不是送爹娘兄弟去死?

也不对。皇帝不见得就会真下辣手,那样的话跟他吴三桂可就解下结不开的死仇了。

但总归是生死未明,吉凶未卜的。

一阵阵悬念而产生的隐忧撕扯着他的心,把吴三桂人都要撕碎了。

今后怎么办?他徘徊不定,心无定算。

投清吗?这一出路时不时的在他思想中闪现过。

只能说吴三桂还是很孝顺的,潜意思的他就排斥投降李自成,但投清了,他爹也一样艰难啊。再回顾以往他与满清的一系列厮杀,还有关宁军立军之初打辽军那里继承来的基本思想,投清真也非其所愿。

吴三桂觉得自己就处在一个人生的抉择口上,生路只有一条,其他的全是万丈深渊,可偏偏四周全是浓重的迷雾,他一脚踏出去,很可能就会坠入无底深渊中。

然而局势残酷就残酷在他必须立刻做出决断。

要不然,李自成饶不了他,而满清在得知消息了后,也很定会插上来一脚。

吴三桂估量了各方面的力量,权衡利害得失,最终还是采取了静观形势变化的态度。

他一边跟李自成通透消息,看李自成对自己的态度;另一边再使人向津门的皇帝告急,好歹也把崇祯皇帝给糊弄了。

但愿李自成不要欺人太甚,不然他来一个联清灭虏,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给白广恩、唐通一个教训就成,让他们乖乖的回蓟州去。”

探马已经送来了最新消息,白、唐二将已经统带大军向着永平府奔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