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一章 整军备战

明梦 第一章 整军备战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一章 整军备战

“恩,很不错,先少量生产吧,锻炼一批熟练工人,你们还要加紧研究下一代火枪。”

放下手中的燧发火枪,朱舜满意的点点头,在金属子弹和连发枪械没出现前,朱舜对于火枪实验室的要求就是研究生产改良,增加技术积累和熟练工人的培训。

火炮实验室,火药研究室,地雷研究室等,这几天兵工厂的各个实验室朱舜都转了一个遍,对于他们的成绩,朱舜给与肯定和奖励,一些不足,朱舜也会一一指出。

快过年了,朱舜的心思已经飘飞到了北方。

关宁军,这个时期才刚刚有些苗头,他的始作俑者就是袁崇焕,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就是他提出的,最初时这个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他的后果是袁崇焕没料到的,那就是后来形成了关宁军阀,听调不听宣的场面,特别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以后,整个关宁军阀就彻底的失去了控制。

辽东的局势,不单单是一个方面来看,还要有综合考虑,陆地上以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为主,辅助的就是东江镇,东江镇在这里就很关键了,在陆地上陷入僵局的时候,这个时候最佳的手段就是让东江镇出兵袭击后金的后方,用来打破战场的僵局,可是袁崇焕看不到,他看到的就是东江镇不受文官控制,这样就造成了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结局,毛文龙死了,朝廷对东江镇就彻底的失去了控制,本来对于辽东局势最大的助力东江镇彻底的消失,也就意味着辽东战局朝廷失去了最大的优势,没有了东江镇,辽东战局大明王朝就只能依靠关宁军了,因为他不想后金冲入关内,就必须倚重关宁军,也就造成了关宁军尾大甩不掉的架势,也养了一群军阀出来,可见毛文龙在辽东是个关键人物。

后世对于袁崇焕怎么评价,咱们不去管,只要看到他杀了毛文龙就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

这个春节很热闹,皇庄的两次大丰收,让老百姓们不再为吃的发愁,再加上各项建设一直没停,所以百姓们在闲暇时做工都赚到了一些钱,手里有了钱,皇庄的行业就开始了萌发,以前舍不得买的东西,现在老百姓一咬牙就买了,特别是皇庄的养殖场和蔬菜大棚都有了大量的产出,过年时市面上的蔬菜和肉蛋可以说十分充足,价格也不高,所以购买的人就很多。

天津相对于皇庄的过年繁华,也毫不逊色,毕竟有钱人多,就算朱舜清理了一遍,但是他清理的就是那些有劣迹的人,他不仇富,对于那些安分守己的富人他并没有去管,并且对于一些名声好的富人他还有照顾,所以富人阶层还是比较多的,再加上朱舜在天津大搞建设,底层的老百姓在这两三个月内也赚到了一些钱,所以天津的商业活动比以前反而更加兴盛起来。

给各个部门拜完年,朱舜在年三十上午,来到了军营。

“来来来,发红包了,每人一个,都别抢,我先给你们拜个早年。”

朱舜提着一个袋子进了参谋部,对于过年正在值班的军官招呼道。

“我看看,有多少,可别是一分两分的,那就有些老扣了。”

刘四喜接过红包笑着说道。

“你小子,今晚你值班?”

朱舜看到刘四喜接过红包就要拆开,有些无语,幸好不是他说的一分两分,都是五毛的,要不然朱舜真的就尴尬了。

“哈哈,是的,王爷难得大方,你们都收着吧。”

刘四喜看着那些参谋都有些不知所措,毕竟他们中有些人都是第一次在军营收到红包,那些有收红包经历的,都是王府的老人了。

“也没多少钱,图个喜庆,都收着吧。”

朱舜的话让那些参谋都是高兴异常。

“谢王爷。”

不知是谁带头高呼一声,整个参谋部都开始喊了起来。

“给拿着,在军部各个值班的都有,包括站岗的战士都有,你去发一下。”

朱舜也没制止他们的欢呼,反而把袋子递给一个参谋,吩咐道。

“是,王爷。”

那名参谋兴高采烈地接过袋子,敬了一个军礼就急匆匆的出去了。

“政委和参谋长了?”

环视一圈没看到政委和参谋长,朱舜就好奇的开口道。

“他们和那些副职都去各个部队了,家里要留人,他们就让我留下了。”

刘四喜递给朱舜一支烟,就开口解释道。

“恩,本来是我去的,主要是现在太忙了,等明天吧,我也到各个部队看看。”

年底了事情很多,各种会议开的朱舜头都大了,还好今年来了几个人才替他分担一些,要不然朱舜现在恐怕还在开会。

“恩,我们都知道,也给那些战士交代清楚了,毕竟现在整个天津地区和皇庄全靠王爷一个人支撑着。”

“呼,等咱们培养的人才起来了,那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吐出一口烟。

“恩,现在就等着培养的那群人起来了。王爷,今天还走吗?”

“走,一会还要去看看吴先生,晚上我会过来。”

朱舜说的吴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吴又可先生,那可是明末有名的医学专家,来到皇庄已经好长时间了,现在朱舜的整个管理地区的所有医馆都是他在主持着,包括军队里的卫生员都是他在培养。

“恩,那王爷就先去忙,晚上政委他们就应该回来了,到时候咱们几个喝一杯。”

“好。”

去吴又可那里就是看看随军医馆和那些卫生员培养的怎么样了,明年上战场是否可用。

“王爷,现在我的弟子和好友都来了,这里的事情交给他们就好,明年我也想去战场上看看。”

“那不行,您老都四十多岁了,还是别去那种地方了,太危险了。”

“怎么不行?孙阁老岁数比我还大的时候还亲临战场呢,我怎么就不行了?”

吴老头听见朱舜的话,一时间有些吹胡子瞪眼。

“您老能和他比吗?他当时是指挥官不上战场那说不过去,但是您老可是我的宝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得哭死。”

吴又可老先生是明末著名的传染病学家,他的《瘟疫论》可以说是中医学上的传染病研究的开山之书,他本人更是中医界传染病的开山鼻祖,朱舜怎么舍得他上战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