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五十九章 爵位(三)

明梦 第五十九章 爵位(三)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五十九章 爵位(三)

明梦

曹师傅对于牛厂长找上门来很是反感,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别人是提着礼品上门的,也不好说什么,向着牛厂长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接着就坐在一旁沉默起来。

“对不起曹师傅,这一次是在下冒昧了,毕竟时间不等人。”

还是牛老板率先打破沉默,他一开口姿态就放的很低。

“我就是一个粗人,不会拐弯抹角的,今天就明摆着告诉你,我不会去你的厂子里的。”

曹师傅本来就有意见,再加上路上自己工友说的那些话,让他的脾气不是太好。

但是牛厂长是谁?他可是敢撩拨朱舜的存在,虽然现在已经不敢再那样做了,但是毕竟是被那些人推出来和信王、天启皇帝打擂台的存在,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曹师傅是对在下开出来的条件不满意吗?有什么不满的可以提出来,咱们可以商量。”

“不是不满意,而是不想去,牛东家还是请回吧,不要在老头子身上浪费时间了。”

曹师傅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这样每个月给你一百五十元的薪资,其他的福利就按照你们现在的来,同时工厂有你一成的干股。”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再加上曹师傅值这个价,牛东家想也没想的开口说道。

“牛东家,你就不要再说了,给我再多的好处,我也不会去的,……”

“咚咚咚”

曹师傅的话语被敲门声打断,众人都有些疑惑,这个时间会有谁来找他?

“老婆子,去看看谁在敲门?”

曹师傅对着正在忙碌的老伴喊了一声,同时牛东家也好奇的向着门口看去。

“曹大娘在家呢?曹伯伯回来了吗?”

进来的是曹师傅现在厂里的文职人员,先是和曹大娘打了一个招呼,接着就有些焦急地询问曹师傅在哪里。

“是小郑啊,你曹大伯也是刚到家,赶紧进来,我去给你倒水。”

“大娘不用忙,我说完事就走。”

进来的小郑阻止了曹大娘的忙活,转身走到客厅。

“小郑,什么事这么着急?是不是厂子里出事了?”

小郑在外面的话,曹师傅听的一清二楚,此时他也刚走到客厅口。

“不是厂子里的事情,是上面通知您老去天津进行一场比赛,到时候赢了的话可以领奖的。”

牛厂长被曹师傅挡住了,小郑没有看到,着急地给曹师傅说一句,就急匆匆的离开了,他还要通知其他几个工人。

“去天津进行比赛?我怎么没听说过?”

小郑走后,曹师傅有些疑惑,嘀咕几声以后就回到了客厅里。

牛厂长也很识趣,看到曹师傅有事,再加上他也很好奇这一次的比赛,给曹师傅说了几句以后,就告辞离开了。

工人的评选比较麻烦,毕竟手艺这东西没有直观概念,只有现场做出来,让专业的人评比,才能判断出好坏。

所以工人的评选是在天津进行的,但是有一点品德的过关,要不然根本不会邀请参加这一次比赛,品德是事先调查好的。

几天以后,曹师傅看着拥挤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房屋,恍若自己已经离开了天津几百年。

“模样已经大变了,已经彻底的看不出原来的影子了。”

曹师傅有些失神的看着眼前天津,喃喃自语。

“那可不,我可是天津的老住户了,这出去几天光景,回来就快认不出回家的路了。”

旁边路过的人听见曹师傅的自语,就自豪地说道。

“咱们锦州来的人跟紧了,先到悦来客栈休息一晚,明天开始参加比赛。”

就在曹师傅要搭话的时候,就听见这一次带队的锦州政务院的官员高声说道,对着路人歉意的一笑就赶紧跟上队伍。

这样的队伍很多,只是规模大小不同,他们都是这一次应邀来参加这一次比赛的。

不光是工人队伍,还有其他职业的队伍,也陆续的向着天津汇集。

此时坐在火车上的河南来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人面色有些忧愁和兴奋,他叫曾小贤,是一名小学教师。

曾小贤的出身并不好,但是他运气很好。

他是一名孤儿,当初是因为在河南家乡遭遇了天灾,不得已出来逃难,一路上因为疾病和饥饿,家人相继死去,当时他已经绝望了,小小年纪要想逃到京城可以说难如登天。

为什么说他运气好呢?

就是因为在他的家人相继死去的时候,他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好心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他才一路坎坷的来到了京城。

刚来到京城,他人生地不熟,再加上瘦弱的身体,只能以乞讨为生,就在他以为那个冬天他会默默地死在京城的某一个角落里的时候,信王横空出世,在整顿皇庄之后,就把京城里的乞丐接到了皇庄里,不仅管他们吃喝,还亲自给他们教授知识,让那些流浪儿童以为这就是天堂,信王就是他们最亲的亲人。

曾小贤严格来说是朱舜的第二批学生,因为第一批,也就是他的师兄师姐是王府侍卫、仆役、工匠等人的孩子,这些人对于朱舜最是亲近。

曾小贤不仅聪明,还很有毅力,在他们那一批学生当中,他就是最优秀的那一批人,但是在学有所成的时候,他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老师,这让许多人为之惋惜,但是没有人知道的是,他是受到了信王的一段话的影响。

“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就是许多人读书的目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学习知识不报效社会,那还不如不学,金钱有花完的一天,美人又变成枯骨的一天,有一样东西他不会变,那就是传承下去的知识,现在大明还有许多人不识字,需要我们给他们做些什么,就像以前的你们一样……”

当时的那段话很长,但是也改变了这个少年的理想,他想像自己最尊敬的王爷一样,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知识,他想看到这些人用自己传授给他们知识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所以在毕业时他毅然的选择去当教书先生,可惜当时王爷不在,没能在

离开前再见他一眼,这是遗憾。

听同学们来信说最近这一段时间王爷就在天津,他就有些兴奋,这样一来他就能见到想念已久的王爷了。

但是他也很忧愁,忧愁的是自己离开了,自己的那些学生要被耽搁了,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一次的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想起自己的那些学生,曾小贤的嘴角就露出一丝笑意。

刚回到河南的时候,是信王刚刚率领大军平定福王叛乱的时间,那时河南一片断壁残垣,百姓们更是流离失所,那种景象就算现在的曾小贤回想起来还是心底发凉。

空无一人的村庄让曾小贤心里哇凉哇凉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改变了,随着战乱的平定,逃难出去的百姓们陆续的回归,虽然还是十室九空,但是至少有了人气,让曾小贤有了希望。

大建设的开始,让百姓们能吃饱饭,同时为了减轻朝廷建设灌溉设施的压力,许多用水艰难和住在深山老林里的百姓被集中起来,整个村庄终于住满了人。

有了人,就有了生源,学堂是村子里第一个新建筑,当看着新学堂矗立起来的时候,曾小贤泪流满面,真的太艰难了。

但是他又开始发愁学生的问题了,当时听说学堂是免费的,还管饭,许多家庭就把两三岁的孩子送到学校,简直把他那里当成了托儿所,这让曾小贤哭笑不得,但是他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四岁的孩子在农村已经能帮父母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了,谁会嫌自家的劳动力多?特别是只要肯下力气全家人都不用再挨饿的年代?

好在王爷随后下达了硬性规定,不让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上学,父母就要接受惩罚,还有许多工作也不会找他们,这让许多老百姓才恋恋不舍的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了学堂里。

有了学生,本来应该高兴的事,但是当时因为老师数量的限制,一个学堂的老师只有一两个,曾小贤所在的学堂更是只有他一个老师,这让他愁白了少年头,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咬着牙坚持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岁数和他差不多,但是他勇敢的站在三尺讲台上,一刻也不带停歇的给学生们上课。

立志报恩的曾小贤回想起那一段时光就有些感叹,他真的太难了。

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不怕,头脑蠢笨的学生他不怕,他就怕那些因为家庭原因不能上学学生,更怕那些家里不支持上学的学生!

就像冯奶奶家的几个孩子一样,冯奶奶已经四五十岁了,儿女们因为各种原因早早地去世了,是她艰难的在乱世中把孙子们拉扯着长大,但是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冯奶奶病倒了。

为了照顾自己这世上唯一的亲人,那些孩子根本不能安心的上学,不是旷课就是请假,这让曾小贤很是头疼,看着可怜兮兮的孩子们他心疼,可是看见躺在病床上的冯奶奶他更加的心疼。

找到里正,找到县政务院,磨坏了好几双鞋子,终于把冯奶奶安顿到养老院,才让她的那些孩子们能够安心上学。

有时候他回想起来就会对信王感激不尽,要不是有他,许多像这样家庭的孩子们根本不能安心上学,也就会让这些孩子们将来成为“瞎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