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五十六章 圣人之道

明梦 第五十六章 圣人之道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五十六章 圣人之道

明梦

朱舜的经验只是前世十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于现在的民间情况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后世的人们见识更加广阔,想法也是五花八门,不像现在百姓们的想法单纯了许多。

有了顾炎武的开头,其他人都说了一些在基层的所见所闻,这让朱舜对于民间的情况有了大致上的了解。

“现在就是百姓们迫切富裕的期望,与经济缓慢的发展有些矛盾。”

朱舜手指有节奏的叩击着桌子,一脸的若有所思。

他们几人的诉说其实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百姓们想暴富,但是那可能吗?

一夜暴富只存在幻想和想象当中。

“恩,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百姓们太急功近利了。”

黄宗羲也是有些叹息,谁能想到以前还吃不饱的百姓,在刚吃饱饭没几年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这是好事。”

朱舜淡笑着开口说道。

“这件事应该分开来看。”

看着他们几人疑惑不解的神情,朱舜想了想继续开口说道。

“首先就是现在百姓们想富裕,也就是对于物质需求有很大的渴望。”

“王爷,什么是物质需求?”

听见新名词的几人都是一脸茫然,顾炎武开口问出了几人的心声。

“物质需求就是对于一些东西,比如说自行车、缝纫机等东西的需求,它的覆盖面很广,衣服、食物、马车、住房等,都可以划分到物质里面,需求就不用解释了吧,字面意思理解就好。”

这就是穿越者的弊端,有时候在后世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或者话语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

“想要满足百姓们的物质需求,就首先要让百姓们富起来,这个是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的,毕竟百姓们刚吃饱饭没几年,要想在这么短时间内让百姓们富裕很难,但是百姓们迫切希望富裕的想法很好,这证明他们看到了希望,富裕的希望。”

朱舜说的实话,放在以前哪个百姓会想这些,能吃饱就不错了,还想着白面馍馍,那可能吗?活下去就是前几年大明百姓们的期望。

“这个希望是咱们给的,但是并不长久。”

朱舜说到这里停顿一下,组织一下语言,继续开口说道。

“你们都是富裕人家出身,可能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但是现在诸位想一想,如果你们背后没有强大的势力,你们家会富裕吗?敢富裕吗?”

这也是朱舜为什么停顿的原因,毕竟他的话真的不好听。

但是他说的事实。

以前的百姓要想富裕首先就需要投效,投效谁呢?当然是那些秀才举人,因为只有经过他们的同意,百姓们才敢富裕,就像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一样,如果他们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势力或个人支撑着,他们的财富和土地,只会为那些贪得无厌的士大夫们做嫁衣。

这是朱舜后来才发现的,那时他才知道,这个时代的商人和地主真的很穷,因为他们每年都要给士大夫阶层上交许多财物,要不然第二年他的家业就会莫名其妙的变成别人的。

“现在没有

人敢向百姓和商人伸手,究其原因是咱们不允许,但是咱们之后呢?谁能来继续给百姓们做靠山?”

看到几人都没有说话,一脸若有所思的神色,朱舜继续开口说道。

“王爷的意思是,将来百姓们的生活还会回到以前的样子?”

王朝聘在一旁面色难看,语气有些苦涩,没有人发现此时的他已经双拳紧握了。

“如果大明律不改变的话,这样的事情必然会发生,毕竟谁也不知道咱们的继任者还会不会像咱们这样对待百姓。”

王朝聘,朱舜并不熟,但是他儿子的大名,朱舜可是如雷贯耳,王夫之,和黄宗羲、顾炎武同名的存在,能记不住吗?

王朝聘可以说命运多舛,这货在朱舜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被罢免官职,原因就是拒绝贿赂选官,可以说给刚走进仕途的他很大打击。

“那就改变大明律!”

到底是年轻气盛,顾炎武率先说出了这句话,让其他人面色一变。

“呵呵,无妨在我这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观察到几人的脸色,朱舜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用紧张。

“在说这个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圣人之治?别拿道德经里面的圣人之治无为之治来糊弄我。”

朱舜看见大家面色稍缓,才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道德经》第三章就是讲述的圣人之治,这个在这里不做多说,毕竟那只是理想中的治世方针,比乌托邦还超前,但是这不妨碍他的治世思想成为后来华夏人衡量一个朝代的是否兴盛的标杆。

“这个,王爷,圣人之治如果不是无为而治,那么还能是以前那些文官提出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样一来就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了。”

“呵呵,和士大夫共治天下?难道学宋朝,让他们不顾国家民族安危,杀忠臣,卖国家,只求得苟延残喘?还是想让他们像以前那样不顾国家利益,只顾党争?”

朱舜冷笑着说道。

“但是现在王爷也不像在是实行圣人之治啊,毕竟使民无知、无欲才是圣人之治的核心。”

黄宗羲有些疑惑,毕竟现在大明实行的是全民教育,在他看来和圣人之治有些背道而驰。

“哈哈,你们呀,思想太局限了,再想想还有其他的吗?”

朱舜哈哈大笑丝毫不理会黄宗羲的质疑,反而督促他们再想想。

“圣人之治民,度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

这是韩非子·心度中的原文,其实这还是比较贴合朱舜的圣人之治思想,不过还是有些不同的。

现在的官员都知道信王不喜欢儒教,反而对其他的诸子百家比较感兴趣,所以许多人在刨除儒家经义以外开始大读特读其他流派的书籍,不过具体能理解多少其中真意,那还真不好说。

“有些太严苛和理想化了,但是反过来想想,有些东西咱们还是能做到的。”

朱舜停了一下,待大家消化一下后,他继续说道。

“民不争和不从其欲,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告诉百姓那些东西不能争,那些**不

能有?”

“是人都有**,包括你我,我的**就是整天花天酒地,睡饱了吃,吃饱了睡。”

朱舜的话让大家哈哈大笑,本来的一丝沉闷彻底的消失无踪。

“你们也有**升官发财,百姓们幸福,就算是圣人也有自己的**,那就是让自己的思想流传百世万年,要不然咱们也不会知道古代还有那么多先贤,百姓的**更加的纯粹和简单,就是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妻儿吃好穿好,稍微有难度就是再娶几个美娇妻等,这个都是免不了的。”

看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朱舜也不着急,喝一口茶之后,把其他人的茶杯添满,继续开口说道。

“既然都有**,咱们就禁止不了,就算是能禁止,将来也会出大问题的,所以还是不要禁止的好,那么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

“堵不如疏,大禹治水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就没有人想着运用到治国方面吗?”

“律法是堵,那么什么才是疏呢?”

“问得好,哈哈。”

朱舜哈哈大笑。

“疏,就是引导和告诫,引导就是引导百姓什么该做,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告诫就是告诉百姓什么不能做,这样做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朱舜的话很简单,但是也让几人若有所思起来。

“这个话题就又回到了教化万民的事情上来了,因为只有教会百姓们识字,他们才能看得懂那些律法,同时也更加的利于咱们引导百姓,毕竟现在人多了,许多事情不再是口口相传就能告诉大家的,有时候口口相传反而会坏事,但是报纸上文字的宣传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看得懂法律之后,百姓们就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在看得懂报纸之后,就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得到表扬,做什么事情会遭到惩罚。”

朱舜放下茶杯,看着几人才说出了他对圣人之治的理解。

“什么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就是在法律的条条框框之内的无为而治,也就是把一些不好的事情,人们不能做的事情用文字标注出来,告诉百姓在这个范围之内,他们是自由的。”

无为而治并不是真的无为,毕竟是人都有思想,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法律的条条框框限制,那么就不是无为了,那是无知。

“关键还在律法,只要有一个合理的律法,那么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治。”

朱舜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是老了,这句话,唉,年轻人,你还要多学习,律法还需要人来执行。

“这位是法家的当代传人韩阳,同时还有一些法家的弟子会参与到这一次新的大明律制定当中,你们在基层多年,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可以给他们说。”

朱舜让人把早已经来到这里的韩阳介绍给几人,同时也把下一步的任务告诉他们。

什么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不是为而不争,更不是什么必降尔自卑,是要教化万民,是要敢为天下先。

内圣,并不是无为而治,更不是和什么狗屁的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是制定好规则以后,给百姓最大的自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