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三十四章 经济基础

明梦 第三十四章 经济基础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三十四章 经济基础

明梦

在古代商品的价格基础是粮食的价格所决定的。

粮食的价格高了,那么物价上涨就成为了必然,粮食价格下降,那么物价下跌也是大势所趋,当然这有些片面,但是古代的物价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物价随着粮食的价格波动而波动。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知道在古代生产力低下,许多地方还处于以物易物的状态,而粮食就是他们的硬通货,所以物价才会随着粮食的价格走。

不像后世,物价是有许多成分构成的,不再以粮食为基础,粮食对于物价的影响小了很多。

现在几乎所有的粮食买卖都掌握在朱舜手里,而且还是那种不限量的,所以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很是平稳,粮食价格平稳,那么物价就会平稳,而且朱舜还把纸币和粮食挂钩,这就造成了新发行的大明龙币在百姓中间快速的流通开来,并且有了取代旧有的金属货币的趋势。

其实这个时候,朱舜耐心等待之下,纸币彻底取代旧有的金属货币,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一些。

就在朱舜头疼龙币的推行有些慢的时候,情报部门发现的一个消息让朱舜暴怒不已。

“给我查,看看有多少商家参与了此事,还有。”

朱舜想了一会,继续说道。

“严密监视那些铜币的去向。”

这一次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现在市面出现了一种商人,他们的货物以铜币结算,也收取纸币,不过相对于铜币来说,铜币会少掏一些,也就是说一元的货物,用纸币的话就是一元,而用铜币的话,就不用那么多,只用**毛钱,也就是**百文铜钱,这样一来许多百姓都开始去她家买东西,而且使用的还是铜币。

让朱舜生气的有两点,一是让老百姓们认为铜币会比纸币值钱,因为同样的价格,纸币要比铜币多花费一些,这就给老百姓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铜币值钱,如果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就会对刚刚发行的纸币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更恶劣一些,会把纸币刚在老百姓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地位冲击的点滴不剩。

谁不爱占小便宜,铜币花费少,谁还用纸币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因还在朱舜这边,因为他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和纸币同时流通的,并没有什么强制手段限制金属货币流通。

二就是,金属铜的流逝,华夏缺铜这几乎是共识,要不然古代的金属货币也不会出现铜铁两样了,而且下一步的科学技术,集中在电力上,那么铜对于朱舜来说,就很重要了。

自从发行新的金属货币开始,朱舜就命令大明人民钱庄把以前的铜币都收集起来重新融掉,一部分存储起来,一部分铸造成新的金属货币投放到民间流通,在纸币发行前,速度有所加快,但是纸币发行后,收集旧有的铜钱速度就减慢了,毕竟纸币的名声太差了。

从这里看出现在大明的货币粗分为两种,一是旧有的货币,二就是新的货币,或者说金属货币和纸币,但是严格分一下

就变成了旧有的金属货币,新式金属货币,以及纸币。

这些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

“把这份文件下发下去,通知各地的百姓一个月后禁止旧有的金属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一个月的时间旧有的金属货币可以在大明人民钱庄兑换成新的货币,一个月之后大明人民钱庄将不再进行任何兑换业务,同时也会对仍旧使用旧金属货币进行贸易的商家进行处罚。”

这种事情政务院必须强硬,要不然对于纸币的发行很是不利。

这样掐头去尾的办法才是最有效的手段,一边堵死了旧金属货币的源头,一边对于他的流通方向严格把控,旧有的金属货币就会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

“把这份文件给户部的经济司,让他们好好调查一下,确定今年的货币发行量。”

朱舜把自己写好的一份关于货币发行办法的文件交给了另一位美女秘书。

“让他们在一个月内给出可行性方案。”

货币的发行是一件系统性的工程,起初朱舜才开始发行纸币时是按照黄金和白银的储备量来发行的,甚至说为了谨慎起见,纸币的总价值并没有超过黄金白银储备量的三分之二,但是在看过有关于货币发行的书籍之后,他才知道,自己这样有些片面了。

在以粮食作为经济基础的时候,货币的发行完全可以和粮食画上等号,简单来说就是一元钱可以买一百斤的粮食,那么现在大明有一百亿斤的粮食,就可以发行一亿元,或者再多一些,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朱舜手里的粮食可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样玩的话,大明的龙币将会一文不值。

所以对于大明的经济基础要进行一次改变,不能那么单一。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老百姓家家有余粮,那样货币就可以逐渐的摆脱粮食的控制。

想起前世自己在看小说时,发现有的主角到了明朝就开始发行纸币,而且还是以黄金白银为基准,但是朱舜在发行纸币之后才发现,那样只会让大明的经济崩溃的更快,因为当一两黄金只能买一斤粮食的时候,纸币连废纸都不如,粮食才是现在经济的基础,更是在这个天灾不断时期的硬通货。

朱舜现在就是要打破这些,重新构建大明的经济基础,让经济基础多元化才能让大明百姓永远的富裕安康。

“去年的产盐量有多少?”

朱舜仿佛是想起了什么,对着另一位秘书询问道。

“近二十亿斤,用新式单位的话就是一百万吨,预计今年会突破五百万吨。”

那名秘书想也没想的开口说道。

多不多?不多,因为平均算下来,整个大明每人还分不到十斤盐!

如果按照后世网上的数据每个成年人每天吃的食盐不要超过六克来算,那么这些盐足可以供应全大明百姓两年的生活,但是食物单一,劳动强度大的古代,每个成年人食盐用量要远远超过六克,所以这些盐还

远远的不足。

“让工部的人去实地查看一下,不行就多开几处晒盐场,或者扩大原有的晒盐场面积,同时寻找盐矿,总之要想办法把盐的产量提升上来,争取在今年食盐的产量突破一千万吨。”

朱舜揉了揉眉心开口说道。

食盐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在古代那可是和粮食是同等地位的存在,甚至有时候,它比粮食更加的珍贵,毕竟现在有些地方盐可是作为货币一样的存在,甚至说它就是这个时代的硬通货。

经济基础少不了食盐这一块。

有了食盐这一块,铁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对于铁,朱舜心中已经有数,在鞍山,唐山,莱芜等地的钢铁厂开始投产之后,大明的铁已经不在紧缺,而且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要不然朱舜也不敢把军队的武器换成枪械了。

长吁一口气之后,朱舜从收到情报之后的负面状态走了出来,现在大明经济基础的三大板块全都在朱舜的掌控之中,那么有些事情就很好处理了。

“让钱庄的大掌柜来见我。”

市场有时候要交给市场自己来调控,但是在出现不正常情况的时候,政府的调控就尤为关键了。

有人变相的提高了铜币的价值,那么让钱庄横插一脚,说不定这一次不仅不会受到损失,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身居高位有时候手段不仅要有张飞大开大合的气势,还要有秀女气质沉稳的心思,治大国如烹小鲜,大火猛煮是手段,小火慢炖更是必备技能!

给钱庄的掌柜吩咐一番之后,朱舜的脸上才开始出现笑容。

走到洗漱间打开水龙头,洗了一把脸之后,朱舜的疲惫消失了一些,但是眼底深处倦意怎么也掩饰不住。

他本来就是底层的小屁民一个,什么政治手段,什么识人眼光那都是屁话,他有的只是内心深处的那一种不甘和憋屈,让他坐到了现在这个位置,而且还是不得不坐。

管理一个小县城他都够呛,现在管理一个国家,可以说纯属是赶鸭子上架。

别以为作为穿越者就可以高枕无忧,抛去历史知识和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人生经验方面,朱舜就是个小婴儿,要不是天启皇帝和孙承宗一帮老家伙帮衬,他这个大明信王就是狗屎一堆,甚至说如果不是他们,朱舜现在还不知道在那个犄角旮旯或者说已经成为黄土一堆了。

这一次回来之后,老家伙和天启皇帝把许多事情交给他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同时疲惫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他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抖擞精神,给自己鼓气之后,朱舜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加厚加大大明的经济基础,粮食方面还有操作空间,食盐,铁不必担心,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加入到大明现在的经济基础里面?

老百姓离不开的东西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从这里考虑,朱舜发现大明的经济基础可以更厚更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